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泽
(烟台青华中学高一·三班,山东 烟台 264000)
浅谈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刘旭泽
(烟台青华中学高一·三班,山东 烟台 264000)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它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冠心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而且年轻化的大趋势越来越明显。笔者父母的朋友做医生,通过身边亲人的切身体会和父母朋友的耳染目睹和自己翻阅相关书籍,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疾病预防
顾名思义,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的心脏部位和心脏血管内部的疾病,医学界比较通俗地认为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它在医学上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心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高血压疾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高血压疾病更加普遍,且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涉及,危害较大,容易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重疾,严重降低了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1]。近些年来,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营养过剩、熬夜、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使得高血压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升,且呈现出快速增长和年轻化的明显趋势。当前来看,很大一部分人群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类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知之甚少,对于此类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所谓高血压疾病,是指人在不同时间下测定的收缩压>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未使用特定的降血压类药物)。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很多,临床上常见的因素主要有饮食不均衡、酗酒、肥胖、吸烟较多、体育锻炼较少等等,但遗传因素引发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判定。医学界内普遍认为高血压类疾病是多种致命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的,单一因素诱发的情况非常少见。某些人对于食物中的钾盐和钠盐特别敏感,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于钠盐敏感的人如果食用盐的摄入量过多的话,高血压的发病机率就会大大增加[2]。肥胖和过度饮酒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引发高血压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高血压心血管类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头晕目眩、头痛不止、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等,严重时会发展成为冠心病、高血压型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危及人的生命健康。
截至当前,医学界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仍然没有具体的病因学解释,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上,医生主要是采取某些降血压类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类疾病,因此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要预防工作到位,一般都可以避免发病。预防高血压要合理膳食,维持适度的运动,戒烟戒酒,保持内心平和安宁,避免大喜大怒,喜怒无常,在日常生活中要主要规律作息,防止肥胖,尽力避免熬夜。
2.1 合理膳食、清淡为主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对于防止动脉硬化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维持血管的弹性和通畅度,使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此外,要特别注意钠盐的摄入量,饮食中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5 g/d。此外,要少喝咖啡,因为咖啡中的咖啡碱会使人体的血管发生主动收缩,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饮用咖啡发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2.2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运动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原则,要量力而为,不可做过量甚至危险的运动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血压已在比较高的水平或已确诊为高血压,要避免过量的、剧烈的的运动,这样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起到反效果[3]。
2.3 心态平衡、生活规律
要合理安排日常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尽量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此外,要注重合理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和放松,进行充分的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2.4 定期检测、记录观察
预防高血压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定期检测血压,并做好血压记录,随时观察血压动态变化。如果发现血压较正常水平有所升高,应注意这是身体对于我们的提醒,要积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果发现已经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不要恐慌,应到正规医院进行细致科学的身体检查,不应自作主张,自行服药。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地服用降血压药物。笔者的祖母今年94岁了,9年前曾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通过按时服药,积极锻炼,有效预防,现在仍然身体健朗。
综上所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关键是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消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隐患苗头,而且当发生轻微症状时也能够提早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也无须过于担心,应当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勤加测量,确保血压趋于平稳状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相信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完全攻克,根治将成为可能。
[1] 季和平.“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1281-1284.
[2] 涂福林,郭来敬,胡大一,崔冬月,孔 佳,陈建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2014,23(18):1975-1976.
本文编辑:王 琦
R54
A
ISSN.2095-6681.2016.26.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