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景之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8)
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
汤景之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近年来,世界竞技游泳运动蓬勃发展,但中国女子竞技游泳的发展相对缓慢,甚至有所下滑,特别是女子短距离自由泳。根据我国近几年来女子短距离自由泳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状况,从运动负荷特征、负荷量等方面对中国女子短距离自由泳项目运动水平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女子短距离自由泳的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由泳;赛前训练;负荷特征
0前言
赛前训练是竞技游泳多年训练与全年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前最佳的赛前训练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与体能的训练,使选手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使运动员在赛前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多年的训练实践表明,竞技游泳赛前训练是保证选手在重大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目前,世界泳坛已充分认识到赛前训练的重要性,重大赛事前进行集中训练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赛前训练的体系与模式不断成熟,方法与手段日渐丰富。但是,纵观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非常重视对高原训练安排(如阶段划分、时间安排等)的研究,对于高原训练的核心——负荷调控的研究力度都比较薄弱。而训练负荷作为高原训练的核心和最难掌控的环节,对高原训练结果及比赛质量都有着较大影响。
因此,对我国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重大国际比赛前高原训练负荷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弥补当前关于高原训练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指导我国短距离自由泳项目高原训练的开展、高原训练训练负荷的调控等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2006年以来参加世界级(奥运会、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大赛的10名国家队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查询了自建国以来有关竞技游泳训练、赛前训练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术期刊网、中国体育咨询网、Springer Link平台、EBSCO运动科学数据库等查询了自1978年以来有关游泳赛前训练、高原方面的论文、期刊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本研究先拟定访谈提纲,通过走访或电话对长期从事游泳训练教学方面的专家、教练(包括外籍教练)进行访问,对本论文研究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包括赛前训练的主要内容、赛前训练阶段的划分、赛前训练手段的选择及赛前训练阶段负荷的安排等四个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为量化赛前训练负荷的外在表现指标提供了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阅读有关社会调查和科研方法的书籍,参考相关的方法、思路,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本研究的主旨设计相关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就问卷设计的有效性(结构与内容),请专家访谈法中的8位专家进行评价,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并进行了问卷调整与修改。
向自2006年以来参加世界级(奥运会、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大赛的10名国家队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发放问卷10份,回收问卷1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有效问卷率为100%。
1.2.4个案分析法。本研究遴选的10名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基本上能够代表当前我国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这10名选手的个案分析,尝试对她们赛前训练中负荷调控的特点进行总结,其结论具有较高的价值。
2分析
2.1赛前7~8周(高原前)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赛前7~8周(高原前)在世界级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衔接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的中间环节,其目的是强化有氧能力,使运动员在进高原前保持良好的训练水平与身体机能,为上高原打下基础(见表1)。
表1 重大国际比赛赛前第7~8周(高原前)的训练学特征
我国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赛前第7~8周(高原前)水上训练负荷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重大国际比赛赛前第8周(高原前)负荷量的
通过访谈及对训练过程的跟踪观察,将赛前第7~8周(高原前)的负荷安排情况整理(见表2)。
从赛前第7~8周(高原前)负荷安排情况可以看出,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在该阶段的训练以准备充足的有氧训练为主,重点强调对无氧阈及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同时,在保证技术动作合理的前提下,穿插重复跑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整体而言,这段时间的训练给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一定的量与强度刺激,这种强度对机体的刺激不大,不易使运动员产生疲劳感。
2.2赛前3~6周(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赛前3~6周(高原)是赛前训练的重点阶段,其训练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赛前训练的成败,因而备受国内外学界及教练员的重视。
在对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赛前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的负荷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以下两方面的变化特点:
表2 重大国际比赛赛前第7~8周(高原前)的周负荷安排
注:EN1:低强度有氧代谢,EN2:无氧阈,EN3:最大摄氧量,SP1:耐乳酸
①负荷周期差异。
表3 教练员对赛前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负荷期的
②负荷安排差异。
2.3赛前1~2周(高原后)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运动员参加高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参加比赛,因此将高原训练的效果转化为比赛所需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也决定了下高原后训练的重要性。从传统运动训练中身体消耗是视角分析,在高原停留的时间越长,训练负荷就越大,自然而言对身体的消耗就越大,下高原后需要调整、恢复的时间就变长。许多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表明,下高原后因状态低谷期得不到有效恢复,而导致的“高原训练练得好,但大赛总是比不好”的现象频频出现。因此,下高原后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表4 教练员对赛前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
在对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下高原后的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的负荷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如下的变化特点:
表5 教练员对高原训练与下高原后训练
通过表5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教练员倾向于在下高原后先降低负荷量进行适应性训练,再逐渐提高负荷量;在负荷强度方面,多数教练员表示在强度与节奏方面也应当进行适当调整,赛前第2周不要求强度,赛前第1周稍微控制强度,适当提高节奏,激发运动员的比赛能力。
3结论
3.1赛前高原训练专项化程度高,训练内容简单、具体、明确,主要围绕各种距离的训练内容展开;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紧密结合,并突出技术训练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科技对训练的渗透作用。
后的临赛调整阶段,多安排一些重复次数较多但负荷强度不大的训练,无论是负荷量还是负荷强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3.3赛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赛前训练负荷控制是核心,也是一个非常难以掌控的过程,对于负荷安排及控制,仍需要不断实践与总结,从实践中升华为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建议广大教练员在今后完善训练记录机制,积极将训练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进一步通过科学论证成为指导性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42-352.
[2]温宇红.游泳教学和训练双语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293-300.
[3]高捷.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832-834.
[4]黄昆仑,汪俊.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与调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4):76-81.
[5]尤玲华.备战奥运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学特征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4):120-123.
[6]宗金妹,余小燕,樊蓉芸.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期间个性化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的研究[J].游泳, 2011(3):60-63.
[7]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76-77.
[8]程燕,许琦,等.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7-118.
[9]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6:104.
[10]刘星亮,罗飞虹,张金春,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62.
[11]李之俊.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76
[12]CE Gough, PU Saunders, J Fowlie, B Savage.Influence of altitude training modality on performance and total haemoglobin mass in elite swimmers[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2,112(9),3275-3285.
The Study of Pre Competition Train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Short Distance Freestyle Swimmers With the Leve of the World
TANG Jing-zhi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wimming is vigorous in the worl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competitive swimming is slow, or even decline, especially to the women short distance freesty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level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women short distance freestyle in our country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sports load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declining of levels of exercise load of Chinese women's short distance freestyle project are preliminary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hina's short distance freestyle.
Key words:freestyle; pre competition train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G8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2-0010-03
作者简介:汤景之(1986-),女,浙江杭州人,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收稿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