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外汇支局内部审计转型工作探讨

2016-01-21 01:23陈建保魏莉汪国凤
审计与理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外汇局内审外汇

陈建保+魏莉+汪国凤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高速发展,外汇总局提出了外汇管理方式和理念的“五个转变”,促使各项外汇管理政策措施频频出台,在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的同时,对各级外汇局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对外汇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依旧停留在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的绩效审计模式上,无法满足新常态下对外汇管理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细致评价的要求。外汇管理工作中注重非现场、多系统数据监测以及抓大放小,对辖内宏观形势总体分析把握的工作模式没有及时转型跟进,依旧沿用旧常态下重制度执行轻风险把控、重审计过程轻结果运用、重监督指导轻评价评估的审计模式,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较为普遍。为符合当下外汇管理内审工作要求,必须转变内审工作理念和模式,逐步由合规性审计转变到更加全面的履职审计,确保监督到位,制约有效,助力外汇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一、制定基本原则,确保外管内审转型可操作

(一)必须制定有利于推动基层外管“五个转变”的原则。“五个转变”目的是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便利市场主体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在坚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逐渐转变管理方式,改善外汇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履职审计,是在对外汇管理部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为完善体制和制度创新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参考,促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环境,这与“五个转变”要求一致。

(二)必须制定有利于提升审计效果和效率的原则。虽然目前外汇管理应用系统电子化程度很高,各个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但各类信息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统计时间存在差异,数据之间归并处理难度大,难以形成一套涵盖外汇部门各业务系统的审计监督软件,审计人员不能借助软件开展审计。单纯凭借纸质资料和相对割裂的业务数据,审计人员既无法高效完成审计工作,又不能做出准确的审计判断,影响审计工作的前瞻性和公信力。因此,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三)必须制定有利于推出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原则。审计工作转型涉及部门广,人员多,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宜耗时过长。应当细致研究、合理规划,分重点、分阶段推出工作成果,合理制定外汇管理内部审计转型三年规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内部审计转型工作。通过设定具体进程时间表,分阶段完成既定工作项目,确保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二、确定审计主要内容,厘清思路,提高外管转型效率

(一)由事后审计转变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审计。传统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强调对结果的监督,对于业务办理过程和后续跟踪情况较为忽视。在当前外汇管理工作重心从事前转向事后的大环境下,审计工作应尽快实现由对结果的监督转向对过程和结果的持续监督,强化事前和事中介入。在事前审计中,应参照目前的合规性审计方法,检查审批材料的留存是否合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等;在事中审计中,应运用外汇业务监测系统查看经办人员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先办理、后审批的情况,以及对业务的适时追踪情况等;在事后审计中,应查看业务记录情况、资料归档情况,并根据事前、事中审计情况,对外汇局工作人员业务办理全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二)从业务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各方评价等角度进行内部审计。在对决策程序进行审计时,要看决策过程是否合规、是否有分级明确的内部审批权限,关键决策是否通过集体审议等;在对执行程序进行审计时,主要关注外汇局是否按要求执行相关规定、执行效果如何、在执行中是否能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发现和解决等;在对监督程序进行审计时,查看被审计外汇局内部是否定期进行内控检查,检查的内容、深度、频次等是否符合外汇局内控管理要求,自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整改并留存相关档案等;在对评价程序进行审计时,应关注内、外部机构对被查外汇局工作表现的评价。内部机构包括被查单位的上、下级局,外部机构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

(三)从制度建立、人员配备、经费管理等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在制度建立上,应关注被查外汇局在不突破总局内控指引的前提下,是否结合本级局实际情况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外汇制度,或符合新常态下外汇管理内审工作要求的机制制度;在人员配备上,应对外汇局人员数量、素质进行评估,同时对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要结合被查外汇局实际情况,判断该机构岗位设置是否与人员配备情况相匹配。在经费管理方面,主要查看外汇局经费管理是否到位,包括经费保管、审批、使用是否合规、账目是否明晰等。

(四)对业务系统运用效率进行审计评估。目前外汇管理工作重点是运用业务系统进行非现场监测,因此内部审计也应加强对外汇局业务系统运用效率的评估。目前外汇局存在多个业务操作系统,内审工作应充分利用各个系统功能,通过后台业务统计数据、工作量统计数据、操作日志数据等监测业务人员对系统的使用频次、重点使用的模块和功能以及对跨系统联合运用情况等,判断外汇局工作人员对业务系统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效率。抓住内审监督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制定可执行的实施方法和步骤,提高转型效果

(一)建立健全外汇管理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内审要求,结合外汇管理工作特点,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审内控监督检查操作指引》为导向,以提高信息化监督水平为抓手,建立符合辖内实际的外汇管理内部审计制度。将履职审计贯穿于外汇审计全过程,对业务人员在履职期间工作的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对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干部履职能力、工作业绩进行指标量化审计,促进外汇管理部门依法、公正、高效履职,使外汇局内部审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积极开发和引进信息化监督系统。强化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整合外汇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建立外汇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与外汇管理业务处理系统实时连接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审计监督,增强动态监控,把传统审计中在某一时段集中力量开展审计的方法转化为将任务分解到日常监督工作中,为非现场审计做好技术支持,通过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非现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确立内部审计总体评价框架。广泛征集意见,确立内部审计总体评价框架,以及总体框架下各大类考核中应纳入的具体指标和风险点,同时,按照重要程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根据外汇业务工作属性将各项被查工作进行分类并确定可量化的各项指标,可分为:基础类指标,主要是对被查外汇局基础性工作进行评价,如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岗位设置等;业务操作类指标,主要是对日常工作中外汇局各类操作性业务进行评价,反映外汇局日常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财务类指标,主要针对外汇局经费支出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到位;履职绩效类指标,主要围绕外汇局对外履职和内部管理的综合评价,包括内、外部机构多方位评定。每类工作还需要制定更细致的检查项目和对应指标,并明确具体核查方法。

(四)明确内部审计各项指标权重。外汇管理审计指标应按照重要度进行权重分解,将待分解的指标层次化,根据考核的性质、目标等将考核细项赋予不同比例的权重。例如,决策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和评价程序分别应占多少比例,各项程序中基础类指标、业务操作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履职绩效类指标各占多少比例,各项指标下的小指标应占比多少等。通过细化指标权重,明确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但由于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确定主观性较大,且各地涉外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因此需要进行广泛探讨和研究,在内部审计总体框架下开展对辖内外汇局的现场审计并听取反馈意见。

(五)建立外汇管理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外汇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大部分没有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人员配备、岗位设置、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抽调业务骨干进行外汇知识、国际结算知识、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培训,建立内审人才库,建立一支既具备专业外汇业务知识,又有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外汇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六)实现与人民银行联合审计。组织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与外汇局开展联合审计,将外汇管理从业人员的外汇知识与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审计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开展外汇审计调查研究,规范外汇审计工作,是外汇审计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提高外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同时,联合审计相对受干扰程度较小,独立性更强,更能确保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德安县支行)

猜你喜欢
外汇局内审外汇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中大型机构IT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关于县域外汇局主体监管模式和路径的探索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