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梨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2016-01-25 11:38张绍铃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梨果苗木栽培

张绍铃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当前我国梨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张绍铃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一、国内外梨生产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12月),2013年世界梨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60万hm2和2510万t。近年来我国梨的生产稳步发展,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一致)显示,2013年我国梨栽培面积达1668万亩 (111万hm2),产量1730万t,分别占世界梨面积和总产量的69.64% 和68.92%,每亩(667m2)平均产量1038kg,较2010年产量上升14.90%,单产上升9.88%。

全球栽植梨树的国家和地区中,收获面积排前十位的国家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中国、印度、意大利、阿尔及利亚、阿根廷、西班牙、土耳其、美国、日本和朝鲜,面积合计占全球梨种植面积的84.11%;从产量来看,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按产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中国、美国、意大利、阿根廷、土耳其、西班牙、南非、荷兰、印度和比利时,产量合计占全球梨产量的86.60%。2013年,全球梨平均单产 (每公顷产量)为14.2t,其中,瑞士最高,为55.9t;其次为斯洛文尼亚,达51.6t;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西兰、美国分别为45.3t和40.1t;而中国仅为15.6t,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二、当前我国梨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是梨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品种更新速度较为缓慢。目前,我国栽培的梨品种85%左右为国内自主育成或传统品种,但新优品种面积小,一些商品性欠佳、销路不畅、效益低的传统品种种植比例过大,大多数梨产区面临品种亟须更新的问题。虽然近些年国内育种单位不断推出了一些梨新品种,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速度较为缓慢。从全国范围来说,缺乏适合不同生态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熟期配套品种,主栽品种的中晚熟比例高,鲜果集中上市问题突出;而市场对早熟品种的需求无法满足,造成很多品种尚未成熟就开始采摘,影响了梨果品质,损坏了新优品种的应有形象,也影响了新优品种的推广速度。在新品种选育方面,仍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育种效率不高。此外,现有品种改良的目标主要是针对鲜食用途,而罐头、果汁、果酱等梨加工品的原料多来源于残次果,导致加工品品质不高、市场售价低,生产中对加工专用品种的需求尚无法满足。

二是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质量缺乏保障。发达国家已逐步采用无病毒健康良种苗木建园,而我国梨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目前还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在梨苗木脱毒技术和无病毒原种的获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生产实践中尚未推广梨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上用种子播种方式获得砧木,造成种苗一致性差,加上抗性强的矮化砧木缺乏,苗木质量普遍不高。同时,全国规范的梨苗木繁育基地或龙头企业尚少,苗木繁育没有资格准入制度,任何单位与个人均可随意繁苗;苗木不按标准生产,生产经营分散,市场监管缺失,苗木调运混乱,植物检疫名存实亡,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突出。

三是梨园管理多采用传统模式,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不足。大面积梨产区仍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新技术应用较少。梨树花期授粉、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量大、集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从事果业生产的老年人居多,且多为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许多先进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省力化梨园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在探索或示范中的居多,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较少;与现有梨品种及栽培模式配套的专用农机具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法满足梨轻简化生产发展的需求。

四是梨果品质较差,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生产经营效益较低。虽然近年我国育成了一些新品种,也从国际上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但是传统的梨品种栽培面积仍占绝大多数,其果实品质与先进国家主栽品种相比还存在差距。同时,由于我国梨果生产多为个体农户经营,生产者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梨农还难以跨越“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产业化程度低,主要采用传统栽培方式,果园郁闭、负载量大,偏施化肥、土壤贫瘠,生产的梨果口味淡、品质差。部分梨农为抢占市场,未等果实表现出品种应有特性就采收上市,导致果品质量和耐贮性较差。同时,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极少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农药乱施滥用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产区果农大量使用“果实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缺乏规范操作,用量随意,果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优质商品果生产基地少,缺乏名牌,更缺乏在国内外梨果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加上具规模、有影响的鲜果经销龙头企业少,鲜果出口销售比例小,低产低效梨园比例高。

