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龙
轮作休耕试点要着眼“藏粮于地”
李国龙
轮作休耕制度历来有之,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中就有重视土地轮作休耕的传统智慧。
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虽然我国粮食多年丰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 071亿kg,连续两年稳定在6 000亿kg以上,但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年需求大约为7 000亿kg,还有1 000亿kg左右的缺口。粮食产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粮食产能必须确保稳固提升,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大小,通过轮作休耕等措施,调节粮食种植面积,但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农业技术必须保持高水平。当需要粮食产量增加的时候,必须有能够产出这么多粮食的能力。
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精准识别“三块田”,即资源趋紧田、环境恶化田和产能过剩田。经过连年种植,地下水资源超采、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度增加的地块可以称为资源趋紧田,如华北平原的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已经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可减少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抗耐旱作物或品种,或划出一定比例休耕。而在许多地方,由于肥料投入过量或失衡,超出土壤环境的容纳能力,导致质量恶化、重金属污染、生态退化等耕地环境问题,则可利用“不同作物养分需求比例不同”的原理调节改善土壤质量。
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对农民进行适当补贴。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要有序进行,就必须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扩大“绿箱”补贴政策的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补贴政策,休耕补贴虽被世贸组织列在“黄箱”范围之内,但为了满足欧盟和美国的要求,休耕补贴被纳入了“蓝箱”政策,给予消减承诺,不受《农业协定》约束的限制。
总之,我国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情况复杂,既要确保口粮安全,还要“藏粮于地”;既要考虑劳动投入,还要保证农民收入;既要平衡各类农产品供给,还要找准耕地不同症结。所以,必须守牢耕地红线,有序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