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之乡的公共图书馆

2016-01-21 15:59闫予沨
中国教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国民瑞典书籍

闫予沨

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于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901年去世之后,瑞典政府根据他的遗嘱,将其遗产设立基金,奖励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和文学领域最杰出的人才。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使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他的作品的瑞典语版本很快在斯德哥尔摩书店售罄,其在瑞典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主题演讲也获得瑞典人的好评。因此,中国人把目光再次投向瑞典斯德哥尔摩,这个诺贝尔的故乡。

作为诺贝尔奖的东道主,一个至今人口不足一千万的小国,瑞典本土共有3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当地民众崇尚阅读的传统是瑞典文学欣欣向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也正是这个国家庞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为民众阅读传统的保持和积淀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瑞典公共图书馆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有着诸多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一、国家立法保障图书馆发展与国民阅读

早在1905年,瑞典就推出了首部《图书馆法》(Library Act),法律经过5次修订,最近一次的修订于2014年被议会通过正式推行,规范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即:通过知识沟通及信息与观点自由传播的渠道,促进民主社会的构建;提高识字率和公民阅读、科研及接受教育的兴趣。瑞典国家的立法为图书馆的设立和运营以及为公民阅读的权利和便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013年,瑞典政府提出了专门的“阅读生活法案”(Reading for Life),旨在鼓励和提倡国民阅读,并扶持和繁荣文化出版行业。该法案指出:瑞典要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国民阅读能力,提高国民的虚构/非虚构作品的日常阅读数量,提高国民对阅读在教育、文化和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意识。

立法支持国民阅读和图书馆发展,体现瑞典政府对终身学习思潮的回应和对国民阅读的重视。由此可见,瑞典仍旧停留在纸质阅读的盛世,公共交通上以及学校、家庭中,报刊和书籍的阅读仍然是生活的主流,公共图书馆仍是许多人进行学习和休闲的场所。诺贝尔之乡发达的图书馆体系与其阅读传统是相辅相成的。

二、图书馆的发展立足于社区

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市布局虽然不如北京城那样方正有序,但它规划得体,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基的发展理念。社区活动场所、社区医院,以及城市图书馆体系,都是这种发展理念下的产物。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准时的地铁系统,连接着各个社区中心。几乎所有的社区中心,即每一地铁站周边,都会有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运动场所、医院、学校和图书馆,让人生活方便有余。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除却总馆外,下辖42个联网互通的分馆,遍布市内大小中心,存书量约250万册。总馆的国际图书馆,拥有包括英语、汉语、韩语、法语、阿拉伯语等超过100种语言、总计超过20万册的书籍,另有少数语言的盲文书籍。

市立图书馆总馆及其下属社区公共图书馆具有极其方便通达的联动网络。具体来说,在这43家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可以在任意一个图书馆归还。并且,读者还可以在网络中查询市立图书馆和下属社区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及其具体位置。如果该书所在之处不方便读者取阅的话,读者可在网上预订该书籍,预约在自己较为方便的社区图书馆借取或阅览。此外,读者还可以查询自己的借阅状态、续借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的。

图书馆立足社区的布局理念和发达的网络服务,对于要鏖战漫长严冬的瑞典人来说,是个现实且绝对必要的考量。

三、图书馆为所有人的阅读提供便利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及其下属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借阅一律免费。所有居民,不论是瑞典人还是暂时居留在瑞典的外国人,只要凭借有效的身份证件就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其中未成年人只要拥有其监护人在申请表格上的签字,就可以办理借阅证。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出瑞典《图书馆法》对公共图书馆职能的要求,即向所有人提供免费的阅读。

馆内绝大多数图书的借阅期限为4周,而借阅书籍的上限量达到50本之多。在没有他人预订的情况下,所借阅的图书可以通过网络申请续借两次。借阅虽免费,但超期和损坏都要缴纳相应的补偿、赔偿金。附加服务,譬如预约书籍,收取图书馆的还书提醒信,均须付费。

除此之外,根据瑞典《图书馆法》,针对未成年人以及不利人群(如视障、听障、学习障碍者),图书馆必须提供特别的便利与优惠。例如,图书馆向未成年借阅者发送还书提醒信是不收取费用的,而对成年借阅者则要收取20克朗的服务费;几乎所有的过期费、损坏书籍缴纳的赔偿更新费,都仅仅针对成年人。与此同时,图书馆拥有两辆各自可容纳2 000册图书的“儿童流动图书馆”,可以抵达市郊的社区中心以及学校、幼儿园,便于郊区儿童接触、借阅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学校和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电邮预约,使这样的流动图书馆驶入校园。

