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琼
·主编寄语·
加强结核病基础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吴雪琼
年终岁尾,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总结阶段。受编辑部的委托,我写了这期主编寄语,与大家共勉。
《中国防痨杂志》作为结核病防治领域唯一的中央性专业学术期刊,承载了中国结核病防治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任,是我国结核病防控、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阵地之一。2016年是《中国防痨杂志》稳步发展的一年,杂志整体质量、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均有所提高。近年来,编辑部非常重视依靠专家教授组织专题重点号,深入第一线就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与专家共同讨论、反复沟通,2016年组织发表了9期专题重点号。各个专题重点号中,既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又有知名专家对各专题领域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刻阐述的述评;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也阐明了未来的愿景,使读者对该领域能够获得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有很好的学术引导作用。
从《中国防痨杂志》1~11期刊登的115篇研究论著所展示的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来看,从结核病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流行病学研究,到结核病预防控制均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中,基础研究论文32篇,占论著总数的27.8%,但真正的基础科学研究很少,原始创新的研究更少。原创性论文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抗结核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朱琳等[1]首次制备了结核分枝杆菌(MTB)RD16区的特异性抗原Rv3400重组蛋白疫苗(Rv3400-IFA),发现其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基础;刘海鹏等[2]首次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表达增高,在细胞外可增强巨噬细胞对MTB的杀伤作用;凌彦博等[3]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索了中药“复方牛贝消核”提取物的抗结核作用靶标,了解其调控通路,部分阐明了其抗结核的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2)在国内首次探索了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如刘银萍等[4]初步发现MTB对丙硫异烟胺耐受与inhA相关;而王前等[5]进一步证实MTB对利奈唑胺耐受可能与23S rRNA 编码基因rrl或核糖体蛋白L3编码基因rplC突变相关;宋艳华等[6]也证实注射用抗结核药物氨基糖苷类(Km、Am)和多肽类药物(CPM)耐药与rrs和rpsl基因突变有关。(3)肺结核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王慧琳等[7]发现趋化因子5(CCR5)启动子区rs1799987基因-2459位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可降低肺结核患病风险;韩骏锋和吴琦[8]证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的明显降低与肺结核患病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本刊发表的绝大多数基础研究论文属于应用性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1)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MTB的核酸检测(如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9]、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10]、荧光定量PCR技术[11]、环介导等温扩增法[12]、RNA恒温扩增技术[13],等等)和耐药基因分析(如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14]、Xpert MTB/RIF技术[15]、MTBDRplus V2[16]、PCR-反向点杂交技术[17],等等);(2)免疫诊断技术:主要评价全血和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18-19]。
综上所述,我国结核病基础科研仍然很薄弱。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必须重视结核病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临床诊疗和防控水平的整体提高,以科研带动与支持医疗工作,将最新科技成果以最快速度应用于临床,才能促进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飞速发展。
结核病基础研究领域宽泛,但是笔者认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将体现在下列6个方面。
1. MTB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重点研究MTB的毒力相关因子(DNA、RNA和蛋白质),认识和了解其在感染、潜伏、增殖、致病、持留、播散等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系统阐明MTB的致病机制;另外,要研究宿主从结核抗原致敏到机体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中机体又是如何进行免疫调节和免疫抵抗MTB的。只有清楚地了解MTB和宿主机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有的放矢、趋利避害地开发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或疫苗。
2. 结核感染与发病易感相关基因的研究:要重视结核免疫调节及免疫调控通路上的结核易感基因的深入研究;对已发现的结核易感基因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系统评估,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核高风险基因多态性,建立联合检测方法预测结核病易感的高风险人群,以便进行早期监管、预防性干预或防护,这对于结核病疫情的控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这方面仍将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从药物作用靶分子和药物外排泵入手,深入研究在细菌生长基础上的直接或间接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技术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并且及时将上述2个方向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才能满足对耐药结核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的需求。
4. 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将从关注结核病患者的免疫治疗延伸到潜伏感染者体内MTB的免疫清除,高免疫原性、无副作用的融合蛋白疫苗或DNA疫苗、表位串联疫苗的研究可能成为热点;替代卡介苗的活菌苗及加强卡介苗的亚单位疫苗的预防性疫苗的研究方兴未艾。
5. 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抗结核新靶标(尤其是针对耐药MTB的新靶标)的发现及新型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的研究仍将是研究的主流。但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新型抗结核中药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会在国内掀起一个小高潮,以解决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问题。
6. 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发:下列问题仍将是研究的热点,如新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与联合检测;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的鉴别;围绕病原菌及其DNA、RNA、蛋白质、代谢产物和宿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建立;检测技术的自动化;特殊标本的检测方法(如呼出气体、胃液等);新的标记、示踪技术,等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去的一年,在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基础科研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本刊显然未能全面地反映我国基础研究的进步,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首发在国外被SCI收录的期刊上。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继续关心、爱护、支持我们的杂志,将创新性论文更多地投至《中国防痨杂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携手前行,使本刊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2013年9月26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当今时代,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放在整个世界的格局中去考量,只有综合国力的方方面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科技期刊是汇集创新成果、引领科研方向、凝聚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世界上80%的最新科技成果首先是通过科技期刊发表的。因此没有科技期刊的振兴,就谈不上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谈不上民族的真正复兴。我们一定要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认识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充分体现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为科技强国、民族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相信在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鼎力支持下,《中国防痨杂志》将会越办越好,向精品科技期刊大踏步迈进。
[1] 朱琳,徐颖,孔聪,等.结核分枝杆菌新型抗原Rv3400的免疫原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3): 201-208.
[2] 刘海鹏,王鹏,杨华,等.半乳糖凝集素-1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6): 474-478.
[3] 凌彦博,梁艳,王小美,等.中药复方牛贝消核提取物治疗结核病相关靶标的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1): 17-22.
[4] 刘银萍,王杰,张俊仙,等.对异烟肼与丙硫异烟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2016,38(9): 718-721.
[5] 王前,宋媛媛,王玉峰,等.15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16,38(9): 712-717.
[6] 宋艳华,高孟秋,李琦,等.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突变与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关系. 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0): 799-804.
[7] 王慧琳,王伟,刘京铭,等.趋化因子5和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3): 193-197.
[8] 韩骏锋,吴琦.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的相关性.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4): 312-315.
[9] 朱岩昆,王宇,靳晓伟,等.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基层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0): 813-817.
[10] 侯艳杰,房宏霞,蔚鸣,等.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9): 732-735.
[11] 李元,雷国华,秦世炳.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诊断骨关节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3): 185-188.
[12] 丁卫忠,陈巍,石莲,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的评估.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0):818-822.
[13] 葛燕萍,张青.痰标本RNA恒温扩增技术对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9): 742-746.
[14] 胡春梅,郭晶,严虹,等.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1): 38-41.
[15] 唐恺,董伟杰,兰汀隆,等.应用Xpert MTB/RIF技术快速诊断膝关节结核.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4): 300-304.
[16] 李强,包训迪,刘元,等.MTBDRplus V2用于诊断涂阴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07): 544-548.
[17] 彭亦平,宗佩兰,辛茶香,等.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基因.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8): 619-622.
[18] 李同心,何瑛,周刚,等.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价值.中国防痨杂志,2016,38(8):623-629.
[19] 付洪义,章志华,刘宁,等.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中国防痨杂志,2016,38(8):630-633.
(本文编辑:薛爱华)
10.3969/j.issn.1000-6621.2016.12.001
100091 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 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结核病诊疗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