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为指导,推进我国果茶绿色发展和种植业转型升级*

2016-01-25 11:38余欣荣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余欣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北京,100026)

专题报道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为指导,推进我国果茶绿色发展和种植业转型升级*

余欣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北京,100026)

[编者按]2016年11月15日,农业部在四川省丹棱县召开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农业部关于果茶创新发展的意见,分析当前果茶产业面临的形势,总结交流各地果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安排落实果茶产业绿色发展工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苹果、柑桔、梨、桃、葡萄、香蕉、荔枝和茶叶等产业的首席专家就各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各省(区、市)就区域果茶绿色发展经验进行了汇报与交流。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促进果茶绿色发展,要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果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果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果茶品牌,引领我国果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本刊2016年第12期及2017年第1期将就余欣荣副部长及各位首席专家在大会上的讲话与交流材料摘编刊发,供读者参考。

一、善观大势,增强推进果茶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将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成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引领我国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从种植业看,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需要加快绿色发展,果茶等园艺作物同样需要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果茶领域应更有责任,更有作为。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由过去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像水果、茶叶这类产品,过去在普通居民家里都是待客用的,现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像水果这类产品,消费者很注重品质,更会选择一些品牌水果、稀有的特色品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加快果茶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果茶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过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主要靠资源高强度开发、要素的大量投入。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大田作物生产是这样,果茶等园艺作物问题更为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投入,不仅造成成本增加,也影响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果园茶园生态环境安全。老路走不通,老账还要还,新账不能欠。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补上果茶绿色发展的短板,做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愿望。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遇到了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同时,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果品、茶叶与水产、蔬菜都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近几年,我国相继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水果关税在过渡期之后将降为零,国产水果受进口水果冲击加大。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更加严苛的技术壁垒,我国水果出口面临新的挑战。这意味着,果茶等农产品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必须加快推进果茶绿色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助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脱贫攻坚的重点在老少边穷山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像延安、沂蒙山、大别山、武陵山、赣南等地都是革命老区,都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在这些地区,果茶多数是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推进果茶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可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果茶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抢抓机遇,加大力度,促进果茶绿色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以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共同为我国果茶绿色发展开篇布局

这些年,我国果茶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一是种植规模扩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放开市场以来,我国水果、茶叶面积持续增加。截至2015年,我国水果(指园林水果,不包含西甜瓜、草莓等——编者)面积达1.92亿亩(1282万hm2),茶叶面积4100多万亩(273万hm2),均位居世界首位。苹果、柑桔、梨、桃、荔枝等主要树种的面积也都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猕猴桃、蓝莓、樱桃、杨梅等树种也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二是市场供应充足。2015年,我国水果产量1.75亿t,茶叶产量225万t,均位居世界第一。这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三是质量稳步提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近5年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四是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国涌现出了一批大型水果、茶叶企业集团,创响了一批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水果、茶叶品牌。

不过,与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比,果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存在越区种植现象。水果、茶叶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和光温水气等条件都有特殊的要求。近几年,一些非优势区域不坚持适区适种,越区盲目扩大种植,造成果茶产量不高,质量不优,特色不突出,效益也不好,甚至有的还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化肥农药投入过量。目前,我国果树亩(667m2)均化肥用量73.4kg,是美国的6倍、欧盟的7倍。茶叶的亩(667m2)均化肥用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多数地方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不好,主要靠施用化学农药防病治虫。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相对于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水果的育种周期长,加之投入不足,目前我国苹果、柑桔、葡萄等大宗水果主栽品种约一半为国外引进,自主选育的品种比重较低。如柑桔栽培的品种50%为引进,其中90%的脐橙是从美国引进的“纽荷尔”;从日本引进的“富士”品种占我国苹果栽培面积的70%左右,作为主栽品种已经超过20年。葡萄、草莓等也多为引进品种。另外,果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春茶机采问题至今未取得突破。四是品质退化严重。本世纪初《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废止了《种苗管理办法》,果茶作为非主要农作物,可以不经审定,随意繁种调运,越区种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同时,老果园茶园比重过大,特别是树龄在25年以上的老果园占水果总面积的1/6,25年以上的老茶园面积占1/4,这些果园茶园品种老化、植株郁闭、营养失调,产量较低,品质也较差。此外,知名品牌不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调查,我国80%的茶叶企业品牌是区域内品牌,省内知名和本地知名的各占32%,而国内知名的仅占11%,国际知名的仅占2%,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尤其缺乏。

