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初浅思考

2016-01-23 15:29王彦刚刘卫平韩福新贺晓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人文

王彦刚 刘卫平 韩福新 贺晓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2)

·医学教育·

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初浅思考

王彦刚 刘卫平 韩福新 贺晓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结合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办法。方法通过分析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特点,借鉴国外著名医科大学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建立新的医学教育体系。结论改革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强化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呵护生命健康的职责;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开放式教学;构建横向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又有强大的思考力、创新力的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人文素质;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无论从观念、政策、实践、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基础建设,都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医生的医疗服务的滞后与社会前进的脱节,医生的医疗保障能力与时代要求的错位,充分地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尴尬现状。反思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努力改变医学人才培养的落后模式,培养和塑造适应于社会需求的医疗保健人才,才能最终达到改善医疗实践的目的[1]。

一、加强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把高等医学教育归类于理科类教育,专注于医学理论的学习,不太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这与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现实需求是一致的,那时我国的医学总体发展不高,国外的医学新技术、新观念不能及时流入我国,导致我国医疗观念、方法及技术均无法同步于于西方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的基础医疗尚没有覆盖广大的国土,培养大量且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医务人员是当务之急,这种指导思想下的医学教育工程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支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把医学本身是起源于对生命的关爱,并用于呵护生命的这种人文精神的本质有所弱化。事实上,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不可分割的基石。科学精神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也包含科学精神,科学以求真为目的,人文以求善根本[2,3],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应是人文精神的高度集中而又得以充分体现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的社会性和心理体验的重要性越发受到重视。患者对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要求急速提高,在接受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中他们还对自己的人格是否得到充分尊重格外重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很多医务界人员的观念转变落后于患者,仍然只习惯性地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机械地看待疾病,眼中关注的问题都是各种形式的疾病,于是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轻视了得病的主体“人”的问题。而医学从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人的痛苦而出现的,医生打交道的对象无疑一直也应该是人。近年以来,尽管很多医务人员已经认识到观念上走了岐路,并努力去修正,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并进而缓解医学模式转变带来的矛盾冲突,所以只有从医学教育的源头开始,设立各种有关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将这些课程作为标准的培训内容,使每一位刚走上从医之路的学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重视人文精神,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在医学教育最先进的美国众多院校都开设了“社会和行为教育”课程模块,涵盖了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相关学科,使得社会和人文科学教育,即作为接受医学教育的奠基石,又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调查显示美国的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通常占总学时的20%以上,通过此类人文课程的教育,医学院的学生在社会心理学、交往能力与人文素质等方面均有异常突出的能力[4]。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多数医学院校忽略了这一模块的教育,没有将人文精神铸入到职业知识的框架中来,导致我国医生在进行医疗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时主、客体错位,不善于、不愿意与患者深入交流沟通,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与美、欧国家的医生形成巨大反差。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院校越来越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并尝试开设了诸如:卫生法律法规、医生职业素养、医学伦理学、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施以医学教育的同时,教育者们应注意诸如通过协作型、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表达和理解能力,设计早期与患者交流平台,如为患友会答疑,普及医学知识,参与患者管理等等,使学生们及早建立关爱健康、关爱患者的观念,锻炼他们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并理解,医疗服务不仅是为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工作,更是为了解决疾病的主体-“人”的问题而产生的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的医学教育机构都会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革新课程塑造新的知识构造体系

世界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育家们希望通过此一改革推动教与学模式的改变,暨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5]。引领世界医学的美国确定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强调医疗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提出,课程整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为了发现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研究和学习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杜克大学医学院提出的新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研究领域。根据以上的思维进步,美国的顶尖医学院校都大幅度地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医学生的在校学习真正成为了目的性更明确,训练性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过程[7]。

我国医学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大多数医学院校至今仍沿袭传统的以学科为单位的纵向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在本文把这种体系形象上称为树状体系,它基本上把课程分为:①普通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课程;②医学基础课,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有关人体正常或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③医学临床课,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有关专科疾病诊疗的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优点是:条块分明;学科内部内容连贯、系统,能深入阐述学科内容;医学内容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但这种课程体系有着明显的缺陷: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联系,每一专科课程只注重传授本专业内容,不能有效整合疾病相关的多学科内容,而人体疾病总是功能与结构错综缠杂的复杂体、纵向的知识体系显而易见割裂了各专业相关知识的联系,学习者也易被塑造成视野、思路不开阔,习惯于单向、机械的思维者[8];其二,传统课程体系长期实施过程中会形成体系内部自我生长和膨胀效应,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每一学科内容逐渐加多加深;另外新兴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多,使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无暇发展个人的兴趣点并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其三,这种课程体系,导致学生长期不能接触医疗实践,知识线拉得过长容易遗忘,不能有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奇特现象既:学富五车,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低下。以上缺点已明显制约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因此必须以一种本着为未来负责的态度,革新我国的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根据时代医学发展要求并构纵向知识体系,建立一种全新的有机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应尽可能合理整合医学基础课程,解决学科之间脱节以及知识衔接不够的弊病,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学生能拓宽视野,融合多元信息,构建立体知识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建议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牵引,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单元,分解各个基础专业内容并组合入疾病其中,构建成横向、立体而有机的网络知识体系。改革分阶段学习形式,新学生入学后直接进行临床学习。真正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合,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国浙江大学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情进行对八年制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业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们推广和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增加了可信度[5]。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身潜能

