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琉球中山王表奏文的内容与体制

2016-01-24 21:52王庆云
关键词:琉球国王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明清时期琉球中山王表奏文的内容与体制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在几乎所有应用性文体也十分重视讲求文华辞藻的中国古代,表、奏作为下属臣僚、王公上书中央政府首脑即皇帝的专用文书体裁,是“文学”中“文”的“规格”最高的上行文体。明清时代属国琉球中山王上书皇帝的表奏文,与内地官员上书皇帝的表奏文一样,堪称“文”中范例。从内容上看,琉球中山王的表奏文是历任中山王作为属国属官对天朝(即中央政府)、对皇帝顶礼膜拜、赤胆忠心的表达;从文采上看,则是明清文学中水平很高的骈文佳制。

明清文学;琉球中山王;表奏

表、奏,是古代中国臣僚及属国王公上书皇帝的专用文书体裁。皇帝对臣属的表、奏的回应、批复文体为诏令、敕谕及朱批。中国历代诗文精华汇编,尤其是集“文”之精华大成者,从南朝梁萧统《文选》,到晋杜预《善文》,到宋李昉《文苑英华》,到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董诰《全唐文》、清陆心源《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到今人《全唐文补遗》、《全唐文新编》、《全宋文》、《全辽文》、《全元文》、《全明文》、《清文海》等,都将表、奏视为重要的文体种类。尤其是表、大多歌功颂德性质的奏,一般归之为“骈文”。虽然在今天的文学观念与“文学”视域中,这类文体已经属于“非文学”了,但在这类文体由几乎历代所有官员文人尤其是高层官员文人大量创作产生、直达皇帝视听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却是一直被视为最高“档次”的“文学”的文本的。在古代的“文学”观念与视域中,唯有“诗文”才属正宗,小说、戏曲是不入“文学”的“法眼”的;而“文”又是“文学”中的最大一宗。如《全唐文》,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云:“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集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俞樾《全唐文拾遗序》)。唐文如此,其他朝代的“文”也同样,骈文尤其为重。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对于“文”只看重写情写景的“小品文”,而对古代之“文”的主要类别和内容弃于“文”外,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整体面貌和恢宏内涵的严重割裂和损害。中国历代王朝的官属臣僚及王公侯爵上书皇帝的表、奏文,虽然是言理说事的“应用”之作,但其对国家最高元首“九五至尊”的崇敬与拥戴(不管是否出自衷心,作为臣下则有必尊之礼)之“情”,其为最终目的——感动皇帝、说服皇帝给予批复、回应、采纳——而“寓理于情”、“寓情于理”的“情感表达”和句句推敲、字字讲究、朗朗上口、引经据典、用譬用喻、骈俪律韵的文辞表达,几乎篇篇都是堪称典范的至情至理之文。我们看明清两代琉球中山王上书皇帝的表奏文,同样如此。

一、明清王朝与属国琉球的册封-朝贡关系及琉球中山王的中华认同

今所谓“丝绸之路”,就是古代中国中外封贡(皇帝行使册封外藩属地王侯之权、外藩属地王侯履行向中央政府朝贡之职)政治制度下交通往来的陆上通道与海上通道。由于在这样的政治管理制度下往往伴随着密切的中外贸易往来,贸易的商品多以丝绸、陶瓷、茶叶等中国商品为大宗,今人因而以“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称之,而多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发展,古代东亚共同体制度是关键。从明、清属国藩王给朝廷皇帝的表文、奏折,可见这些沿路沿线地方藩王对中央王朝、对中华文化、对中华天下共同体的认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关键的观察点、观察重心。没有这种认同,“丝绸之路”就不会畅通。认知重视“丝绸之路”,不能忽视这个关键、这个“纲”。纲举目张。

