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毅
(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21)
中医皮肤科学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刘 毅
(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21)
中医皮肤科学在临床治疗中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医皮肤科学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皮肤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有其较为独特的教学特点,在临床教学阶段,设置专科的学习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现将相关探索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中医皮肤科学相对于中医其他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远远没有经典的学科如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那样成熟。考虑到研究生生源所具备的中医皮肤科学理论背景的差异,提高其基础知识的要求迫在眉睫。虽然我们在既往课程中已经安排有“中医外科学”课程,但对于中医皮肤科学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的掌握仍然需要学生付出相当的努力。对于硕士生,除了设置“皮肤病学生理病理基础”及“中医皮肤科学基础”等课程内容外,我们也要求研究生自行阅读临床皮肤病学、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等经典教科书,并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着重深入掌握相关内容。
研究生实习时间短、但需掌握的内容多、临床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而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是运用中医的诊疗理论和技术,如“望闻问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在带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典型的病例,以问题或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病例的中医诊疗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对于“中风中脏腑”的典型病例,要让实习生掌握“中风”的西医诊断、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同时采用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教学小讲课等多种形式,重点掌握“中脏腑”闭证与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常用的急救药物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苏合香丸、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的适应症、辨证使用针刺、放血疗法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对每周的教学内容均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定系统的带教计划,重点培养学生中医诊治的临床思维以及针刺、刮痧、拔罐等中医急救技术。第1周,重点熟悉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及常见病种,包括病历书写、仪器设备、交接班程序等;第2周,重点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中风、厥证、喘脱、胸痹、咯血、便血、抽搐等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原则,熟悉临床常用的急救中成药物的临床使用原则、禁忌症。第3周,掌握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危重症进行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运用中医四诊、辨证论治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治疗,熟练运用针刺、刮痧、手指点穴等中医急救技术治疗中风、厥脱、胸痹等危急症;第4周,学习和了解中医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病证分类、辨证论治规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于轮转时间和专业不同学生,应分别设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
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相对西医来说,中医更注重临床实践。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同一种疾病,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表现为同一种证型,在临床上可以在辩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些知识点仅凭学生自学及课堂讲授很难完全掌握。中医自古以来都是以师带徒的传授方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跟师学习。我们教研室一般将实习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跟随各自的带教老师,上门诊,下病房,学习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的诊断和治疗,培养护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合格的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何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我教研室选择的临床带教老师都是在临床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的一线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常见中医皮肤科的诊疗技术,熟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仅仅有临床经验是不够的。对于带教老师,我教研室每年定期进行临床教学观摩,请更高资历的资深老师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进行评价,提高教学技巧。另外,我们也让年轻医生及中医皮肤科专业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一部分带教任务,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言传身教,既保证了学生每次都有收获,也锻炼了年轻医生和研究生带教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独立带教和合格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G424.4
B
ISSN.2095-6681.2016.03.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