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传明,袁玄滔,赵 宇,许丽欣
(1.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广东茂名 525000;2.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广东 茂名 525200;3.茂名市电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茂名 525400)
2015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邱传明1,袁玄滔2,赵 宇1,许丽欣3
(1.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广东茂名 525000;2.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广东 茂名 525200;3.茂名市电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茂名 525400)
通过对2015年全国(南方区)11个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为推荐品种参加中区试验提供依据。
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2015年全国(南方区)春植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共有11个新品种参试,设汕油523和粤油13为对照品种,由高州分界储良高州市良种繁育场试验基地承担本试验。11个参试新品种中,10个品种干荚果产量比对照品种汕油523增产,1个品种比对照品种汕油523减产;9个品种干荚果产量比对照品种粤油13增产,2个品种比对照品种粤油13减产。其中汕油52、湛油16、粤油41、桂花193、龙花202、粤油18比2个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泉花557、莆花25、贺花15比2个对照品种增产,未达显著水平;闽花13比对照品种汕油523增产,比对照品种粤油13减产,增减产未达显著水平;贺花1号比2个对照品种减产,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为泉花557、闽花13、粤油18、粤油41、汕油52、桂花193、龙花202、莆花25、贺油15、贺花1号、湛油16、汕油523(CK1)及粤油13(CK2)。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高州分界储良高州市良种繁育场试验基地,试验地情况是:地势为丘陵区,土质属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是自流水灌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冬闲田)。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20 m2,长8.8 m、宽1.5 m(包沟);种植规格为行距23 cm、株距20 cm,每穴粒数2粒,22 000株/667m2;于2月6日播种。
1.4 栽培管理
2月3日用手扶拖拉机耙碎后施基肥并耙平,2月4日精细整地,划分区组。2月3日施碳氨25 kg/667m2、钙镁磷肥 25 kg/667m2作基肥,3月 2日施尿素15 kg/667m2、氯化钾15 kg/667m2。整个生育期灌水8次,灌水时间分别是2月16日、3月2日、3月23日、4月12日、4月26日、5月8日、5月25日及6月11日。中耕除草(包括培土)4次,3月1日中耕除草,3月30日除草松土、培土,4月27日拔草,5月27日拔草。防虫不防病,全生育期防治虫害4次,农药用吡蚜胴、龙争、甲维高氯、蓝锐等防治蓟马、蚜虫、卷叶虫等,防治效果较好。气象因素影响:2—5月雨水偏少,苗期生长较慢。
1.5 数据调查与分析
对各品种的出苗期、出苗率、开花期、成熟期、缺株率、抗病性等生育期及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调查表略);对植株性状、单株结果情况、双仁率、百果重、出仁率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调查表略)。收获后计算各品种的小区产量、折合产量、比对照增减产情况等数据,见表1;对各品种产量与两对照品种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2。
2.1 各品种的产量、排名及比对照品种增减产率
汕油52、湛油16的产量分别为301.2 kg/667m2和293.7 kg/667m2,分别居全组第一位、第二位,产量与对照1汕油523产量237.7 kg/667m2(居第十二位)相比,增产率 26.72%和 23.56%,与对照 2粤油 13产量242.7 kg/667m2(居第十位)相比,增产率达24.11%和21.02%,均达极显著水平。
粤油41、桂花193产量依次为290.7 kg/667m2和290.5 kg/667m2,比对照1增产22.30%和22.23%,比对照2增产19.78%和19.71%,均达极显著水平,分别居第三位、第四位。
龙花202、粤油18产量分别为288.0 kg/667m2和278.5 kg/667m2,居第五、六位,比对照1增产21.18%和17.18%,比对照2增产18.68%和14.76%,均达极显著水平。
泉花557区试产量256.3 kg/667m2,比对照1增产7.85%,比对照2增产5.63%,均未达显著水平,居第七位。
莆花25、贺油15区试产量分别为248.5 kg/667m2和246.0 kg/667m2,居第八、九位,比对照1增产4.56%和3.50%,比对照2增产2.40%和1.37%。
闽花13产量为241.0 kg/667m2,比对照1增产1.40%,比对照2减产0.69%,居第十一位。
贺花1号产量为236.2 kg/667m2,居最后一位,比对照1减产0.64%,比对照2减产2.75%(详见表1)。
2.2 参试品种产量差异比较
见表2。
1005-2690(2016)07-0125-02
:S565.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