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1-25 03:27:04梁倩萍陈宏超
山东医药 2015年46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胰腺炎

梁倩萍,陈宏超

(1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0; 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胰腺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倩萍1,陈宏超2

(1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0; 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AP患者,其中15例并发缺血性肠病(观察组)、95例单纯AP(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程、血脂、D-二聚体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基础性疾病、病程长与AP并发缺血性肠病有关(P均<0.05)。结论 年龄≥60岁、有基础性疾病、病程超过3周为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胰腺炎;缺血性肠病;危险因素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1]。近年来,AP发病率逐年增高,缺血性肠病是一种严重的AP并发症,患者预后往往不佳。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1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AP患者,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18~93岁,平均38岁,病程7~30 d,均符合2003年《中国AP诊治指南(草案)》制定的胰腺炎判定标准,合并胆管疾病60例、高甘油三酯12例、高胆固醇35例、胰腺分裂症1例、病因不明27例。其中,15例(观察组)合并腹痛、便血的临床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或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缺血性肠病。其余95例(对照组)不合并缺血性肠病者,仅发生AP。

1.2指标采集与分析方法收集两组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CRP、D-二聚体水平,病程超过3周为长病程;D-二聚体>0.9 mg/L为阳性;高血脂判定:甘油三酯>11.3 mmol/L或胆固醇>5.17 mmol/L为阳性。血清CRP>150 μg/L视为异常。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间年龄、病程、血脂、D-二聚体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基础性疾病、病程长(P均<0.05)为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例)

表2 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多因素

3讨论

AP的病因主要有胆石症、高脂血症、乙醇、暴饮暴食、腹部创伤与手术、药物、乳头及周围病变、胰腺分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其中,胆源性胰腺炎约占54.4%,高脂血症性占12.6%。AP以剧烈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无排气及排便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梗阻、缺血性肠病等。

AP患者并发缺血性肠病少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为:①胰酶通过腹膜后腔扩散到结肠系膜,引起结肠周围炎;②继发于脂肪组织坏死,结肠系膜积聚造成的外部炎性压迫;③由于休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低血压。这些都可能导致结肠梗死、瘘形成、穿孔、梗阻[3]。AP患者发病72 h时病情最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相对较少;同时由于此时渗出最多,易出现低钾血症、低钙等电解质紊乱,肠道麻痹、扩张引起的腹内高压压迫肠管壁,造成肠管低血流量、低灌注、缺血[4],可导致缺血性肠病发生。

我国90%的缺血性结肠病患者为老年人(>60岁)[5,6]。崔海宏等[7]研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病程长、便秘是缺血性结肠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两组间年龄、病程、血脂、D-二聚体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疾病、长病程为AP合并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由于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相比,更易合并动脉硬化、房颤等发生缺血性结肠病的影响因素;同时老年AP患者更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诱发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器官的功能也难以迅速恢复。那些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加,相对来说肠道血管管径也更细;AP时患者常出现血容量不足,导致微循环障碍,供应肠道血流量相对较少,血流速度更慢,最终导致肠道缺血。刘辉等[8]回顾性分析发现,胃肠道功能可反映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本研究中,对照组病程超过3周的占29.47%,而观察组为93.33%。这可能是由于病程长的AP患者病情更重,腹内高压明显,胰周渗出及坏死组织更多,炎性物质的刺激和肠道壁受压导致肠道缺血;同时,肠道屏障被破坏,肠道细菌及毒素无法有排出体外,更易发生细菌菌群的横向及纵向的移位,不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2] 王兴鹏,李兆申,袁耀宗,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3,7(2):110-112.

[3] Pyun DK, Kim KJ, Ye BD, et al. Two cases of colonic obstruction after acute pancreatitis[J]. Korean J Gas,2009,54(3):180-185.

[4] 邵俊伟,蔡逊,马丹丹,等.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与腹内高压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 31(7):1582-1584.

[5] 吴本俨.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4):286-288.

[6] 贾淑娟;冯晓宏;王治兰.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4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48):84-85.

[7] 崔海宏,王滨,赵佳,等.缺血性结肠炎诊断的多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2010,15(12):732-734.

[8] 刘辉,宋青,周飞虎,等.胃肠道功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8):817-819.

[9] Akyildiz H, Akcan A, Oztrk A, et al. The correlation of the Ddimer test and biphasic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mesenteri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J]. Am J Surg, 2009(197):429-433.

[10] Block T.Diagnostic accuracy of piasma biomarkers for intestinal ischemia[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8(3):242-248.

[11] 周洪美、金伟、栾春艳,等.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3719-3720.

[12] 童明富,蔡长春,王细金,等.31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D-二聚体在其诊断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47-49.

[13] 于清霞,夏永宏,王静,等.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9):2036-2038.

[14] 戴凤霞.血清ICAM-1、TNF-α及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35):55-56.

[15] 刘盛兰,陆士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3):230-233.

[16] 王常会,王庆才,李磊,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甘油三酯变化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21):102-103.

收稿日期:(2014-12-06)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46-0089-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6.040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胰腺炎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50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2:34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9:29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36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
儿童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