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呼吸系统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及意义
刘冬梅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摘 要】目的:监测和研究呼吸系统临床分离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03/2015-0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98例患者痰液标本,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并就其分布特点和抗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14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3株,占24.77%,革兰阴性杆菌161株,占75.23%.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最高,其次敏感的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最后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对氨苄西林表现不敏感.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克雷伯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葛兰阴性菌以金葡菌、表葡菌为主.不同的呼吸疾病分离出的细菌对于药物的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选用药物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时,要清楚细菌的耐药性,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呼吸系统;细菌分离;耐药性;药敏测试
呼吸系统疾病是多发于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轻者为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则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目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引菌素引起的耐药性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难以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分析,就呼吸系统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进行研究.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3/2015-0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98例患者痰液标本,患者年龄1~60(平均32.5±9.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结果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98例患者分离出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监测.
1.2仪器和试剂 本实验方法与药敏判断方法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1993年制定的纸片扩散法进行判断.实验中所用的药敏纸片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并由该公司专供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细菌对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用.
1.3检验监测方法 收集患者痰液标本,用压舌板将患者舌头压住,以暴露患者咽喉部,并一次性吸痰器以负压抽吸痰液.其次,将痰液标本进行涂片,在低倍镜观察.若观察到标本中性粒细胞>25个,鳞状上皮细胞<10则合格标本.最后,用19中抗菌药物纸片测试药敏质控,将痰液标本接种在巧克力平板上,并将致病菌分离.采用BionMerieux 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将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药敏监测[3].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分离菌检验结果 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14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3株,占24.77%,革兰阴性杆菌161株,占75.23%.214株细菌中,主要以克雷伯杆菌为主,共39株,占18.22%,铜绿假单细胞菌32株,占14.95%,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5.14%,大肠埃希菌8株,占3.74%其他为普通葡萄球菌和单细胞菌等细菌.
2.2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测试结果 以最主要的克雷伯杆菌为例,进行药敏测试.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最高可到100%,其次敏感的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最后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对氨苄西林表现不敏感.
呼吸系统疾病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克雷伯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金葡菌、表葡菌为主,这也符合国内报道医院内感染致病菌的结果,证明这些细菌都是造成呼吸道院内感染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会导致这类抗生素破坏、失活[4],本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最高,其次敏感的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最后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对氨苄西林表现不敏感.说明,对于大多数的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及阿米卡星等.
作为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于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主要是细菌移生而不是感染性致病菌.所以,如果选择抗生素不合理,就会导致感染率提升.对于细菌耐药性,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与其他抗菌药物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清楚细菌的耐药性,监测重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和耐药性,以掌握药物的适应征.针对细菌的耐药性,应用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方式来提高抗菌疗效,并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抗菌药物进行分批、交替使用[5].院内治疗,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最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呼吸疾病分离出的细菌对于药物的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选用药物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时,要清楚细菌的耐药性,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 新,国家喜,于化鹏,等.呼吸系统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25(3):229-230.
[2]蔡淑梅,陈保锦,朱海平,等.临床标本嗜血菌BLNAR菌株的分离及其耐药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2):137-140.
[3]王全令.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常见菌及药敏试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49-250.
[4]郭健莲,江先海,肖斌龙,等.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6):3047-3048,3058.
[5]蔡淑梅,朱海平,陈保锦,等.6年嗜血菌临床分离率和耐药性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9):693-696.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3⁃42⁃02
收稿日期:2015-12-18;接受日期:2016-01-03
作者简介:刘冬梅.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医学.Tel:0482⁃8282662 E⁃mail:10461269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