图书馆会帮助不利人群预约和预订有声书籍、盲文读物,这是不收取费用的,而正常人群预约预订书籍则要收取10克朗的预订费。对长期患病不能亲身来图书馆的人群,图书馆会免费提供“书籍外送”服务。它还针对视障人群提供特殊的“扫描服务”,只要接到申请,即会安排、帮助视障人群将报刊文章或书籍节选,甚至私人信件免费阅读成有声材料,以便该类人群同样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43家图书馆中的25家设有“阅读障碍角”,专门为有读写困难的人群提供辅助设施、特殊支持和推荐阅读书籍。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体系还会深入到诸如监狱和医院,目前设有4所“医院图书馆”及1所“监狱图书馆”,保障病患和服刑人员的阅读权利。

四、图书馆承担社区文化教育功能

瑞典,一个以人为本、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建立和使用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对人与文化的尊敬和体谅。图书馆中有合理的卫生设施、免费无线网络、餐饮场所,并且均实现无障碍化。除了担负为市民阅读提供便利的职责外,市立图书馆作为一个活跃的文化场所,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服务,为多元文化提供交汇的平台。endprint

同时,图书馆还会担负一定的校外教育职能,为瑞典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补充。譬如,市立及下属社区公共图书馆,会不定期地邀请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活动,每次免费咨询时间为15分钟;会不定期地提供电脑使用常识(文字处理、互联网)和IT知识的辅导;并且会定期给社区中的儿童提供家庭作业辅导,不定期地开展语言沙龙活动,涉及法语、意大利语、中文、俄罗斯语、西班牙语以及德语、瑞典语,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就曾多次在市立图书馆举办“中华文化沙龙”活动。图书馆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吸引诸多瑞典当地友人参与。

针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教育需求,公共图书馆还会定期推出适应需求的教育和家长支持项目。如市立图书馆会组织低龄儿童(0—2岁)及其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儿童发展项目。这一项目根据低龄儿童的学习特点设计多种活动,如儿童共同阅读、旋律及声音辨识培养以及绘本阅读等,使儿童在家长及其他同龄伙伴的陪伴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迅速发展语言、阅读和社会交往。同时,针对9—12岁的学生群体,图书馆也会组织阅读讨论会或者读书下午茶等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有不同的阅读和讨论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探索追问未知。

瑞典的图书馆管理员普遍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不仅可以为读者借阅图书提供合理建议,还能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同时,部分图书馆管理员还会发展成与阅读、出版相关的专业人士,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将莫言作品翻译为瑞典语,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下基础的瑞典翻译家安娜·古斯塔夫森(陈安娜)女士,就是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曾获得瑞典学院授予的“2008年度最佳图书馆管理员奖”。

五、思考与借鉴

归根结底,我们实难追问究竟是瑞典的阅读传统促生其完善的图书馆体系,还是完善的图书馆体系滋润了瑞典人民对阅读的持久信仰,但可以想见的是,在西方社会悄然兴起并日渐蓬勃的终身学习思潮中,它会继续为瑞典图书馆体系的多元与繁荣发展提供助力。斯德哥尔摩的图书馆为所有居民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早已不再是传统图书馆“提供阅读”的职能那么简单了。

今天,中国得到飞速发展,参考瑞典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经验,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在国民生活中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提高国民的阅读数量与质量。2013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的年人均阅读书籍不足5本,而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均可高达40~50本。此外,人们越来越亲近数字阅读而非纸质阅读,“低头族”(指在公共场所低头阅读手机与电脑等媒介的人)举目皆是,这一潮流的汹涌令很多西方人为之惊讶和不解。然而,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有着质的区别。来自数字化媒介的浅阅读虽然在信息即时性和获取与携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往往不能令人产生严谨的思考和系统性的知识积累,可以说传统纸质媒介所提供的严肃阅读是不可替代的。布局合理、便利舒适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可以为国民提供良好的纸质阅读场所,让人们在数字信息泛滥的时代中有另外栖身的选择。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关照和支持全民的阅读,并为边缘和不利人群提供便利。目前在我国,城市的图书馆建设基本上均已起步,而对边远农村地区来说,书籍和阅读场所还是奢望。积极建设立足于社区或村落的小型公共图书馆,可为改善边远农村地区的教育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助力。并且,城市图书馆对不利人士的关照也明显不足,部分城市图书馆缺乏无障碍设施,视力障碍人士仍难在图书馆中找到可以阅读的材料。此外,公共图书馆体系缺乏与社区和学校等场所的联系与互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再次,公共图书馆应服务于终身教育。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越来越高,越发重视自我充实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正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学习需求,设计完善并落实终身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也有相关表述,指出促进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政策倡导的重要教育目标。健全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可以容纳正规教育阶段学生进行校外教育,可为成人继续学习提供机会,也可作为平衡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一种途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我们对图书馆寄予何种厚望,或者对国民回归阅读报以多高的期待,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发展和职能完善都必须以国家立法支持为基,国民阅读的提升也势必源于国家的提倡和引导。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民瑞典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古老的瑞典
“国民”与民意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