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逖航梁洁玲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进展
蒙逖航1梁洁玲2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塞、嗅觉减退等等,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AR多数情况下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导致或并发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气管和支气管炎,并可影响患者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更是引起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发作的危险因素[1]。AR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鼻部疾病。近年来,多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研究显示,部分AR患者存在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2]。
变应性鼻炎全球平均患病率高达10%~25%左右,而且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2]。虽然许多研究在不断深入,但至今对变应性疾病的许多方面仍然知之甚少,几十年来对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没有根本的突破。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文化的差异、理论体系的不同等多种原因,无论是我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版)[3]或欧洲2010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4]均没有把针灸作为治疗AR的推荐手段。然而,国内外数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对AR是有肯定的疗效的。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AR的进展作一综述。
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疾病均依据中医传统的经络理论等选穴,并进行辨证施治。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的李新吾等[5,6]研究发现通过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蝶腭神经节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一恰似镰刀形的裂缝中,此处称为翼腭裂。裂缝前方为上颌骨的后外侧缘,后方为蝶骨翼突,内侧面为腭骨垂直部,裂缝的中央偏上最宽处为3mm左右,称翼腭窝。膨大成球的蝶腭神经节正好就处在此窝内。窝的内上方与蝶骨联合,并形成一小孔,称蝶腭孔,通向鼻腔。该治疗方法为采用针身直径0.35mm,针身长度55mm不锈钢毫针,在颧骨弓的下沿刺入,针尖刺至同侧蝶腭神经节后将毫针退出。每次针刺一侧蝶腭神经节,每周1次,连续治疗数次。对变应性鼻炎的2年期远期疗效达70.4%[5]。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里并无蝶腭神经节一穴,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应无法用传统针灸理论解释。当然,当代医学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此现象。据推测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是因为针刺改变了鼻部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起治疗作用[6]。李月梅等[7]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AR可能是通过调节鼻神经肽类物质,控制鼻神经源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
据文献记载中医针灸治疗鼻炎常用腧穴有:印堂、太阳、合谷、风池、曲池、足三里、迎香、上星、列缺等等[8]。统计晚近几年针灸治疗AR文献,其经穴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是:迎香、印堂、合谷、风池、肺俞、足三里、上星、大椎、鼻通和百会[9]。而胡引等[10]统计古医籍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穴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迎香、上星、风府、曲差、百会、囟会、风门、通天等;现代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穴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迎香、足三里、印堂、肺俞、合谷、上星、大椎、风池、鼻通、肾俞、脾俞、百会等。
针刺治疗常用毫针和电针;针刺和灸法常合用,或者针刺配合其他治疗,如拔火罐、局部超短波、弱激光治疗等;穴位药物贴敷也很常用。
3.1针刺治疗
1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43001)
2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科
刘芳琴[11]采用毫针针刺通天、百会、鼻通、迎香、合谷、足三里、肺俞、肾俞等穴,每隔5min行针提插捻转1次,均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共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随访2年,显效5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崔林华等[12]采用电针刺激双侧迎香穴,使用疏密波,施以患者可忍受的稍强刺激,留针2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共完成治疗164例AR患者,显效130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3.3%
李鸿霞[13]取风池、迎香、曲池、合谷、列缺为主穴,先用平补平泻法,再将迎香、风池连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每天针刺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赵辉等[14]将61例变应性鼻炎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取穴上星、印堂、攒竹、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双侧取穴,常规针刺得气后施捻转补法1min,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有效率达93.4%。张翠红等[15]采用针灸配合走罐法,毫针刺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手三里、巨髎、迎香、印堂、上星等穴。得气后于双侧足三里穴针柄上端插入1.5cm艾条并点燃。针灸后嘱患者俯卧暴露背部,在背部膀胱经、督脉循行线皮肤上以闪火法将罐吸拔其上,以每秒15~30cm的速度推拉火罐。共治疗50例AR患者,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
李晓梅[16]用梅花针刺血拔罐法,取印堂、迎香、曲池、列缺等穴和膀胱经背俞穴从大杼起止于肾俞。而后选适当穴位拔火罐10min左右。并取足三里(双侧)或三阴交(双侧)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85例,痊愈36例,好转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3.2艾灸治疗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①间接灸法。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者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安杨等[17]取白术、黄芪、防风、白芥子,按1:2:1:0.5的比例称取15g,以姜汁、醋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0.5cm的药饼,置上星穴点燃直径1.0cm的艾炷,每穴每次灸5壮,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共治疗32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②温针灸法。温针灸是指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玛依努尔·木拉提[18]治疗68例,取迎香、印堂、合谷、足三里为主穴,用补法针刺,进针得气后针柄上套1寸艾炷温针灸,行2~3壮,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5例,显效26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9%。③穴位贴敷。目前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是三伏贴和三九灸。周晓平等[19]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天灸组和中药组,各40例。天灸组用中药白芥子、细辛、元胡按等比例加工调配,贴敷于百劳、风门、肺俞、足三里,保留2~4小时。三伏天各贴1次,共贴3次。中药组服用中药,以玉屏风散加减,每日1剂,共服30剂。结果天灸组总有效率为87.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7.5%,天灸组疗效优于中药组。陈绍辉等[20]取大椎、风门、肺俞、肾俞、膏肓、志室为主穴,伴慢性咽炎加百劳、天突;伴哮喘加天突、定喘。于“三九”首日将硬币大小调配中药(含延胡索、白芥子、细辛、甘遂、麻黄等)贴敷于腧穴上,每次选6~7穴,除大椎外均取双侧,每次贴2~6小时,共贴3次。通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九灸能提高AR患者生活质量。