历史上的琉球与朝鲜不相昆仲,是中国中原王朝政府朝贡最勤、关系最密的属国之一。对琉球的观察,具有代表性。明、清两代共册封琉球23任国王为中山王,中山王遣使朝贡十分频繁,往往突破朝廷为免其频繁朝贡负担对其“二年一贡”乃至“五年一贡”的规制,除正贡外,还有不定期的加贡,如请封、谢封、谢恩等,很多年份多次入贡,仅有清一代,就遣使入朝347次。*此取学者统计次数较多者。事实上仍不限此数。据丁丰《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一书载,有清一代琉球国遣使进贡108次,日本学者赤岭诚纪《大航海时代的琉球》一书载, 其共遣使来朝347次。清代,琉球国究竟遣使来朝多少次,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和明确的统计方法。在中琉二百余年的友好往来中,以其二年一次例贡计,当不在百次以下。然而,琉球国除正贡外,还有不定期的加贡,如请封、谢封、谢恩等,总计次数远在百次以上。这些不同名目的进贡,我们统称之为朝贡。"见朱淑媛:《清代琉球国的谢恩与表奏文书》,《清史研究》1998年第4期。现存琉球中山王对明代、清代朝廷的表奏众多,其中清代的比较齐全,有154份之多,都真切表达了琉球王国的中华认同,和对明、清中央政府的忠心与虔诚。

琉球,在福建东部、台湾东北部的东海中呈南北列岛分布,明初洪武年间为中山、南山、北山“三山”分治时期,各有酋长,自明洪武五年(1372)朝廷遣使诏谕琉球,中山受诏遣使入朝,称臣纳贡,明朝政府正式接受其为属国,册封其酋长为中山王;南山、北山旋皆遣使入朝,接受册封;后三山由中山统一,仍授明朝廷册封为“琉球国”,王号为“中山王”。明清易代,清承明制,琉球一直为中国属国。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将其侵占殖民为县,改称“冲绳”,琉球中山王密遣其官员赴京求救,清政府与日本交涉谈判,反复未果,直到甲午战争,晚清大败,中国所属台湾省、朝鲜国复为日本霸占,更无力收复琉球。中国抗战暨世界二战胜利,日本投降,中国收复台湾,朝鲜独立为现代国家(后南北分为两国),琉球脱离日本侵占殖民,交由联合国托管制度下的美国当局托管(在美国监护下,琉球成立“琉球民政府”实行自治)。至1972年,美国应日本请求,将琉球“施政权”转让日本,称不涉及琉球托管之后的主权归属问题,美国仍驻军管控。因此,琉球归属问题,至今仍为悬案。*参见徐勇、张海鹏等新近研究。

自明初至清末(1372—1879)500多年中,明、清王朝政府与属国琉球之间,通过穿梭不断的海上交通往来,构建、发展了十分紧密的宗-藩即封-贡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明清中央政府与琉球之间的海上通道即航海路线,古人称之为“琉球贡道”,即今人所称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网络的重要一线。

洪武五年(1372)正月十六日,朱元璋“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国”*《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一,洪武五年正月十六日甲子条。南京:江苏省国学图书馆传抄本,1940.,将建元即位诏书颁达琉球。诏书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夷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目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奉诏上表,于同年十二月遣其弟泰期航海入朝,抵京师南京,向明政府称臣纳贡,自此正式成为明清中国的属国海邦。

二、琉球中山王表奏文的内容

藩属国王向中国中央政府呈递表文、奏折,合称表奏,是其作为朝廷属官亲身入京觐见皇帝或遣使入朝履行贡职的必备文书。在中琉500多年的封贡史上,琉球国王给明清王朝呈递了大量表奏文书,它们是明清时期中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关系的真实写照。明代琉球国王向明王朝的表奏文书,清代琉球王府曾进行过誊录保存,有23件,今存琉球冲绳图书馆、博物馆等处;清代琉球国王向清王朝的表奏文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154件,其中表文75件、奏文79件。这些表奏文书存件有原件与抄件之分,原件为琉球国呈递的原本文书,抄件是中国皇帝审阅并硃批原件后,由六科照式用墨笔抄写原文和硃批一式二份,一份送内阁供史官记注,一份储本科以备编纂。

