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义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善于使用教科书,既要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也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使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效果。
【关键词】教材 数学 优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3-02
小学数学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专用书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基本材料。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下工夫钻研教材,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才能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说,理解和掌握教材,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
一、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数学教材本身具有其特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教师研究教材时,不仅要掌握所教内容,还要掌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因为除数是小数,学生感觉不好直接计算。如果把除数从小数转化成整数,让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就会计算了,因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把除数从小数变为整数,就是新旧知识的连结点。运用学生已掌握的“商不变的性质”,就能解决“转化”这个新问题。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知识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扩展和应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回顾、再现上述两项基础知识,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认识、理解,达到掌握,既沟通了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对教材全面熟悉,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弄清所教知识哪些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为后继学习打下什么基础,分析推导过程所用的思考方法与过去用过的思考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用到哪些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估计学生会产生哪些知识和技能上的混淆等等。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处理好小学数学知识中“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才能有意识地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驾轻就熟,融会贯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主次不分地平均使用力量,不能对每一项新知识都不分轻重地泛泛地教,这样会冲淡重点,加重难点,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突出所学教材的主要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教学内容最优化程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反复研究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及有关说明,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相互联系,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内容趋于优化。
重点,是这节课、这个单元乃至这册书或整个小学阶段都会起作用的基础知识,要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如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困难的或比较抽象的知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重点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它是以后求各种简单图形面积的基础。无论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或者圆的面积,均要转化为长方形后,才能找到计算其面积的方法。在教学其他图形面积时,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个图形怎样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这是教学的重点。这时关于长方形的一些问题,已不占主要地位。这个割补、转化、分析、推导公式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又是认识上的难点。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单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思维能力。每册数学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可供用于发展学生智力的因素,但由于教材受篇幅的限制、编排形式的制约以及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等原因,這些因素并不是明显外露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中每一个教学实例(例题)及每一道习题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运用什么样的练习形式去启迪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发现、领会、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如果掌握了教材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因素,设计了发挥这些智力因素的方法,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智力、能力的同步增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比如,数学教材中从正面来阐述算理、算法的例题和练习较多,我们则可以从知识侧面或反面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提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思索问题的能力。又如,从练习题中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智力因素,可以采取一题多练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习题解答后,引导学生改变条件、引申问题或增加条件和改变问题后再解答,使学生看到变化的基本规律,提高类推和联想的能力。也可以在解答习题后,引导学生评议解法,比较优劣,或议论习题中所包含的原理、原则,培养学生评价思维的能力,提高区别对待、择优选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总之,教师是凭借教材进行教学的,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备课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做到“功在课前”,把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视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才能设计出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韩锋.高效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郑宇醒.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M].宁波出版社,2002年.
[4]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法方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