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细胞

2016-01-23 15:21丁建国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

丁建国

(中共郑州市惠济区委 宣传部,郑州 450044)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细胞

丁建国

(中共郑州市惠济区委 宣传部,郑州 450044)

摘要:家庭的功能是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家庭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政治文明、家庭价值观、家庭伦理观、家庭文化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家庭文明不仅生成了社会文明,而且还是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彰显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状态,是社会文明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家庭的本质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基本成果与基本载体的综合有机体,是我们研究社会文明时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家庭功能;家庭文明;社会细胞;社会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是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有赖于人类文明的支撑。家庭作为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最初级的社会群体,是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相应的,家庭文明也就成了社会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细胞。因此,有效地开展社会文明建设,就需要从研究家庭文明开始;要有效地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就需要从研究家庭开始。

一、家庭的本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

人类家庭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四种发展形态,家庭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家庭的本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家庭关系是研究家庭本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家庭关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人口生产关系论。该观点认为,家庭是以一定形式的经济为基础的人口生产关系,家庭通过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维持生命和人类的延续,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良性循环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因此,人口生产关系是一切家庭所共有的、最基本的、最本质的关系。其二是感情关系论。该观点认为,家庭最本质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感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和基础,在家庭稳定中起着决定作用。男女之间是否有感情、是否互爱,是建立家庭的关键;男女之间有感情,愿意在一起共同生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其三是经济关系论。该观点认为,家庭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由客观经济关系决定的。因此,家庭最本质的关系是经济关系。其四是多层次论。该观点认为,家庭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物质关系和人本身的生产关系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综合,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认识与把握这些观点,对进一步揭示婚姻家庭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家庭本质的研究可以发现,家庭既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既代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代表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既承载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又承载着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细胞,研究家庭文明是开展社会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家庭功能是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内在根据

家庭功能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即家庭对于人类的功用和效能。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家庭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家庭的生物功能。其主要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殖这两方面的内容。人类是通过生殖来保证种族延续的,自人类实行个体婚以来,家庭一直是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进行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性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性活动也就成了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物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性规范逐渐从普遍走向单一,并最终局限在家庭夫妇之间,从而确立了家庭中性功能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家庭功能中性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繁衍后代,这是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与传统的保种意识密切关联。其二是表达感情,性爱是传统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系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家庭也因此成了人类性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三是肉体快乐,由于避孕技术的发展和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生育与性日益分离,性快乐已被视为一种游戏、一种单纯的感官经验,成了夫妇之间享受感官刺激、体验身心愉快的单纯活动。其四是延年益寿,即以性养生,这是古代社会(尤其是东方古代社会)的一种性观念。此外,性活动还具有维持生计、表达权力、建立或保持某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些功能。[1]

家庭的心理功能,又称家庭的情感功能。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人格塑造、情感发泄、爱情培植和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内容。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爱情和亲情是其独有的两种情感,它们是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一个重要前提。家庭作为安全、舒适、慰藉、友情和爱的源头,可以通过其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支持安慰、感情互动等,在其成员之间产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共鸣,激发其每位成员的归属感、稳定感和安全感,进而满足彼此之间的情感需要,使彼此都能获得精神上的激励和心理上的愉悦。另外,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而言,家庭是人类情感最密集、最深厚、最纯洁的场所,由家庭所营造出来的亲切、真挚、温馨、舒畅、和谐的氛围,可以使其成员彼此都能享受到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家庭的心理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的经济功能。它包含生产和消费双重涵义,是家庭传统功能中的基本功能,因此也被称为家庭的生产和消费功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的经济构成体,是社会的一个最小的经济组织单位,是进行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一般场所,每位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都要依赖于这种经济功能。家庭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生产活动,在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家庭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各种物质资料,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家庭的政治功能,又称家庭的权力功能。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组织一样,每位家庭成员都各有各的身份和地位,其间既存在着伦理等级,也存在着地位差别。一般而言,每个家庭中都会产生一个众意所归的权力中心。家庭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型政府,其成员的尊卑观念、权威观念和服从观念等,是在家庭伦理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家庭中的权威人物通过采取各种政治的、思想的以及利益的手段,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不断地监督与调控,进而达到该家庭的各种利益目标。其实,家庭的权力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不过它特别强调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强调由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地位关系所形成的家庭政治。毋庸置疑,任何家庭都需要一个权力中心或权威人物,只是在不同的家庭中,权力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