应该看到,推进我国果茶产业绿色发展,当前仍然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年均增长6.4%,将由目前的1.3kg提高到1.7kg;人均水果消费量年均增长4.4%,将由目前的124kg提高到150kg,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二是脱贫攻坚的促动。当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已部署到位。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需要,也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特别是多数老少边穷地区把发展果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以项目带动、产业拉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当前,国际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正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我国与中亚、南亚水果贸易的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广阔。茶叶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产品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内涵,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解决果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根本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强农、绿色惠民。一要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发展理念是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新的发展理念,既折射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的朴素思维,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培育和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果茶生产与生态相互协调。二要培育绿色思维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培育“绿色”思维。培育“绿色”创新思维,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维,比如把果茶生产中过量投入的化肥农药减下来。培育“绿色”底线思维,对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的底线。培育“绿色”系统思维,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三要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从果茶生产看,重点是“五注重”:注重协调发展,体现要素配置与资源组合,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区域的特征;注重节约发展,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病虫害统防、肥料统施,加快果茶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注重清洁发展,治理果茶园水土污染,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果茶产品,推进生产加工清洁化,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循环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果—沼—猪”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注重融合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此,在思路上,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果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果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果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果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果茶产业发展之路。在目标上,重点是“一稳定三提高”。“一稳定”,就是稳定面积。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保持果园、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到2020年,全国果园面积稳定在2亿亩(1333 万hm2)左右,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280 万hm2)左右。“三提高”,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必须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必须推进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模式,创响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提升产业综合素质。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必须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改善果园、茶园生态环境。

三、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果茶绿色发展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大战役、新战役,需要精心谋划、分类施策,汇聚力量、共同推进。

(一)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果茶发展新格局。

果茶绿色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多个主体,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发展新格局。

一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果茶产业既受到生物多样性的支配,又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广大果农茶农增收脱贫致富的产业。在推进农业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更不能错位,做好应该做的,多做企业需要的事,多解农民难办的事。促进果茶绿色发展,要调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的积极性,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第一,规划引导。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制定好果茶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资源与生产相协调,生产与市场相衔接,资金与人才相匹配,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第二,信息服务。重点是分析研判果茶供需形势,适时发布果茶产销信息,引导农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的品种,特别是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举办果茶博览会、交易会等,促进产品的顺畅销售。第三,标准制定。提升果茶质量效益,创品牌是关键,制定标准是前提。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品牌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第四,示范引导。适应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搞好技术试验示范。注重区域示范,选择果茶优势产区特别是适宜区开展试点示范,加快集成技术推广;注重规模示范,将过去小面积的“专家试验田”在更大范围上试验示范;注重对象示范,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推进规模化生产。第五,市场监督。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果茶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市场监管是由农业部门负责。加强这个环节的监管,重点是投入品的监管,让安全的投入品进入生产领域,用安全的投入品生产优质的果茶产品。同时,配合工商、食药监管部门,加强产品的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六,政策扶持。果茶绿色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果茶绿色发展。支持育种创新,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茶树无性系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苗木供应能力;支持技术示范,重点是支持果茶园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集成技术的示范,以及果茶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攻关;支持产地加工,重点是支持优势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果茶贮藏保鲜和加工设施;推进金融创新,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补贴、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果茶产业,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二是更好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根本。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组合上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在推进果茶绿色发展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建立优质原料基地。可在优势区特别是最宜区建设生产基地,通过推广标准化技术,提供稳定、安全的原料产品。建设加工基地。配套现代化的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提升加工水平。开展果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创响知名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培育品质好、叫得响的特色企业品牌。通过联合的形式融入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产品市场。依托国家和省级果茶批发市场,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大产品宣传,拓展国际市场。

三是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农民是果茶生产的主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引导农民优选品种。规划好主栽品种,让农民选择最适宜的品种、最优质的品种,实现品种结构的优化,实现产量品质的提升。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证明是成熟的技术模式,让农民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从良种苗木的应用到绿色防控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推广,都要让农民自觉地用、熟练地用,做到技术到田。引导农民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规模化生产,推广标准化技术,实现效益的提升。

