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传军,邵艳菊
(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焦传军,邵艳菊
(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研讨丹红对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口服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静滴治疗,15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5天后,比较两组用药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治疗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变。
丹红;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的坏死。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患者多表现为:胸痛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相对稳定,即引起心绞痛发作的体力活动量患者多可预测,不适症状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对同一患者来说,每次发作的疼痛程度可轻重不一,但疼痛的性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稳定性是指病情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无溃疡破裂夹层及血栓形成等不稳定因素。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固定性狭窄。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不稳定心绞痛,甚至心肌坏死,导致心肌梗死。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均显示有ST-T缺血样改变)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5~86岁,病程2~25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2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6~84岁,病程3~24年。其中高血压6例,合并高血脂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不全患者3例。
1.2 方法
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50 mg,50~150 ug/min静脉泵入,依据血流动力学及病情变化调整泵入速度及计量,联合口服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40 mL+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00 mL静滴治疗,1次/d;15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是否明显好转,心电图心肌缺血是否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症状的改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胸痛是否改善作为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治疗前有心肌缺血样改变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改善幅度≧0.5 mv者为治疗显效,ST段改善幅度<0.5 mv者为治疗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5天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52例,显效率86.7%,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8例,显效率4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5天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改善幅度≧0.5 mv为49例,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4例,显效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丹红用于淤血闭阻所致的胸闭和中风,其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中提取出的复方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红花黄色素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吗,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量,抗氧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肺血管痉挛、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循环和强心作用,并能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1]。该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或脑梗死等患者中的应用较多[2],有学者指出[3],丹参具有肝素样的作用,能够缩短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时限,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红花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血栓溶解,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改善缺血心肌供血。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显示丹红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两组患者在心电图变化方面,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这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缺血心肌供血,抑制心绞痛发生发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丹红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值得借鉴。
[1] 彭颖静.丹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0):295.
[2] 杨腾飞,张伟芝.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中国药房.2011,4(15):1423-1425.
[3] 周文娟,等.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39.
本文编辑:王 琦
R259
B
ISSN.2095-6681.2016.26.162.01
焦传军(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医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