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不仅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不朽之作,也堪称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典范之作。而对刘兰芝婚姻悲剧的解读历来说法不一,本文将从“角色执着”这一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角色执着;悲剧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光辉之作,其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常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仅仅是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爱情悲剧,更因二人的双双殉情而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而这种双重悲剧的产生究其根源皆因故事中相关人物各自的“角色执着”所引起。
一、《孔雀东南飞》中角色执着的体现
《孔雀东南飞》中的执着的角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焦仲卿、刘兰芝对爱情的执着,另一方面是焦母和刘兄二人作为家长角色的执着。关于悲剧的说法,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焦仲卿、刘兰芝二人之间美好的爱情就是他们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之一,而这种美好又有价值的东西却偏偏被刘兰芝的婆婆—焦母生生给撕裂了,这无疑造成了他们最大的悲剧,而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正是因为作为爱情主角的刘兰芝、焦仲卿和作为家长主角的焦母和刘兄的两方对各自角色的执着,各自的坚持不放。
刘兰芝的外在美,诗文对其极尽赞美之词:“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芊芊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些赞美之词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天生丽质之美,神态之美,服饰装扮之美。而她的内在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内在美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知书达理,有教养,有文化;她勤快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歇”;她孝顺、有礼节:“奉事循公姥”。就是这样一个内外兼美,无可挑剔的儿媳妇,却得不到婆婆的喜欢,并遭到遣归。但是当在面对婆婆的百般刁难:“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时,她没有一味地忍让,而是敢于合理地反抗:“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就是她的执着之一:自尊与倔强,不愿逆来顺受。宁愿自请归家,也不愿长期忍受婆婆的无端刁难,百般使唤。
被休后,夫妻二人相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两人对爱情的忠贞由此表露无遗。刘兰芝回家后先是断然拒绝了第一次的说媒,就连第二次说媒的答应,也是哥哥在征得她“同意”后才进行的。当心爱之人误会自己,为了证明其爱“纫如丝”,更是留下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激烈言辞。在婚礼前夕更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没有优柔寡断,而是毅然、决绝。这就是她的执着之二:对爱情的忠贞坚韧,铮铮爱情,至死不渝。宁肯死去,也要坚守爱情的忠贞,对爱情从一而终。
作为爱情守护一方的焦仲卿,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相比刘兰芝的外柔内刚,他则更多表现出了软弱、优柔寡断的一面。但是他深爱自己的妻子,认为“结发同枕妻,黄泉共为友”;他明辨是非,面对母亲毫无理由的“休妻”要求时,他勇于为妻辩护:“女行无偏斜,何意至无厚”;更敢于对母亲丢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话语。在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后更是以“自挂东南枝”做了了断。这就是焦仲卿的执着体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忠于爱情,当心爱之人不复存在的时候,以死殉情,绝不苟活。
撕裂焦仲卿、刘兰芝美好爱情的焦母,作为封建社会典型的恶婆婆形象的代表,她挑剔,冷酷,尽管刘兰芝美丽聪慧,勤快善良,但也不能使她称心如意。即便是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她仍然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嫌其织得太慢。在焦仲卿为刘兰芝辩护的时候,更是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她霸道、专制:“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岂能由你自作主张。并槌床大怒,“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些都体现了她是这个家庭的绝对权威,她的地位、尊严是不容挑战的。这就是她的执着体现:强制、独断专横、颐指气使,为了一己之愿,不惜破坏儿子的幸福婚姻。
而作为另一个封建家长的刘兄,他性情暴躁,除了具备焦母的专横,冷酷的个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更鲜明的个性特点,爱慕虚荣,攀附权势,贪图荣华富贵。他逼迫亲妹妹再嫁的重要原因在于“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他寄希望于通过刘兰芝的改嫁来达到自己攀附权势,享受荣华富贵的目的。由此可见,在以他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眼里,婚姻不是以爱情为条件,而是以门第的高低,贫富的程度为条件,为了后者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前者。这就是刘兄的执着:长兄如父的专横,爱慕虚荣的执着,对荣华富贵的追求的执着。