今存琉球冲绳图书馆、博物馆等处的相关文书档案,主要是《历代宝案》。康熙三十六年(1697),琉球王府任命多名官员和数十位抄写团队,用时234天,将自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间形成的各类文书照原式抄成两部,每部49本,取名为《历代宝案》,一部收藏在王城,一部保存于天妃宫。随着中琉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日益密切,自第一次抄档之后的三十年间,又陆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因此,雍正四年(1726 ),琉球王府又组织了第二次档案抄写,到雍正七年(1729),历时三年之久,抄成《历代宝案》第二集两部,每部16本,继续分藏于王城和天妃宫。[1]

这些档案的手抄本,内容主要有七个方面:1、中国皇帝颁给琉球国的诏、敕谕;2、琉球国王给清帝的表文、奏文;3、礼部、福建布政使司与琉球国王互相往来的咨文;4、琉球进贡团出使时携带的符文、执照;5、琉球国与南明弘光、隆武政权往来的文书(包括诏、咨、表、奏、符文和执照等);6、琉球国与朝鲜及南海诸国往来的咨文;7、明清朝廷册封琉球使(时称“天使”)萧崇业、夏子阳、杜三策等所写的《使琉球录》。

就琉球国王所上明、清朝皇帝的表文而言,每当进贡、谢恩、请封、进香等重大活动,琉球国王均会派遣使臣前往中国,带上琉球国王的表文和方物,在表文中必须写明来华的目的、使臣的姓名和身份。依据使臣来华目的不同,琉球国表文有投诚表、进贡表、谢恩表、祭典表、庆贺表和请封表等六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保存清朝琉球国王表文75件,其中原本表文,21件、表文抄件54件,时间起于雍正元年(1723),止于同治十三年(1874)。

每当皇帝对中山王有诏,中山王必有上表。如:

康熙皇帝《册封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职列藩封;中山王世子曾孙尚敬屡使来朝,贡献不懈。当闽疆反侧、海寇陆梁之际,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深可嘉尚!兹以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系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钜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先齎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暨士庶尚辅尔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中山王《谢恩表》:

琉球国中山王臣尚敬诚懽诚忭、稽首顿首,谨奉表上言:伏以圣武弘昭,特重内屏之任;皇文丕振,复膺外翰之权。隆体统于藩臣,安内而兼攘外;焕规模于旧例,纬武即是经文。拜命增虔,抚躬益励。恭惟皇帝陛下,道隆尧、舜,德迈汤、文。统六合而垂衣,教仁必先教孝;开九重以典礼,作君又兼作师。臣敬世守藩疆,代供贡职。荷龙章之远锡,鲛岛生辉;沐凤诏之追扬,丹楹增色。对天使而九叩,望象阙以三呼。谨遣陪臣臣向龙翼、程顺则等虔齎土物,聊表芹私;伏愿干行不息,泽霈弥崇。统王会以开国,合车书者千八百国;占天时而应律,验祯祥于三十六风:将见文麟献瑞,彩凤来仪矣。臣敬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日,琉球国中山王臣尚敬谨上表。

琉球王每每向朝廷朝贡、言事、请示、汇报,则上奏文,即奏折,得到朝廷旨意、批准后方可行事。从现存的琉球王奏文的内容来看,主要有请示奏文、谢恩奏文、庆贺奏文、外交事务奏文、请封奏文、进贡奏文、进香奏文和补进表章奏文等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保存琉球王向清朝政府的奏文79件,其中奏文原件26件,奏文抄件53件,时间也是起于雍正元年(1723),止于同治十三年(1874)。

199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馆藏的琉球国王表文和奏文共154件档案影印,出版了《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选录》。[1]

200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展出。《历史档案》2000年第4期等曾予以报道。

三、琉球中山王表奏文的体例

这些今存表奏文书完全保持了当时的书写格式,它们大致有这样几个文体特点:

其一是表奏文书均用汉字书写。据《清会典》,“外藩朝贡,呈进金叶、蒲叶表文及各处表笺方物状”,到乾隆时期,清朝的藩属国有7个,分别是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苏禄、南掌和缅甸,其向朝廷呈递的表文,有的通用汉文,有的使用其自己的文字,为此,清政府设置四译馆(隶属礼部),专司翻译各国文书。而“现在(指乾隆十三年)入贡诸国,朝鲜、琉球、安南表章,本用汉字,无须翻译。”*《清会典事例》卷 514,《礼部·朝贡·象译》。说明了环中国海周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清朝不列为属国)、琉球群岛、中南半岛越南等的汉化程度。

其二是表奏文书使用中国纪年。明清时代,琉球呈送给中国的所有文书全部使用中国年号纪年纪日,而且琉球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往来的公文也如此。琉球《历代宝案》全部收录明清时期琉球与中央朝廷、与朝鲜及东南亚明清属国之间往来的文书,从中可见,自明代琉球给暹罗、爪哇、朝鲜、满喇加、苏门答剌等明朝属国的“咨”(中国中央政府所属同级衙门官员之间行文的专用文体),就是一律用汉字书写、使用中国纪年的;这些属国回咨琉球国的“咨”也同样用汉文和中国纪年。中国帝系纪年历法在周边属国地区是通行的。

其三是表奏文书铃盖中央朝廷颁授的官印。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前后共颁给琉球国王官印五枚,明朝三枚、清朝二枚。中央政府颁授属国藩王的官印一般为镀金银印,自汉代颁授日倭王,历代朝廷沿袭此例。*汉朝廷颁授日本倭王印绶,明代在日本出土,今存日本。明朝三枚,是因琉球始受封时尚处于“三山”分治状态,分别向明洪武朝请封朝贡,洪武帝分别向他们颁授王印,至永乐朝,中山统一三山,其后琉球国呈递中央政府的表奏文书一律使用中山王印。清顺治元年(1644),清王朝建立,琉球朝贡,清政府要求在颁赐琉球王印之前,琉球须交回前明颁给的诏敕和王印。琉球国迟迟不肯交出,直到顺治十年(1653)琉球方遣使交出“明朝敕书二道,印信一颗”。次年,顺治十一年,清政府颁授琉球国王驼纽镀金银印一枚,印文六字:“琉球国王之印”,用满汉两种文字刻成,左满右篆,由朝廷册封使张学礼赍往琉球,封王授印。乾隆十七年(1752),清政府对印信文字进行改革,取消满文,“印信改铸清篆”,京内外文武衙门旧印全部交回礼部,重新铸造,同时,原颁给各属国藩王的王印也一律以旧换新,“诸王各将宝印赍送礼部,照式改镌”。由于琉球地处海外,清政府没有要求其立即换印,而是待册封新王时再铸换新印。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周煌为册封使前往琉球册封新王,携带清政府颁发的新印,印文仍然六字:“琉球国王之印”。但王号一直沿袭明制,为“中山王”。册封事毕,册封使将旧印带回礼部核销。琉球王在呈报皇帝的表奏文书首页和末页铃上琉球国王印章,方为正式上呈文,既示其庄重、虔诚,又可防伪造。

