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围城”

2016-01-22 23:45张莹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围城学习教育

张莹

【摘要】这些年来,华人员工充斥着华尔街、硅谷等用人市场,“中国式教育”越来越吸引西方国家的注意,而在国内,各种西方私立学校在中国的大城市雨后春笋般增长。就好像围城,中国羡慕西方的教育,希望学习西方的民主与讨论,西方希望学习中国教育的纪律与德育。这当中势必有价值观的冲撞,基于国情的“水土不服”,但只有大家能客观地看待各自的教育,才能真正有所裨益。

【关键词】围城  教育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5-02

引言

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绝非一时兴起,前有耶鲁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后有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数学、科学、阅读三科全部全球第一,除去“中国制造”,“中国式教育”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兴趣。所以便有了这部拍摄时长达400多个小时,从筹备之初就用心良苦的“真人秀”。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这当中的确是有些许“作秀”的成分,但抛开这些,客观地看待这部片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社会现状与价值观的冲撞

片中教师反复都在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班上的英国学生不够刻苦,他们的散漫是由于英国社会的福利的完善,倘若抛开这些福利让他们同中国的孩子一样,一出生就开始面对各种生存压力,那他们一定不会是现在这种境况。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参加了今年暑假赴牛津大学的短期交流,在课堂上,牛津的教师也表现出了对社会福利所引发的一些问题的担忧。老师们也坦称,因为社会福利的优良,导致现在英国许多年轻人不愿去工作,酗酒问题也十分严重。我们不去设想当我们的社会高度发达之后我们是否也会如此,我们只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读书究竟是为何?长久以来,我们的观念就是,好好学习努力上名牌大学,这样才能出人头地有个好工作。英国的孩子是安逸没有压力,可是我们从小灌输给孩子的这种功利的竞争观、读书观,就真的是健康的吗?

二、教育:普世或精英?

纪录片当中的情况毕竟是个例,它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的教育。事实上,片中5位教师的教法更适合清规戒律森严的私立学校,从人数上看,公立学校占主流,但从教学质量上看,私立学校却是主流。这些私立学校不仅有高额的学费,还有如同中国教育一样苛刻的纪律,甚至会禁足、体罚。这些学校除重视基础学科之外,还有许多课外活动,像戏剧、音乐、艺术、体育等等。像纪录片中的这类公立学校,学习压力小,学生日后进入名校的几率其实非常小,若干年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收入会迅速与名校生拉开距离。反观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普世的教育,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千篇一律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拥有高学历但竞争力强的人才不多,毕业即失业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孤立地说,精英教育就一定好,因为毕竟我们的国民素质还不够高,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需要全面推行精英教育的阶段。所以,我们也不能过度的忽视我们自己的国情。

三、教学内容:重知识轻逻辑

我们的教育很擅长去教知识点,很少去关注学生的逻辑、思辨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的民族写不出《夏洛克·福尔摩斯》这种逻辑缜密的侦探小说。这一点,我在牛津大学上课时感触颇多。课上,所有的老师都没有用PPT,取而代之的是prezi,这个动画软件。所有的课件都有其自身的逻辑,每一个概念或理论都会用动态的思维导图去展示,每堂课听下来,自己的思路都非常清晰,自己掌握的知识也是连贯成体系的。但反观我们的教育,过多的都是在阐述概念,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也不能和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种孤立的知识点教学使得我们自己的科研也思路局限,束缚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学生欠缺的是一种学科思维而不是学科知识,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奥数竞赛获得者却没有自己的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获得者。

四、师道尊严不一定是权力的象征

通过纪录片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英国的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在课堂上会随意走动甚至冲撞老师,虽然纪录片有刻意放大矛盾的嫌疑,但不可否认,国外的课堂确实比较自由。师道尊严的观念在我们的脑海里太根深蒂固,但切不可将此视为教师拥有极大自主权的象征。实际上,在国内普通教师的教学不仅受制于课程标准、考试制度、社会压力、教材的编写,甚至还受制于自己的教研组长,受制于集体备课,这些都导致我们的老师不能也不敢“放开手”去教。而西方国家看似教师没有“地位”,但实际上拥有的自主权远高于我们。

五、提升教学效率,解放学生的课余生活

关于BBC纪录片中最后的胜利,我们无从知晓倘若让英国的学生拥有相同的教学时间,他们的成绩是否会超过中国学校。因为毕竟他们的成功是以牺牲了学生的许多课余时间来换取的,但真的就意味着英国人懒散、效率低下吗?以我在牛津大学的观察绝非如此,牛津大学的师生连吃饭都是在谈论科研、学习、工作。整个牛津市除去超市最多的便是散布全城的大小书店,所有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所以,我们只能说他们花在课堂上的时间比我们少,但课下的效率和用功程度并不比我们低。

综合来看,我们的教育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片中,一个男孩就表示中国老师的灌输式教学,对知识点的总结更加精确、直接,学习起来更高效。现在的世界,西方的教育希望学习我们的纪律、德育等方面的经验,而东方的教育希望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培养途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都是极好的趋势。更何况,存在即合理,我们这样的教育之所以运行了这么多年,也必然有我们符合自身国情的理由。所以,我们理应合理地看待我们的教育,切勿矫枉过正。

参考文献:

[1].石毓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M],科学出版社,2012.

[2].石毓智.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围城学习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围城”内外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