二、《孔雀东南飞》中角色执着的原因分析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通常根据《玉台新咏》所载“小序”,认为是汉末之作。
对于那时的社会风尚,学者们有如下的描述。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②罗宗强先生说:“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准则已失去普遍的约束力。”③因此,在刘兰芝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时代的特征,追求“自我”,但又无法摆脱“本我”。所以刘兰芝的执着之一:她自尊并倔强,且倔强中带有叛逆。这种原因跟当时的社会风气无不相关,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使得她在遭遇不公对待时不是忍气吞声,一味忍让,而是敢于反抗,追求自由。另一方面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执着也源自于此,在那个精神上极其自由,极其解放,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她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因而在刘兄逼其再嫁的婚礼前日,她以死抗争来捍卫自己追求的爱情,寻求自己的自由。
再来看焦仲卿这个角色,同样在那个精神自由、解放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爱情他娶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刘兰芝,并幸福的生活了几年,即使是在妻子被母亲无理“休掉”之后,他依然抱定决心要再将其接回家来。这说明他对自己婚姻的自主追求性。全文中焦仲卿的父亲这个角色并没有出现,可以推测焦母是个丧偶的寡妇,而焦仲卿在得知刘兰芝即将再嫁为人妇时,除了伤心欲绝,更是打定主意奔赴黄泉。完全不念及自己的死去对作为寡妇的母亲来说所产生的致命后果。于他而言,自我的追求胜于一切.
社会风尚虽然如此,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依然影响深远。《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这里面提到,“不顺父母去”,这一条的体现在焦母眼里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而另外一条“无子去”,从文本中焦仲卿为妻子辩护的语言“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说明他们生活的时间还不久,他们的婚姻里还没有孩子的出现,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的时代,这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无后”为焦母对刘兰芝的百般刁难找足了理由。所以不难看出作为婆婆,她希望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后能够生儿育女,为焦家传宗接代,繁衍香火,使焦家人丁兴旺。但是她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什么织布太慢,什么行动自专由,什么没有礼节等等的指责都是在这个不满的基础上无端衍生出来的。受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这是焦母角色执着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因为刘兰芝的优秀出众,焦仲卿深深的迷恋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母亲的她,她无法容忍别的女人抢占自己的儿子,她的这种母爱超乎了寻常,成了一种对儿子无意识的占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恋子情节。这就是焦母角色执着的原因之二。
而刘兄,作为刘兰芝的同胞哥哥,在长兄如父的传统下,他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刘兰芝父亲的角色,文本中我们也发现刘兰芝的父亲这个角色没有出现过,所以不难推测,在刘家,刘兄扮演着焦家焦母的角色。掌握这个家庭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一方面,传统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得他极尽自己这个角色的能事,这是他的执着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风气重财色、轻礼教,刘兰芝作为一个弃妇,作为礼教表率的县令和太守都迫不及待的上门为子求婚,这若在一个礼教纲常为主导的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当时的这种社会风尚也是他角色执着的原因之二。
所以我们可以归结刘兰芝、焦仲卿角色执着的原因在于他们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对自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焦母和刘兄作为长辈,他们角色执着的原因在于深受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除此之外,焦母的执着原因还在于她的恋子情节上。而刘兄的执着原因还在当时重财色、轻礼教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主要在于人物各自角色的执着上,这种执着有受当时时代背景,社会风气的影响的一面,也有封建传统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侵蚀的一面。当他们各自都执着于自己的角色而没有顾及他人时,一个凄美的爱情注定不能成为唯美的绝唱。《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在千古传唱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警示与思考。
注 释
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③罗宗强.魏郡南北朝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方霞.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文学教育杂志,2012(7).
[4]郁贤皓.《古代文学作品选第》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包邹瑜,女,四川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