其四是表奏文书内容、格式严格按照中央政府规定书写。中国历代王朝,凡新帝登基、上尊号、封后、立储等朝廷重大事件和万寿、元旦、冬至三大节,京内外王公、文武大员均须进“表”庆贺。表文预先由内阁撰拟定式,皇帝钦定后颁发通行。清制,庆贺三大节表式,首具上表人身份,“在京称‘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等’,在外称‘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末云:‘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朝廷对藩王等封官与命官一视同仁,表奏书格也一体无二。琉球国王的表文开首语为:“琉球国中山王臣某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其中“臣”字与内地官员写法一样,字体比其它字略小一号且偏右书写。表文结束语为:“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与内地王公、官员表文无异。琉球国王官衔等同于朝廷六部和内地行省巡抚一品官员,位尊等同于内地同姓藩王。清时藩属国有事向朝廷呈递奏文,同样须照清朝内地王公、官员奏文格式书写。如琉球国奏文,同样在封面正上方书一“奏”字,以示公文从下呈上。文首为:“琉球国中山王臣某某谨奏为某某事”,在国王姓名前用小一号字体偏右书一“臣”字,末以“谨具奏以闻”结束,最后要注明奏文的字数和用纸数,在奏文的开头和结束部分盖国王印。另外,表奏文的竖排书写,分行、空格、纪年及每行的字数等均与内地王公、官员的表奏一样。至于行文中同样须严格遵守两项书写制度,一是抬头制,即遇有“皇帝、上谕、旨、御”等与皇帝有关的词语,须抬写二格;遇“朝、国、宫殿”者, 须抬写一格;凡“天地、宗庙、山陵、庙号、列圣谕旨者,逾格一字”;二是避讳制,即遇到与皇帝名字相同的文字须按规定的别字或缺笔替代。为便于藩属国了解朝廷公文的避讳制,礼部还分别颁咨朝鲜、琉球和安南等国,详细告之具体规定,以便各国遵照执行。封国属官的表奏公文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规范,事关国家尊严,是属国王职是否恪守臣职、是否有僭越不规的标志。因此各属国藩臣也百倍小心,维谨是命。[2]

琉球国王的表奏文书,可根据所述内容和折面文字分为进贡、谢恩、庆贺、进香等表文或奏本。兹再录琉球王谢恩表、奏各两件如下:

表。一者时在康熙二十九年,一者时在雍正六年。

康熙二十九年,琉球国中山王尚贞遣使入贡,并奏请原所遣琉球官生归国:“况臣国人皆愚昧,自成楫等入监之后,臣贞望其返国,与臣言忠、与子言孝,以宣布皇上一道同风之化”。皇帝准其所奏,遣官生归国。为此,中山王又上谢表,“聊表臣子之敬”。表云:

琉球国中山王尚贞谨奉表上言:

伏以布教溢中华,设席阐洙泗之秘;觐光来异域,执经分泮水之光。棫朴篇中,时展缥缃歌夜月;杏花坛上,长垂衣带拂春风。喜动儒林,欢腾海国。恭惟皇帝陛下允文允武,乃圣乃神。王泽广敷,措一代于利乐亲贤之内;文风遥播,范四方于诗书礼乐之中。臣贞观海有怀,望洋徒叹。眷中山而倾印绶,蚁封久叨带纺之荣;入国学而奉典章,虎观不遗驽骀之选。一之以声音点画,口诵心唯;教之以节义文章,耳提面命。况乎冬裘夏葛,授衣尽内府之藏;兼之朝饔夕飧,赐食悉天厨之馔。恩深似海,难忘推解之隆;泽沛如天,莫报裁成之大!虽三年国子,敢云得九邱、八索之微言;而一介竖儒,犹幸闻《四书》、《五经》之大旨。只为养亲念切,君门上重译之章;何意逮下恩殊,天阙赐远乡之诏。归而言忠言孝,咸知君父之尊;固当献藻献芹,聊表臣子之敬。伏愿车书一统,玉帛万方!有分土而无分民,到处珠玑生腕下;得大方乃得大用,何人锦绣不胸中!行见耳目股肱,不出图书之府;亦使东西南北,无非翰墨之林矣。臣贞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雍正六年,琉球国中山王尚敬遣使入贡,并上表表达对皇帝的恭谢和衷心,同样是“聊表臣子之敬”。表云:

琉球国中山王尚敬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帝德遍乾坤,中外睹协和之盛,皇恩弥宇宙,遐迩承熙皞之隆,辑瑞五瑞,百辟咸瞻,有道圣人玉帛万方,八方共仰太平天子,普天庆溢,率土欢腾。恭惟皇帝陛下,道隆尧舜,功迈汤文,大德日新,继百王之道统,覃恩时懋,绍千圣之心传,物阜民康,欣逢圣世明良之会,时雍俗美,喜际熙春泰运之期,四海遍洒仁风,八深沾怿泽。臣敬僻处海隅,荷沐天眷,虽竭诚而拜颂,实仰报无从。谨遣陪臣毛鸿基、郑秉彝等恭赍短疏,聊申谢悃。伏愿仁恩愈扩,德泽弥深,西被流沙而东渐勃(渤)海,醴泉与芝草俱生,南距五岭而比暨三涂,瑞凤共祥麟偕集,则躬桓蒲谷,觇亿万年有道之长,而玉帛车书,垣千百世无疆之祚矣。臣敬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仅奉表称谢以闻。