课程改革的结果必然要求教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实现传承知识的教学理念而设计的,与以前的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各专业具有相当专业素质的教员以课堂讲解传授知识为主,其具有的优点是:组织教学比较容易,每一专业的课程由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教师承担,教师们熟悉课程内容,授课时比较从容,能将课程内容阐述得深入透彻,每一专业课自成系统,便于学生学习。但是传统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手段,以解答疑问为辅助手段来实施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多数时间仅作为受众接受并消化教师讲的知识内容,是被动的一方。因此该方法在实施过程当中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教学,而教学计划与学生是否已充分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之间无灵活联动,因为课程安排是根据已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按步骤不停止地滚动进行。总之,在整体上审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发现,它注重的是传承,轻慢了发扬,同时它也是重视了教学次序,忽略了教学目的。而我们要培养的医学人才应该是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创新性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医学对健康服务的要求。如果改革后以疾病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的形式和教师的成份都将以新的方式重构。设想在这种体系下教师应该指的是一个团队,包含某一疾病所涉及的多个专业的教员。这些教员共同主持同一堂课,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广泛讲解。这种讲解是建立在学生事先有了一定临床实践经验,以了解和解决疾病为牵引的学习前提下,以小组讨论式的方式来进行,学员们以从网络、书本、视频、幻灯、图片、实践中收集到的知识为基础,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充分地讨论与辨析,老师的角色是以启发引导为主,以解答疑难,进行总结的方式授课。教师通过密切与学生接触,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 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个性化的教学措施。教师团队在课前课后及时将课件、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各专业知识内容传递到专门的教学网站,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当然该教学方式还需要大量的教学技术来支持,各医学院或大学联盟应大力推进慕课建设[9],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比如:应在全校园范围内实现Wifi覆盖,便于学生随时上网查阅并在线与老师及时沟通。这种教学方法类似于美国医学院校新教改模式的基于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7],但又不完全相同,符合当代医学推崇的循证医学思想。这种教学具有的特点: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尽快树立投身医学事业的理想;推动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真正融合,拓宽知识和思维的广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以上的改革,把学生真正置于的主体位置,激发学生们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塑造人才的目的。

总之,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于时代变迁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它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医学教育界人士的努力,还需要更广泛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将其深入推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应注意的是,不应只认为通过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就实现了医学教育的改革,教育与教学方法从来都是不同、不对等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医学教育改革也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改革。观念的引领对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应充分认识医学教育改革的曲折性和长期性[10]。正确看待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

1刘僖, 段云友, 孙嗣国. 美国医学教育的趋势及对我国医学生培养的启示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0(4): 125-127.

2向丽娟.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及其改进思路 [J]. 企业家天地, 2010, 20(4): 87-88.

3杨博平, 李力, 韩健, 等. 浅析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1): 95-96.

4柳舟, 董卫国, 王 军, 等. 中美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对比与启示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29(1): 34-36.

5俞方, 夏强, 罗建红, 等. 借鉴美国医学教育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5(2): 3-7.

6Gwee MC.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nstitutional,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J]. Med Educ, 2011, 45(1): 25-28.

7张岫美. 美国 UCLA临床医学教育对我国药理学教学的启示 [J]. 中国药理通讯, 2012, 29(4): 13-16.

8王彦刚, 刘卫平, 贺晓生, 等. 对医学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1): 41-43.

9朱润秀, 袁军, 李自如, 等. 浅析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85): 40-41.

10韩海琳, 梁丹, 范瑞泉, 等. 医学教育发展之路的“DNA双螺旋结构”现象-来自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5): 585-588.

ReflectionsonthereformofhighermedicaleducationinChina

WANGYangang,LIUWeiping,HANFuxin,HEXiaosheng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XijingHospital,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2, China

ObjectiveThe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discussed.Method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humanistic quality, curriculum reform and teach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famous medical university in America.ResultsTradi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could not meet the society demands. The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a new system of medical education.ConclusionA thorough reform to the system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nhance the duty of care for the life and health of medical personnel.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changed to an open teaching method with student-centered and the horizontal course system for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the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with great thinking can be cultured to meet the society demand.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Humanistic quality;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ethod

1671-2897(2016)15-437-03

G 40

A

王彦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E-mail:yg-wang@163.com

*通讯作者: 贺晓生,教授、主任医师,E-mail: hexiaos@fmmu.edu.cn

2016-04-26;

2016-06-20)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人文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缺了人文课程 医学教育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