五是梨果产量总体过剩,生产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我国占世界20%的人口,拥有世界70%左右的梨产量,且出口比例低,全国梨产能总体过剩,一些地区当年梨果进入采收期时,上一年冷藏的鲜果还有大量库存。如何消化过剩产能,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新的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技术措施的应用,生产上不断出现新问题需要克服。例如,梨果套袋栽培,虽然可以预防食心虫为害,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但套袋增加了用工及果袋投入,而且果实内在品质下降明显,耐贮性也显著降低,如“黄冠”梨套袋后易出现“花斑病”等。近年来,“脱萼剂”在库尔勒香梨、砀山酥梨等生产中的使用,虽然使“母梨”数量大幅度增加,但连续多年使用和果实套袋,使得梨果石细胞变大、含量显著增加。此外,早期落叶、“僵芽”以及过去危害较小的病虫害变成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对梨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是科技成果转化较慢,专业技术人员缺失。果农对栽培管理技术服务的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基层技术干部工资水平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新的人才引进困难,原有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目前县级及其以下农技部门均面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导致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缓慢,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力不足。

三、促进我国梨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是开展熟期配套新品种及矮化砧木选育,满足梨产业发展的品种需求。依据生态、资源、生产、市场等要素,进一步优化全国梨产业布局。针对我国梨分布广的特点,在梨种质资源收集、优异资源挖掘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白梨、沙梨、秋子秋和西洋梨的熟期配套新品种选育,加强早熟梨品种选育,延长鲜果供应期,降低贮藏成本。加强有市场前景的红皮梨等特色梨品种选育,并适度开展梨果加工专用品种研究,以满足梨果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针对砧木育种力量薄弱的现实,全国梨育种单位应加强合作,强化砧木育种与评价,尽快推出抗性强、矮化栽培的专用砧木。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开发与利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实现苗期预先筛选,并结合栽培技术措施缩短梨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二是完善苗木繁育体系,建立梨苗木调运市场监督机制。建立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优化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培育和推广无病毒良种苗木;加强对苗木生产和销售的监管,通过政府扶持或企业主导,建立规范化的梨育苗基地,制定苗木出圃的规范化标准,杜绝使用不合格苗木建园。

三是提高栽培管理标准化水平,实现轻简化栽培。根据梨树生物学与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研发优质、安全、高效的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和量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加快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果业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各品种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依据适地适栽的原则,在不同产区示范推广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老龄梨树高接换种新技术,研发花果管理、肥料减施、节水灌溉、果园生草覆盖、标准化树形及简易修剪等新技术,提高梨果质量;研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果园小型机械,简化操作程序,减少劳动投入;推广宽行密植栽培、果园生草与覆盖、肥水一体化以及果园机械化作业等省力化栽培新模式,使梨的生产经营从劳动力投入型向技术增长型转移,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推广应用黏虫板、杀虫灯、性诱剂、迷向丝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技术,切实保证梨果质量安全,增强梨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四是建立产业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和突发性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开展梨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建立梨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及梨果质量全程控制体系。加大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组装配套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于一体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协调应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日益频繁的现实,加快梨产业科学防害减灾体系研发与构建,加强极端气候条件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各种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建立生产经营风险赔偿机制,降低农民投入风险,增强梨农种植信心。从长远考虑,还需要研究和预测气候变暖带来的梨园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导致的梨树生长生育特性等方面的变化对整个梨产业产生的影响。

五是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培育品牌引导消费。积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水果种植大户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以品牌和标准化建设为重点,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产业档次;探索集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发掘产业的内在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梨果营养成分与保健价值研究,开发和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梨果产品及其加工品,以满足消费者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要求。

六是加快梨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产、供、销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梨产业发展的公益性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梨生产、加工、流通、价格数据、产业信息和行业动态等;通过媒体公布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行情,注重公布和宣传国际市场形势、出口国对产品质量要求以及贸易规则,使生产者和经销商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掌握市场最新动态,调节生产活动,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也为国家管理部门解决突发性问题提供依据和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梨产业发展互动平台,及时了解果农的技术需求,发布相关的技术措施。加大基层技术人员和专业果农的培养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新技术的应用。 ■

张绍铃(1961—),男,博士,教授,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梨生殖生理与细胞信号转导、果实品质形成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梨种质评价与创制等方面的研究及生产指导工作。

猜你喜欢
梨果苗木栽培
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梨果飘香富农家——山西省积极发展梨产业扫描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梨果采收后如何施肥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