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德
(德宏州人民医院 云南 德宏 678400 )
头孢菌素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该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起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其在临床上得到了的广泛应用[1]。但部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为了探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我们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因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因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6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6例。他们的年龄在7~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3.1)岁。在这些患者中,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37例,肠道疾病患者18例,其他疾病患者43例。
对这126例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发生的用药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观察这126例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其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类型有:①过敏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皮疹、血清病变及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休克或死亡。②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腹泻、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③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头晕、头痛、癫痫等不良反应。④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心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⑤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白细胞与血小板降低、急性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⑥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不良反应。⑦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后出现了血尿、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126患者所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类型有3种,分别为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在这126例患者中,有33.3%的患者发生了过敏反应,有26.9%的患者发生了胃肠道不良反应,有16.7%的患者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10%的患者发生了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有8%的患者发生了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有5%的患者发生了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有6%的患者发生了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详情见表1:
表1 对12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的分析[n(%)]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该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起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其在临床上得到了的广泛应用[1]。在临床上,接受头孢菌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42例,占总人数的33.3%。在这42例患者中有,有21例患者(50%)所用的药物为头孢哌酮。由此可见,头孢哌酮比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更易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2]。
在本次研究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4例,占总人数的26.9%。在这3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44.1%)所用药物为头孢哌酮,由此可见,头孢哌酮比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更易引起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3]。
在本次研究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1例,占总人数的16.7%。在这21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90.5%)所用药物为头孢曲松,由此可见,头孢曲松比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更易引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3]。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医生在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前,应及时了解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史,合理地为其使用头孢菌素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
[1] 陈小武,梁莉,彭惠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变态反应 15例护理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299-1300.
[2] 何京芬,沈嘉茵,李志玲,等.我院药品不良反应306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4):63-64.
[3] 乔新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12(14):156-157.
[4] 屈伟红.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 9) : 1047-1048.
[5] 顾建东.头孢菌素类药物 79 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