盛晓光,马 彦,孙亚东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盛晓光,马彦,孙亚东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1例,在相同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甲钴胺组51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硫辛酸组51例,给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使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及硫辛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更有效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甲钴胺
通讯作者:孙亚东
[收稿日期:2015-07-10编校:李晓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病率达10%~50%[1],是为T2DM患者最为痛苦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临床上大约有 7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DPN[2],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无疑有着较大的意义。本研究应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DPN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间经治的2型糖尿病(T2DM)并DNP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予饮食控制,配合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随机分为甲钴胺组、硫辛酸组和联合治疗组。甲钴胺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7.13±5.62)岁;糖尿病病程(8.15±3.24)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3.11±1.63)年;空腹血糖(10.61±4.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10.56±3.5)%。硫辛酸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57.15±5.67)岁;糖尿病病程(8.19±3.21)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3.14±1.65)年;空腹血糖(10.67±4.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10.55±3.7)%。联合治疗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6.97±6.01)岁;糖尿病病程(8.21±3.15)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3.14±1.62)年;空腹血糖(10.59±4.90)mmol/L,HbA1C水平(10.57±3.3)%。在相同的糖尿病基础治疗情况下,控制空腹血糖在(5.5±0.7)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6.9±0.9)mmol/L水平。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职业、糖尿病病程、DPN病程、入组前糖化HbA1C水平、血糖水平、并发症、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没有使用任何可能导致如下肢蚁爬感等感觉异常之药物。
1.2诊断标准[3]:①符合1997年ADA关于T2DM的诊断标准。②有四肢感觉异常或运动神经障碍,如,疼痛、麻木、蚁走感、肢体无力;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检查有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③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④无严重心、肺、肝、肾病变。
1.3方法:①硫辛酸注射液为亚宝药业太原制药公司产“硫辛酸注射液”,6 ml/支;甲钴胺注射液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产“弥可保”,500 μg/1 ml。联合治疗组给予硫辛酸24 ml,静脉推注,1次/d,甲钴胺1 500 μg,静脉推注,1次/d;硫辛酸组给予硫辛酸24 ml,静脉推注,1次/d;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1 500 μg,静脉推注,1次/d;三组疗程均为2周。②观察肌力、皮肤感觉及腱反射等指标,并用丹麦产Evomatic 4000型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
1.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未能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2结果
2.1经2周治疗后,甲钴胺组显效24例(47.1%),有效18例(35.3%),无效9例(17.6%);硫辛酸组显效27例(52.9%),有效18例(35.3%),无效6例(11.8%);联合治疗组显效35例(68.6%),有效13例(25.5%),无效3例(5.9%)。甲钴胺组与硫辛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及硫辛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经治疗后均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MCV及SCV测定结果具体见表1。
级别例数MCV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SCV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甲钴胺组治疗前5140.1±4.537.9±3.939.8±3.829.4±4.9治疗后5148.6±5.444.2±4.746.7±5.338.8±4.5硫辛酸组治疗前5141.2±4.137.7±3.939.7±3.729.1±4.4治疗后5147.9±5.545.0±4.946.9±5.440.1±4.7联合治疗组治疗前5140.5±4.138.8±4.240.4±5.230.7±5.4治疗后5154.2±4.7①②49.9±5.4①②50.7±5.3①②47.2±4.3①②
注: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P<0.05;甲钴胺组与硫辛酸组治疗后MCV及SCV相比较,P>0.05;联合治疗组与甲钴胺组治疗后MCV及SCV相比较,①P<0.05;联合治疗组与硫辛酸组治疗后MCV及SCV相比较,②P<0.05
3讨论
DPN发病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多因素有关。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导致山梨醇堆积,蛋白质非酶化促进糖基化作用产生的终产物,干扰和损害蛋白质正常结构;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是早期神经受损的重要因素,神经的滋养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及透明变性,内皮增生,血管壁内有脂肪和多糖类沉积,以至血管管腔狭窄,同时血液黏度增高,神经内滋养血管易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而堵塞,造成组织缺血,促使发生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4-5]。
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界越来越重视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硫辛酸是丙酮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子,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清除多种细胞内氧自由基,维护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慢神经病变的进展[6]。因此,在改善末梢循环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营养药物有望对DPN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本临床观测:DPN常见于感觉障碍,严重者才出现运动神经障碍,经过系统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可保是维生素B12(氰钴胺)的衍生物,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与氰钴胺相比,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促进细胞内核酸、蛋白、脂质等的代谢,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改善DPN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7]。硫辛酸注射液具有参与能量代谢,增加其他抗氧化剂消灭自由基的能力,促进恢复,提高人体增肌减脂的能力及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还可以通过营养作用纠正糖尿病大鼠神经肽类的缺陷,使神经肽Y、神经营养因子和P物质恢复正常,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8]。
由此可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变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见效快,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硫辛酸或甲钴胺治疗,笔者认为是治疗DPN的又一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4
[1]向莉,戴翔.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68.
[2]林豫路,钟润芬.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53.
[3]吴庆强,窦连军,黄效生.碟脉灵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21.
[4]黄庆仪,徐进华.葛根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387.
[5]Gerard JM.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J].Rev Med Brux,1995,16(4):249.
[6]宋利格,李颖,周绮,等.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3(2):166.
[7]王颖,丁颜.弥可保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4(9):1028.
[8]常胜军.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