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尤其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晚辈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成才的基础,既具有早期性和奠基性的特点,又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贯穿于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时期,能够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与补充,其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为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并起着强化的作用。[2]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又是一种引导教育,游戏、学习和劳动是人类的三种主要社会活动形式,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还能够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实质上就是一种家庭教育。[3]可见,人类教育的起点在家庭,家庭对其每位成员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文化功能。家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在本质上是具有文化性的。家庭不仅要满足其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许多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场所,其家风、家教、家政等,自古以来就是家庭文化的自然体现。所谓家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那些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家庭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家庭文化娱乐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两个方面。其中,家庭文化娱乐功能是指家庭通过组织其成员开展读书看报、练书法、学绘画、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和旅游观光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增添其成员的生活情趣,陶冶其成员的道德情操,活跃其家庭的生活氛围。也有人指出,家庭文化对其成员的社会化具有独特功能,具体表现在家庭对其成员的教育、导向、情感渗透和鼓舞、辐射与先导等方面。[4]

家庭的社会稳定功能。该功能实际上是家庭功能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对多种家庭功能的有机统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健康的家庭是社会的健康细胞,无数健全家庭是构成一个健全社会的基础。因此,一个社会的稳定是离不开无数稳定的家庭的。其中,家庭的教育职能是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家庭的经济功能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家庭的情感功能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5]从犯罪学角度来看,人总是需要从自己的家庭中开始其社会化过程的,因此,只要能够努力优化家庭环境、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学、先进的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建立和睦相处的家庭人际关系,提高家庭及其成员的防害意识,就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6]另外,家庭的生物功能、家庭的抚育和赡养功能、家庭政治功能等等的合理发挥,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研究家庭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运用家庭功能及其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家庭功能是家庭文明建设内在的、直接的根据,我们可以凭借其本已彰显的功能,或者开发其所具有的潜在功能,或者有意诱导其衍生出新的功能,赋予家庭以相应的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任务。倘若家庭并不具备某项功能,而我们又想当然地把一些文明创建的任务强加给它,那是必然会遭到失败的。因此,在依托家庭功能拓宽文明创建的内容方面,我们既要尊重家庭功能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家庭功能不断变迁的原理,主动地参与到家庭功能变迁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使家庭功能向着更加符合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方向演变。

三、家庭文明的主要内容

文明不仅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丰硕成果,更是人类对美好愿景的追求。总结概括之前的文明成果,是为了其后有更高水平的发展。所以,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是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和进步状态的概括与追求。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进化过程和进步状态的追求。仿此,家庭文明就是对作为文化现象(广义)的家庭的进化过程和进步状态的一种概括,是对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质、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家庭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进步的家庭生活方式,其内在根据是家庭功能。因此,家庭文明的内容应该包括家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价值观、伦理观、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等等。

1.家庭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不仅存在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也存在于微观的家庭肌体里。就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而言,其政治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家庭政治观念文明。政治观念包括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等内容。政治观念文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人认为,家庭无政治可言,这是错误的。家庭作为社会政治观念的渊薮,有许多社会政治观是萌芽于家庭、成长于家庭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观念,都与家庭政治观存在着深厚渊源。在一个家庭中,其成员的政治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一旦形成,无论其蓄积的是正能量抑或是负能量,都会向社会辐射,对社会产生影响。譬如,作为正面影响因子的家庭民主观正是社会民主观的基础,社会的自由平等观又是对家庭自由平等观的深化与拓展。民主作为人们对公共事务进行平等商议、选择和决策的一种政治方式,它直指家长制、父权制、夫权制和性别歧视、人格依附等家庭顽疾。在我国当代家庭政治观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家庭民主建设,一个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家庭,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家庭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打造公正平等的场域、培育与践行文明进步的政治观。

