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林 郭中成 郭海霞 陈友杰 郑宇飞
·研究报告·
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黄成林1郭中成1郭海霞1陈友杰1郑宇飞1
目的 探讨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Epley法组和Semont法组,Epley法组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Semont法组给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统计治疗1周后的疗效,并随访6个月。结果 Epley法50例,治愈40例,有效3例,无效7例,6个月后复发6例;Semont法50例,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6个月后复发7例。治愈率:Epley法为80%,Semont法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5);总有效率:Epley法为86%,Semont法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6个月后复发率:Epley法为12%,Semont法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19,P>0.05)。结论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短期治愈率明显高于Semont法,Epley法应被视为后半规管BPPV的一线首选治疗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该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的外周前庭性疾病,占周围性眩晕的30%~40%,目前认为该病是由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粘附到壶腹嵴并随体位改变而引起[1]。多发生于后半规管(PC-BPPV),其次为外半规管(HC-BPPV),发生于前半规管(SCBPPV)最少[2]。PC-BPPV的发作特点为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短,通常仅数s至1min,与头部位置的改变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前倾或后仰时出现,通过体位试验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耳石是BPPV的发病基础,管石复位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3]。我们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对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耳鼻咽喉科门、急诊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有关检查排除外伤、突发性聋、迷路炎、梅尼埃病及前庭神经元炎等疾病所致的眩晕,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依据[4],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Epley法组和
1河北省秦皇岛市海军秦皇岛医院耳鼻咽喉科(066001)Semont法组。Epley法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23~80岁,平均54.51(54.51±8.12)岁;病程1天~2年。Semont法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1~78岁,平均53.62(53.62±7.85)岁;病程1天~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良性陈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4]。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坐起、躺下、前倾、后倾;③潜伏期3~5s,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s,有疲劳性;④Dix-Hallpike试验阳性。Dix-Hallpike试验:受检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后方,双手持头,头向一侧转45°,迅速将受检者放倒,形成悬头位,头与水平面成30°,病人在经过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旋转性眼震,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通常为20~30s),病人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性眼震则为阳性,然后同法测试对侧。头转向左侧出现眩晕和眼震时判定为左侧病变,反之为右侧病变。
3治疗方法
Epley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于诊疗床上,头向患处转45°,治疗者迅速将其由坐位变为仰卧位,患者头伸出床沿呈仰卧悬头位,头与水平面呈30°。②头向健侧转动90°。③患者头部连同躯体一起向健侧转动90°,呈侧卧位。④恢复坐位,头前倾20°。每一体位维持时间至眩晕和眼震消失,再保扶1min;如无眩晕和眼震出现,则保持1min。上述过程可重复进行,直至任一位置均无眩晕和眼震出现。
Semont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于治疗床中部床沿,双脚自然下垂,治疗者面对患者站立,手扶患者头部。②头向健侧转45°。③保持此头位不变,患者由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④头位仍不变,将患者由患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卧位。⑤将患者慢慢扶起取坐位,头前倾20°。每一体位维持时间至眩晕和眼震消失,再保持1min;如无眩晕和眼震出现,则保持1min。上述过程可反复进行,直至任一位置均无眩晕和眼震出现。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48h内保持直立头位,避免头部活动,尤其是前倾、后仰及向患侧转动,睡眠时取半坐卧位,并垫高头部,7d内避免患侧卧位,未完全改善者间隔7d继续进行管石复位治疗。
4疗效评定与随访
疗效评定标准[4]:①治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②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③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治疗1周后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疗效,对来院复查者行Dix-Hallpike试验,观察有无诱发性眩晕和眼震出现。治疗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询问症状复发情况。