四是引导社会积极支持。社会对果茶绿色发展的愿望是迫切的、要求是高的。引导全社会积极支持,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引入工商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果茶产业,参与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多功能开发等,包括在优势区建设果旅、茶旅一体的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引领绿色消费。发展理念的转变,体现在“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上。消费结构升级后,社会对营养健康、优质安全的产品需求量增加,带动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引导社会舆论。果茶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绿色”,社会舆论关注的是产品安全。引导社会了解果茶绿色发展、支持果茶绿色发展,营造果茶绿色发展良好氛围。

(二)形成各担其责、各尽其能、协同推进的新态势。

推进果茶绿色发展,需要上下联动、多方聚力,扎扎实实推进。

一是聚力推进结构优化。政府制定的规划是引导性的,企业和农民的参与才是主要的。落实适区适种。做到适地适树、适区适种,充分发挥品种特性。要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引导非优势区域适时适度退出果树、茶树种植。发展最宜区。划定苹果、柑桔、梨、桃等主要树种的生产最宜区,划定优质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生产最宜区,引导企业建设优质品牌生产基地。布局特色品种。近几年,猕猴桃、蓝莓、杨梅、樱桃等特色树种发展很快,出现了越区种植的现象,应引导企业在划定的最宜区有序发展、适区发展。

二是聚力推进科技创新。推进育种创新。抓住实施新修订的《种子法》的机遇,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育种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培育一批集繁育推一体、综合实力强的果茶种苗龙头企业,为老果园老茶园改造提供优质的种苗。规范种苗市场秩序,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推进集成创新。组织科研单位和推广机构开展协作攻关,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区域性、可复制的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研发一批适宜丘陵山地水果茶叶生产的机械设备。特别要集成推广黏虫板、性诱剂、杀虫灯,以及释放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果茶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聚力推进服务创新。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更好地为农民提供病虫害监测预报、测土施肥配方及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农机作业、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市场营销等服务,更好地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问题。

四是聚力推进市场拓展。依托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果茶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产业信息、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平台。结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立果茶产业大数据,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适应排浪式大众消费向个性化特色消费转变,传统实体消费向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转变的新趋势,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果茶电子商务发展。

(三)聚焦重点发力,攻坚突破难点,确保取得新进展。

促进果茶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聚焦重点、逐项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在培育大企业上取得新进展。现在全国虽然已有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果茶企业,但与绿色发展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差距还较大。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果茶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果茶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格局。部里考虑,以大型茶叶企业集团为主,组建中国茶产业联盟,联促创新、联创品牌、联拓市场、联合维权,推进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和行业自律。用3~5年的时间,培育5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茶叶集团,培育10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果业集团。

二要在打造品牌上取得新进展。通过地理标志、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等形式,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果茶品牌。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用3~5年的时间,打造50个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经过10年的努力,打造1~2个世界茶叶知名品牌。

三要在标准制定上取得新进展。制定果茶生产设施标准、栽培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推进果茶标准化生产。农药残留标准非常重要,这项工作推进的不错,已制定了6000多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到2020年要达到10000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同时,要推动一批国家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和公用品牌的产地环境、生产规程及加工工艺流程等标准。

四要在有机肥替代化肥上取得新进展。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促进果茶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部里制定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还将做专门部署。重点是“三聚一创”。第一,聚焦重点抓落实。突出果菜茶三大园艺作物,突出优势产区、核心产区、品牌基地。明年,要选择一批水果生产大县、蔬菜生产大县、茶叶生产大县、畜牧养殖大县及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第二,聚合资源抓落实。引导农民应用有机肥,需要有政策的扶持。调整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水肥一体化等项目资金,列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还要将沼气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等项目资金向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倾斜,集中使用,发挥效用。第三,聚集力量抓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是单项的技术推广,更是涉及多方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有序推进。注重种植与养殖相匹配、栽培与土肥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融合、科研与推广相结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第四,创新机制抓落实。目前,各地在推广有机肥中主要是采取财政补助,鼓励农民购买使用有机肥。这一方式要坚持,也要创新机制,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推广的有以下几种方式:一个是政府购买服务拉动。采取政府向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合作组织购买服务方式,承担购买服务的企业或服务组织负责将有机肥施用到田。另一个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支持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参与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发挥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示范作用。还有一个是金融服务创新促动。通过补贴、贷款贴息、设立引导性基金等方式,撬动各类资本投入,加快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根据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2016年11月15日在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整理,稍有删节。文章标题系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