其二,家庭治理方式文明。在我国社会家庭治理史上,家长制占重要地位。家长制起源于家庭、家族、宗族、氏族等血缘亲缘群体,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家庭制度。这种制度规定,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力,处于支配地位,其他家庭成员要对其绝对服从。家长制在本质上是家庭专制的一种体现,它虽然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相应贡献,并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但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随着家庭成员开放意识的日益增强,其中的“家长”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正逐渐由长辈型、高龄型家长向能力型家长转变,家庭治理民主化是我国当代家庭治理的大趋势。另外,科层制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对家庭治理亦具有借鉴意义。科层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组织目标,预设特定职位,并把特定权利赋予这些相应职位(而不是个人),从而保证了在管理者发生流动的时候,组织仍能正常运转。在一个家庭中,夫妇、父子、婆媳、兄弟、妯娌等家庭成员,在伦理秩序上各有其位,在能力水平上各有高低,在业务技术上各有专长。因此,在家庭治理上,完全可以参照科层制规则,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明确的家庭定位(即家庭“职位”),从而来保证家庭各种目标的顺利实现。家庭文明代表制实际上就是定位家庭成员、践行能力型“家长”的一种尝试。

其三,政治学习型家庭建设。家庭政治文明的养成,一靠家庭的政治实践来实现,二靠不断地学习科学的、先进的政治理论来推动。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只有深入学习与领会其所处时代、所处国家的主流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把握时代政治的脉搏,坚持走正确的政治道路,不逆历史潮流而动,才是保证这个家庭长盛不衰的根本。单个家庭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其一言一行,莫不受到社会的影响与制约;其政治观念,莫不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就目前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中共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既是我国各级各部门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家庭政治学习的重点。

2.家庭价值观建设

一个家庭的稳定和繁荣与一个社会一样,都需要价值系统的支撑,家庭的这个系统,主要就是家庭的价值观。

其一,家庭价值观的内涵。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成员衡量、判断一切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是家庭对于个人、社会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标准,是凝聚家庭思想、焕发家庭精神、引领家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家庭价值观有两种,即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其中,家庭核心价值观主要在于关爱、互惠乃至利他,直至一定程度的个人利益的牺牲。[7]因此,它又是家庭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是家庭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追求,具有普世意义。

其二,我国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家庭价值观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在社会家庭的变迁过程中,其主要价值依然存在。譬如,有人对经验资料进行了地域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敬老爱幼”“相互扶助”“终身婚姻”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家庭集体主义在我国仍占主流地位。[8]有人对我国家庭价值观的核心结构、核心家庭观念的代际变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传统的“孝道观”“男性中心观”“家庭本位观”等三个主要的家庭核心观念中,除“男性中心观”在现代明显呈现出代际下降趋势外,“孝道观”和“家庭本位观”基本上不存在代际差异。[9]也有人以上海和兰州两地的抽样调查数据(N=2228)为分析对象、以其他年龄组的人与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作比较的方法,来探索当前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夫妻忠诚和性排他”“赡养和孝敬父母”依然是当今社会普遍尊崇的基本价值,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对“夫妻间的性忠诚”和“父母子女间的互惠式继替”的理想也没有发生改变。[10]但家庭价值观毕竟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阶段,又必然具有不同的鹄的。譬如,美国家庭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个人独立、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等;而在我国的现代家庭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应该以“孝道”为其基因、以“关爱”为其摇篮、以“情感”为其基质、以“民主”为其基调、以“责任”为其底色、以“利他”为其要件,我国现代的家庭核心价值观应得到“孝道、关爱、民主、责任”的涵养。[11]

其三,构建我国现代家庭核心价值观。在构建我国现代家庭核心价值观时,要坚持使之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原则。在家庭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家庭价值观建设的航标。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应该成为我国现代家庭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12]