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pley法组50例,治愈40例,有效3例,无效7例,6个月后复发6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86%。6个月后复发率12%。Semont法组50例,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6个月后复发7例,治愈率62%,总有效率88%,6个月后复发率14%。治愈率:Epley法组为80%,Semont法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5);有效率:Epley法组为86%,Semont法组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6个月后复发率:Epley法组为12%,Semont法组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
BPPV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性的眩晕疾病,占所有眩晕疾病的25%[5]。由于后半规管位于整个前庭器官的后下方,位置最低,管石易受重力影响掉落于此,故PC-BPPV发病率最高,占所有BPPV的85%~90%。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占所有BPPV的34%~68%;另一类为继发性,多发生于梅尼埃病,继发性膜迷路积水、突发性聋、中耳或内耳术后等耳科疾病及偏头痛、脑外伤、椎基底动脉缺血等。BPPV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患者[6],可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耳石的代谢、吸收、再生受到影响,容易脱落从而导致此病。一般为单侧发病,双侧均受累者占15%~17%[7],女性发病率高。
BPPV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两种学说,一种是半规管结石学说: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而引起眩晕和眼震。另一种是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正是基于上述两种学说,通过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患者的头位,使管内漂浮的管石沿管壁内按特定方向运动,或先使粘附的耳石从壶腹嵴顶帽脱落,最后经后半规管开口到椭圆囊而治愈。
Epley法和Semont法的作用机制不同,Epley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患者的头位,通过充分的头部运动,分步骤稳健地将半规管中的耳石移出,复位至椭圆囊,即使角度转换有小的偏差,也不会影响耳石复位效果。Semont法是通过大幅度、快速的头部和躯干的运动,先甩脱粘附在壶腹嵴、膜半规管上的耳石,然后使已脱落的耳石沿半规管返回椭圆囊,它成功的关键在于快速的头部和躯干运动,使耳石由最低沉积点通过惯性落到半规管,若患者活动幅度不够或速度慢,则可直接导致复位的失败。本组采用Epley法治愈率为80%,Semont法治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5);Epley法总有效率为86%,Semont法总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Epley法半年复发率为12%,Semont法半年复发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提示Epley法在减轻患者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方面疗效优于 Semont法,Epley法较Semont法有更高的短期治愈率,在复发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法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是仍有其局限性,对于颈部或肢体活动有障碍的患者以及难以体位配合的患者难以进行手法复位或影响复位的效果。而且手法复位需要医生熟练掌握和肉眼判断眼震。复位的角度和速度有时掌握不准。目前出现了机械辅助检查复位与视频眼震图相整合的检查复位系统,即全自动化耳石复位治疗仪[8]。全自动化耳石复位治疗仪很好地克服了手法复位所面临的问题,可按照一定的速度完成三维运动,全自动化的定位、定量、定速,可以达到精确的诊断和准确的治疗,治疗的有效率高达100%,高于大部分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仅为2.37%,远远低于报道的手法复位复发率[9]。但全自动化耳石复位治疗仪价格昂贵,只有大的治疗中心才可能购买。手法复位操作工具简单,只需要一张检查床,且容易掌握,方法简单,操作安全,医疗费用少,在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仍不失为BPPV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上,Epley法的短期治愈率明显高于Semont法,Epley法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或达到治愈目的,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Epley法应被视为后半规管BPPV的一线首选治疗方法。
1张慧,耿曼英,闫保星,等.单纯手法复位与合并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16):750-752.
2徐浩,钱建娥,董红军.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6)443-444.
3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等.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的疗效比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0):799-803.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5郭向东,王庆林,李莹,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研究.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6):729-731.
6古扎力努尔·尼扎木丁,尼力帕尔·阿力木,阿依恒·曲库尔汗.21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38-40.
7田颖,张涛,姜学钧.3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1): 13-15.
8单希征,孙勍,龙顺波,等.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及其临床应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 (10):786-788.
9韩朝,田亮,迟放鲁.耳石治疗仪诊断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22):1243-1246.
(收稿:2015-02-035修回:2015-02-265)
黄成林,副主任医师.Email:huangchenglin870@126.com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6.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