雍正六年十一月初十日奏。七年十月初十日奉旨:览王奏,知道了。该部知道。

两件奏文,一是奏请派遣琉球官生赴京入读国子监,一是奏陈恭谢朝廷敕谕、赏赐之天恩。一者时在雍正元年十月初九日,一者时在雍正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琉球国中山王尚敬谨奏:

为圣朝文教广被万方,奉旨遣官生入太学读书事。康熙六十年六月十三日,准礼部咨开:“为奏闻事。主客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该本部题前事内开:‘议得册封琉球国王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编修徐葆光等代臣奏称本国’云云等因;于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初三日题,本月初五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相应移咨琉球国王可也”等因,奉此。钦遵随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遣官生蔡用佐、蔡元龙、郑师崇三人同贡使毛弘健等赴京入监读书,不幸在海沈没。伏思臣敬业奉圣祖仁皇帝恩允,未应俞旨;今不敢违先皇遗旨,再遣官生郑秉哲、蔡宏训等三人偕庆贺正使王舅翁国柱等赴京入监读书。诚俾海外愚陋子弟,得以观光上国,执经问字;踊跃之私,不啻臣身躬聆圣训、举国共沐天朝雅化于无穷,而我皇上文教被万方益广矣。外肃贡土产细嫩土蕉布五十匹、围屏纸三千张,少布涓滴微忱。为此合具奏明,伏祈皇上睿监敕部施行,臣敬无任战栗惶恐之至。谨具奏以闻。

琉球国中山王臣尚敬谨奏:

为恭谢天恩事。窃照臣敬僻处海滨,感沐皇恩异数眷膺,虽竭顶踵,未罄涓埃。兹准礼部咨开:为颁赏事。主客清吏司案呈,礼科抄出,本部题前事内开,议得:琉球国中山王尚敬差王舅向克济、正义大夫蔡文河等进贡谢恩来京,应照雍正七年加恩之例,赏赐该国王蟒缎六匹、青蓝彩缎十匹、蓝素缎十匹、衣素缎十匹、闪缎八匹、锦六匹、绸十匹、罗十匹、纱十匹,共八十匹。由内阁将赏赐缎匹数目,撰敕交付来使带回,其赏赐之物于户部移取,在午门前赏给。等因。于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题,本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相应知会琉球国王可也。等因。又为知会事。主客清吏司案呈:雍正十年三月初七日皇上特赐琉球国王舅向克济黄玻璃瓶一对、红玻璃瓶一件、绿玻璃瓶一件、白玉笔搁一件、白玉双喜觥一件、汉玉双喜杯一件、红玛瑙水盛一件、牛油石福寿盒一件、铜珐琅花瓶一件、铜珐琅茶盘一件、琼石荷叶觥一件、青绿鼎一件、彩漆小圆盘八件、歌窑四系花囊一件、蓝瓷瓶一件、霁红瓶二件、霁青胆瓶一件、歌窑瓶一件、官窑双管瓶一件、填白双圆瓶一件、粉红瓷小瓶一件、青花瓷桃式盒一件、五彩套杯一套、五彩酒蛊四件、洋红酒盅四件,于本日在午门内一一交予王舅向克济跪领讫。相应知会琉球国王可也。为此全咨前去查照施行。等因。雍正十年七月十三日王舅向无济等赍捧敕书、蟒缎等到国。奉此臣敬叨蒙皇恩,感愧无地,愈为懔懔。谨择良辰恭率百官迎接敕书、蟒缎、玉器等物,望阙嵩呼,一一拜领。并令王舅向克济叩受御赐玉器等物,永为传家之宝,举国臣民舞蹈欢忭。惟臣中夜图报,不能仰酬万分之一。钦遵敕谕,具表附贡使温思明、郑仪等顺赍赴京,叩谢天恩,仰冀睿慈,俯鉴下悃。臣敬无任激切屏营之至,仅具奏以闻。