3.家庭伦理观建设

家庭伦理又称家庭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它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与家庭的安定与进步,需要靠伦理道德的引领;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是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

其一,我国传统伦理观的精华。“孝”和“仁”,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精华。以爱、敬、忠、顺为精神内核的“孝道”,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是我国古代所有教化的出发点,是我国数千年道德传承中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思想,是我国历代伦理道德建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围绕孝道和仁爱建设,国人又演绎出了“五典”“五伦”“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记录并反映了我国伦理道德建设的发展变迁历程。

其二,我国传统伦理观的变迁。在《尚书·尧典》中,已记载了“慎徽五典”的说法,《左传》把其中的“五典”解释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足见在帝尧时期就已开始用“五典”美德来教化百姓了。后来,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增加了君臣关系;孟子又把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概括为“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他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从而把忠、孝、悌、忍、善规定为人伦关系的基本准则。到了汉代,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以此作为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作为调整与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四维”即礼、义、廉、耻,它是由春秋时期的管仲提出来的,在《管子·牧民》中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只不过自管子之后,“四维”之说逐渐衰微,直到宋朝才得以重新光大,并在原来“四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孝”“悌”,去掉了“五常”之“仁”,并最终固化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德”把家德(以孝为主)置于诸德之首。到了近代,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保护传统道德的精化,构建新道德,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又提出了新“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中体西用,把中西道德精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并把国德(以忠为主)置于诸德之首,表明了国家高于家族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三,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尤其是在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3]这20个字作为了新时期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创新。道德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每一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道德规范。一个家庭的伦理道德观一旦形成,就开始对其所处的社会释放能量,产生影响。我国现代的家庭道德建设应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核心,要不断培育与完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伦理观。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既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的基本规范,又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是非善恶标准,还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家庭美德,是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出一个具有真正美德的家庭,才能建设出一个真正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

4.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文化建设是优化家庭细胞的重要手段,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一,关于广义家庭文化建设。广义家庭文化包括家庭成员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家庭治理、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按其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家庭物质文化,又叫表层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家文化、休闲文化和消费文化等等;二是家庭制度文化,又叫中层文化,如家庭文明公约、作息制度和伦理行为规范等等;三是家庭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又叫底层文化,其主要体现在家庭意识形态方面,如家庭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等。我国传统家庭文化重视伦理道德,倡导五伦和三纲五常;崇尚宗族为本,提倡集体主义,重视传宗接代;推崇孝道,重视祭祖;推崇父权夫权,倡导男尊女卑等,可谓是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大量的家教、家训、家规、家范、家风、治家格言和诗歌警句,譬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诫皇属》、欧阳修的《诲学说》、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等等,其所涉内容主要与广义家庭文化有关。纵观我国古今的广义家庭文化,其精神内核主要是:重视胎教和早期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提倡尊老爱幼风尚、弘扬勤俭持家家风、培养诚实守信品格、激励勤奋好学精神等等。[14]家风是一个家庭历代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是家庭成员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家教则是家庭文明成果传承的主要方式,是提升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就我国现代的广义家庭文化建设而言,应该着重从家风家教入手,在家庭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二,关于狭义家庭文化建设。狭义家庭文化主要是指广义家庭文化之表层部分,是广义家庭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思想外化。它是以家庭成员的文化、艺术、娱乐等文化活动为特征,以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的相互欣赏、娱乐、消遣、服务为目的的一种家庭文化。在我国古代,“乐”已被看作是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譬如在西周之时,周公姬旦就已创建了礼乐制度,其中的“乐”制主要就是基于“礼”制规定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文化的教化作用来缓解社会矛盾的。礼乐制度与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对后世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化解家庭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正如荀子所说:“乐者,治人之盛也,使人耳目聪明,血气中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我国现代的狭义家庭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从科、教、文、卫、体、音、美诸方面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现代家庭文化活动,持续发挥家庭文化以“科”明理、以“教”育人、以“文”娱情、以“卫”健体、以“体”强身、以“音”以“美”怡神的积极作用,使家庭成员在不断地求真、求善、求美、求乐、求健的过程中,持续培育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塑造健全人格,逐步实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