在我国针灸用于疾病的防治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内经》“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方》“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AR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的范畴。《素问·五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中医认为AR病因主要是禀赋异常,肺脾肾虚损以及风寒、异气侵袭所致。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恰当的腧穴配伍及刺灸方法,激发经络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绝大多数研究均报告了针灸对AR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大多数文献对针刺治疗的报告均不符合《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标准(STRICTA)》[21,22],并且在对疗效的报道上各家不一,相差较大。同时,很少有文献报告针灸治疗AR的疗效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估的。而对AR治疗后的疗效评定目前我国和国际上均推荐采用VAS来对治疗前后的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3,4]。这些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欠清楚。许多的研究报告对AR的诊断仅凭症状、体征作出,缺乏变应原检查阳性依据。②针灸干预措施描述不全面:针刺的穴位、进针的数量、进针的方向、深度、诱发的反应(得气或提插反应)、针刺激的方式(电针或手法)、留针时间、针的类型(标准规格、长度和制造商或材料)等项目未报告或报告不充分。③针灸医师从业经验报告不充分。④辅助干预措施描述不完全。⑤一些治疗措施的细节过于个体化、主观化。这虽然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因人施治”的原则,但却难以交流和推广。⑥疗效评定欠标准。虽然绝大部分的针灸研究均报告了肯定的疗效,但因以上问题的存在,我们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确信其结果的可靠性,过于个性化、主观化的治疗方法也难于推广和普及。
另外,如果从当代医学的角度看,针灸治疗AR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治疗作用我们仍然所知不多。以针刺蝶腭神经节为例,若针刺影响了鼻部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其是通过什么机制调节鼻部两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针刺通过什么机制控制了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目前我们还不了解。
总之,针灸治疗AR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但如何将针灸治疗AR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以方便交流和推广,同时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AR的疗效,我们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1王德云.应重视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3-165.
2锡琳,张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人格测试.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8):702-704.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4Brozek JL,Bousquet J,Baena-Cagnani CE,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6:466-476.
5李新吾,田平忠.治疗鼻炎新法“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北京中医,1990,9(4):36-38.
6李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治鼻3”穴位治疗鼻部疾病的机制分析及有关针刺方法的介绍.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193-196.
7李月梅,庄礼兴,赖新生,等.电针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影响.针刺研究,2007,32(2):136-138.
8干祖望,干千,徐轩,等.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8-184.
9王鹏,赵吉平,石志红,等.2006~2010年变应性鼻炎针灸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6):478-480.
10胡引,吕凯露.古今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取穴思路分析.甘肃中医,2011,24(6):51-52.
11刘芳琴.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中国民间疗法. 2009,17(7):13.
12崔林华,邢潇,刘素梅.电针刺激双侧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17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13,35(4):560-562.
13李鸿霞.电针配合神阙灸治疗过敏性鼻炎37例.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68.
14赵辉,谭乐成,王艳.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20-21.
15张翠红,洪珏,马晓芃.针灸配合走罐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35-837.
16李晓梅.梅花针刺血拔罐与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57-458.
17安杨,王俊杰,张焱.隔药饼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2例.陕西中医,2010,31(2):214-216.
18玛依努尔·木拉提.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疗效观察.新疆中医药,2011,19(1):24-25.
19周晓平,何锦添,黄存军,等.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46-48.
20陈绍辉,陈俊琦,周靖程,等.三九灸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2010,29(9):598-600.
21刘雪梅,张鸣明,刘慧林.利用CONSORT和STRICTA提高针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中国针灸,2003,23 (12):699-701.
22Hugh MacPherson,Douglas G.Altman,et al.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10,3(3):140-155.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6.01.024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6.01.023
蒙逖航,副主任医师.Email:th0066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