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奉旨:览王奏谢,知道了。该部知道。

以上可见,无论是表还是奏,尤其是表,其文义之恭顺敬畏,用词之庄重典雅,文采之华丽委婉,韵律之贴切考究,格式之规矩不二,堪称文章之范例。

呈文仪式,行文格式,用词用语,以文学视角言之是文法,而这恰恰就是法律,就是制度本身,这是一个国家上至首脑中至官府下至民间社会的信守与规范,是至高无上的“讲究”。其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文采,艺术的语言,表达的是虔诚的思想,真切的感情;艺术是内容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则准确而恰切地表达了身份的体认,表达了不可替代的政治、社会、宗教、情感的内涵。

四、中国历代王朝属国王臣表奏文的通例及其意义

当然,琉球中山王上呈朝廷的表奏,绝非特例,同时期朝鲜、安南等属国王臣上呈朝廷的表奏,大略无不如此。历代中国封藩属王上书中央朝廷的表文奏章,无不大略若此。如《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卷一千所录各属国汗、王的表、奏,尽管有些并非全文,抑或其文体尚不如明、清时代的那么“体例完善”,但其文义,是可一目了然的。如:

突厥可汗伽骨咄禄,唐开元二十八年朝廷册其为登利可汗,遣其大首领伊难如入朝,上《贺正表》:

顶礼天可汗如礼诸天。奴身曾祖已来,向天可汗忠赤,每徵发为国出力。今新年献月,伏愿天可汗寿命延长,天下一统。所有背恩逆贼,奴身共拔汗那王尽力支敌,如有归附之奴即和好,今谨令大首领伊难如拜贺。

处木毗匐延阙律啜。西突厥十姓之一。开元二十一年,与拔塞干部落、鼠尼施部落、阿悉结部落、亏月部落、哥舒部落同请内附。二十八年,朝廷以处木毗匐延阙律啜为右骁卫员外郎大将军。其《请内属表》云:

臣等生在荒裔,久阙朝宗,国乱主薨,互相攻杀。赖陛下圣恩遐布,愍念苍生,令碛西节度使盖嘉运统领兵马,抚臣远蕃。诛暴拯危,存恤蕃部。臣等伏愿稽首圣颜,兼将部落於安西管内安置,永作边?,长为臣子,今者载驰,骧首天路,不任喜跃之至。

吐蕃赞普弃宗弄赞。贞观中遣使求昏,妻以宗女文成公主。永徽元年授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其《贺平辽东表》云:

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於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选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

西曹国王哥逻仆罗。天宝元年,遣使贡方物。诏封怀德王。《请内属表》:

宗祖以来向天可汗忠赤,尝受徵发。望乞慈恩,将奴国土同为唐国小州,所须驱遣奴身,一心忠赤,为国征讨。

新罗王金兴光。长安二年册立,仍袭辅国大将军、行豹韬卫大将军、鸡林州都督之号。开元二十一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宁海军使。二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遣使纳贡表》:

臣乡居海曲,地处遐陬,元无泉客之珍,本乏宾人之货。敢将方产之物,尘黩天官;驽蹇之才,滓秽龙厩,窃方燕豕,敢类楚鸡。深觉腼颜,弥增战汗。

又《赐土地谢表》:

伏奉恩敕,坝(氵贝)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忠正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锡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得所。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繇上答。

新罗金忠信。忠信,新罗王兴光从弟。开元中留宿卫,授左领军卫员外将军。二十二年受代上表。《请充宁海军副使从讨靺鞨表》:

臣所奉进止,令臣执节本国,发兵马讨除靺鞨,有事续奏者。臣自奉圣旨,誓将致命。当此之时,为替人金孝方身亡,便留臣宿卫。臣本国王以臣久侍天庭,遣从侄志廉代臣,今已到讫,臣即合还。每思前所奉进止,无忘夙夜。陛下先有制,加本国王兴光宁海军大使,锡之旌节,以讨凶残。皇威载临,虽远犹近,君则有命,臣敢不祗?蠢尔夷俘,计亦悔祸。然除恶务本,布宪惟新,故出师义贵乎三申,纵敌患贻於数代。伏望陛下因臣还国,以副使假臣。尽将天旨,再宣殊裔。岂惟斯怒益振,固亦武夫作气,必倾其巢穴,静此荒隅,遂夷臣之小诚,为国家之大利。臣等复乘桴沧海,献捷丹闱,效毛髮之功,答雨露之施,臣所望也。伏惟陛下图之。

以上所引,可见唐朝所属西域各藩王酋长、新罗各王上表上奏,与内地官员上表上奏无二,只是其语言文字,或为其表奏原文,或为朝廷礼部蕃部译录,“文学性”不及后世,但内容、性质无二,可见一斑。

一直以来,一方面,是文学史研究者大多只就文学视角而谈论文学,对文学作为密叶繁花所附着所在的“树干”、“根本”很少着意;另一方面,是历史研究者大多只就历史现象而谈论历史,很少对历史的人物、言辞、感情、心灵的表现形态多加着意,这就造成了两方面都存在的缺憾。更有甚者,不少“史家”以“现代理论”为先入之见,而不从档案史料本身解读,或者有意对历史文献进行误读、曲解,按照现代的国际关系现实与理念,想当然地认为周边朝贡国只是名义上的,是图谋占中国经济贸易的便宜而采取的韬光养晦政策,天朝上国是“自居”,即“自己封的”,认为那些朝贡国都是对中国历代政府的欺骗,明知受骗而哑巴吃黄连。而只要我们读一读历史上各代朝廷的属国藩王们上奏朝廷的表奏,就可见如今的遮蔽、淡化、歪曲、妖魔化是多么与历史不符,荒唐可笑。一是原文原件俱在,史证凿凿;二是原件与原誊抄件可以比勘;三是虽屡经琉球战火,尤其是经过日本的控制与殖民占领,而大多琉球国王的表奏仍然保持在琉球冲绳图书馆、博物馆及大学图书馆等处,日本人一直寻找侵占琉球的借口和根据,总不会日本人帮着中国“伪造”历史上的琉球朝贡中国、向中国皇帝上表报奏,称顺效忠。

历史上的“文学”与今天的文学的概念和内涵要宽泛得多,应用性的文章都是“文”。通过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中国属国藩王、陪臣们对中央政府的表奏文书,可见“中国文学史”上,还有很多、很重要但尚未受到关注、重视的内容,其重要程度,或许不亚于已知、已予重视的小说、诗歌、小品散文者流,这无疑是研究文学史者在学术“习惯”的基础上,应予加大关注和重视力度的方面。

[1] 丁春梅.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 丁春梅.琉球国给中国表奏文书的特点[J].档案学研究,2007,(3).

责任编辑:高雪

The Content and Styles ofBiaoandZouby Ryukyu Ki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ng Qingyu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In ancient China, nearly all the practical writing strived for florid rhetoric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includingbiaoandzou, the official reports presented by princes, dukes and the officials to the emperors. Thebiaoandzoupresented by Ryukyu kings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of the same standard as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 and therefore composed great example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erms of content, these documents mostly expressed their loyalty to the emper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y were some of the best literatur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itera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yukyu King;biaoandzou

2015-12-20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东亚汉文化圈视域中的明清琉球文学研究》(13BZW074)阶段性成果

王庆云(1965-),女,山东烟台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海外汉学研究。

I106

A

1672-335X(2016)02-0074-07

猜你喜欢
琉球国王
国王分画
贪吃的国王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好玩儿的国王
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关系简析
圆滚滚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国王的死敌
悲愤琉球
破译《琉球国书》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