5.家庭生活方式的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明“是社会情感的指向,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外在的目标,文明事实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15]。所谓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生活的模式,它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其中,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是生活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16]生活方式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种形式,前者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作息、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后者主要是指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与其相关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就家庭生活方式而言,家庭生活方式是家庭文明的有机综合体,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家庭成员及其群体在特定的家庭价值观的指导下,为满足其家庭群体及其每一位成员个体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方式。

我国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倡导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先进的家庭生活方式。一是要构建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应当是小康的、富裕的,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格调高雅的。在现实生活中,其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观念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劳动产品文明以及居处环境优美等方面。二是要构建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当锻炼、调畅情志、四气调神、注重道德养生等方面,它是家庭成员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实现家庭成员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精神追求积极正向、社会适应性良好等等。三是要构建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能使家庭生活遵循科学规律、按照科学要求去进行并赋予家庭生活以科学的内容,还能使家庭成员自觉主动地去与迷信、与伪科学作斗争。四是要构建先进的家庭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先进性,就是要求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要求其不断地淘汰落后的生活方式,主动地与时代的脉搏合拍,并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譬如,在丧葬方面以火葬代替土葬、在红白喜事方面以节俭代替奢靡等等。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按照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抉择,从这个意义说来讲,生活方式落后或腐朽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选择的危险,我们应该力避之。

构建文明、健康、科学、先进的家庭生活方式,需要对我国的传统家庭文化、现代家庭文化以及外国家庭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借鉴、取舍与重构。其一,对我国传统家庭文化,既要继承并弘扬其诸如孝道、仁爱、家庭互助、集体主义等一切优秀成果,也要把其中的不文明成分加以科学改造,使之变为现代的文明的东西。譬如,把迷信鬼神活动改为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把全盘唯父母之命是从改为尊崇其正确的、纠正其错误的方面;把随地吐痰陋习改为用卫生纸包裹后投放到垃圾箱中;把猜枚划拳酗酒狂饮改为各取所需文明饮用;把对祖宗或长辈的三拜九叩之礼改为握手或鞠躬;把焚香烧纸祭奠改为网上献花或网祭等等。其二,对我国现代家庭文化,要采取科学甄别、兼包并容的态度。譬如,对现代的时装、衣帽、鞋靴等,要敢于穿戴;对高楼大厦、洋房别墅等,要乐于接纳;对汽车、火车(尤其是动车、高铁)、飞机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勇于选乘;对互联网、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文化传播方式,要善于践行;对电视机、影碟机、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备,要积极购置;对家庭型派对、音乐会、运动会、咏诵会、旅游、购物等现代文化娱乐活动,要主动举办等等。其三,对外国家庭文化,要采取主动开放、去粗取精的辩证态度,勇于把其中的优秀成果拿来为我所用。譬如,对其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文化,要适当适应;对其摇滚、街舞,要正确对待;对其家庭成员追求个人奋斗、独立自由等,要辩证地接纳等等。通过对古今中外家庭生活方式的科学解构、重构与创新,进而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文明健康科学先进的家庭生活方式。另外,家庭文明还包括家庭生育文明、家庭物质文明、家庭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内容。

四、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细胞

在远古时代,社会制度与婚姻家族制度是合一的,这个统一体既是一种社会组织,又是一种婚姻家族实体。直到私有制产生以后,社会、家庭这二者才发生了裂变——婚姻家庭缩小为社会的细胞,而社会则变成了由这些细胞所组成的有机体。[17]同样,社会文明的汪洋大海,也是由萌芽于家庭、成长于家庭中的家庭文明的涓涓细流汇成的,家庭文明也就成了社会文明的细胞。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由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体,是由无数家庭构成的。家庭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有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就是家庭。也就是说,家庭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其一,家庭是社会的结构细胞。社会是一个既庞大又复杂的巨系统,目前,其机体构件的划分标准尚没有统一。单纯从纵向上来看,“社会——社区——家庭”,是一个大致的序列,也就是说,众多的家庭组成了一个社区、众多的社区组成了一个社会。可见,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特殊集合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建构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再从横向上来看,广义的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狭义的社会)这四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家庭作为社会最小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政治单元和社会文化单元,也必然是构成这些维度的细胞,并由此而搭建起了社会这一巨系统。所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就是基于大的社会有机体是由小的家庭要素构成的这一事实的。

其二,家庭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家庭经济是指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创造与消耗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是人类家庭生活的物质前提。经济功能是家庭的一项基础功能,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家庭既是社会的一个财富单位,又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核算单位。即使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农业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小家庭农场,家庭单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占有特殊地位。[18]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单位,使经济利益的交换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人与人之间或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了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经济利益交换的主体,承担了人类经济活动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活动。在我国,个体农户家庭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出现的,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为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社会经济主体,逐步演变为一个社会经济细胞的。

其三,家庭是社会的文化细胞。每一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形态,并呈现为一定的文化现象,即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反映了一个家庭的道德规范和处世之道,反映了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是家庭的本质属性。[19]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我国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家庭作为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已成为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基本载体。有人说“人的本质就是他的文化存在”[20],作为社会个体的家庭成员,其最初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是其每一位成员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锤炼性格、开启梦想的关键场所。正如美国学者T·帕金森所说,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员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家庭及家庭文化对家庭成员个体人格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

其四,家庭是社会的政治细胞。家庭的政治功能是在家庭成立以后逐渐衍生出来的,主要包括家庭权力中心对其成员的调控、家庭和社会之间政治诉求的相互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对内调控方面,家庭就像一个小型政府,其成员在家庭权力中心的领导下既分工又协作,以此来维持家庭的有效运转,达成家庭的各项预设目标,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政治。在对外互动方面,以家庭权力中心为代表,既把自家的政治意愿、政治诉求向社会表达,又不断地接受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使家庭政治与社会政治互相表达、积极对接、不断适应。譬如,为了实现家庭的政治功能,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就从法律上确认了家庭的整体统一性,如唐宋法律中设立的“别籍异财”罪,就是从维护家庭财产的角度来促使家庭成为一个独立稳定的政治组织的。也有人认为,农村领导主体不仅是乡村干部和农村精英,家庭也是农村领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体。[21]所以说“中国家庭制度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所担任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整个文化体系和社会制度无一不受家庭制度的影响与模塑”[22],家庭政治成了社会政治的细胞。

另外,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在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是最基本的活动,它既包括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又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是由无数家庭组成的,家庭成员通过与他人缔结婚姻关系而不断地繁衍后代。可见,家庭还是人类进行种的生产的一个基本单位,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细胞。

总之,家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它既是社会的结构细胞,又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文化细胞、政治细胞以及人口再生产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把家庭比作社会细胞,主要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强调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石。任何有机体,如果没有构成它的基本细胞,就不会有生命和生机可言。因此,家庭虽然只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却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其二是强调家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大都由其所在的家庭来满足,只有家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其三是强调家庭在处理社会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正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公民教育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家庭,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也在家庭,只要抓住了家庭这个关键,就可以执简驭繁,使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迎刃而解。就社会文明建设而言,抓家庭就是要抓家庭文明建设;抓住抓实了家庭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的其他问题也就因势破解了。

2.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细胞

家庭文明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也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个大的社会是由作为最小社会单元的家庭共生、融合而形成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到2013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3.6072亿。[23]如果按照每个家庭拥有3-4个家庭成员来估算,在2013年,我国已拥有3.4亿-4.5 亿个家庭。这些社会细胞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构成了我国社会总的有机体。同样,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形态,它们共同建构出我国社会文明的总的有机体。可见,家庭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基本单元,它是社会文明的基本组分,在整个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其二,家庭文明彰显了社会文明。既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相应的,家庭文明也是社会文明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其主要内容是家庭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家庭文化,其核心是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根本宗旨是实现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这些均与社会文明建设(尤其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核心和宗旨相一致。可见,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分,社会文明是由无数的家庭文明汇集而成的;家庭文明生成并彰显了社会文明,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动力。

其三,社会文明对家庭文明具有反作用。尽管家庭文明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社会文明的汪洋大海,但是,社会之海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的容器,社会文明之海也不是一汪死水。一方面,社会通过对家庭文明的能动性地接受、改造与创新,建构出了勃勃生机、活力四射的社会文明,也就是说,社会文明是对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家庭文明的科学再造的产物。另一方面,新生的社会文明又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和同化力,它通过辐射进入到千家万户,使分散于社会的零散的家庭文明产生谐振,并最终与整个社会文明趋同,也就是说,社会文明通过对家庭文明的再造和同化,对其发生了具有正能量性质的反作用。

五、结语

家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其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家庭的功能是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家庭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政治文明、家庭价值观、家庭伦理观、家庭文化以及庭生活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家庭文明不仅生成了社会文明,而且还是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彰显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状态,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学内容,就离不开对家庭及其本质的研究,离不开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研究,离不开对家庭文明内容的研究,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细胞。

参考文献:

[1] 齐麟.论家庭功能中性功能的变迁[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42-44.

[2]李鹰.家庭教育功能浅析[J].菏泽师专学报,1999,21(1):38-38.

[3]仲原.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J].家庭教育:幼儿版,2001(12):8.

[4]刘楚魁.家庭文化对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功能[J].娄底师专学报,2002(4):44-47.

[5]荆文凤,梁丽珍.试论家庭的社会稳定功能[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0):80-83.

[6]周纪兰.家庭对社会稳定的基本功能[J].河南公安学刊,2000,51(2):47-50.

[7]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3-145.

[8]徐安琪.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特征探析[J].中州学刊,2013(4):75-81.

[9]彭大松.家庭价值观结构、代际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14(4):75-82.

[10]刘汶蓉.中国家庭价值观的变迁与趋势[C].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2008.

[11]漆仲明.现代家庭核心价值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2):38-44.

[1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2015-02-17)[2015-12-01].http://www.china.com.cn/news/2015-02/17/content_34850235.htm.

[13]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01]15号)[EB/OL].[2015-12-20].http://www.gov.ce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1136.htm.

[14]张敏杰.中国的家庭文化传统[J].家庭文化,2002(2):13.

[15]付小为.文明是生活方式[EB/OL].(2011-12-23)[2015-12-25].http://news.ifeng.com/gundng/detail_2011_12/23/11512195_0.shtml.

[16]好搜百科.生活方式[EB/OL].[2015-12-03].http://baike.haosou.com/doc/5383413-5619808.html.

[17]姜大仁.《家庭、私有制和家庭的起源》三主题解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5):10.

[18]黄宗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1):76-93.

[19]张敏杰.家庭文化的源流与魅力[J].家庭教育,2000(1):12.

[20]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4.

[21]张涛.家庭成为农村政治参与主体的制度化研究[J].东南学术,2010(2):30-35.

[22]拉曼纳 M A,里德曼合 A.婚姻与家庭[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28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12-30].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责任编辑姚虹)

Social Civilization Embodied by Family Civilization

DING Jian-guo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Huij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CPC,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family civilization include family political civilization, family values, family ethics, family culture and family lifestyle optimization, etc.Family civilization not only creates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promotes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Family civilization is the cell and the basis of social civilization.Family is an integrated organism of the basic achievements and the basic carr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rom which we study soci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family function; family civilization; social cell; soci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6)01-0106-09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1.022

作者简介:丁建国(1969—),男,河南南阳人,博士,中共郑州市惠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惠济区文明办主任,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
关于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及策略的研究
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途径分析
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初探
刍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建工作的长效性
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中精神文明建设探究
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