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6-01-21 06:01梁中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 两汉三国文化研究所,陕西 汉中 723001)



汉水流域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两汉三国文化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遗产之多、品位之高、价值之大是所有的江河支流无法比较的,甚至可以与长江、黄河相媲美,在全国的三国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南水北调战略实施的大背下,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要将汉水流域建成世界诸葛智慧文化旅游带和世界汉文化展示、体验与创新、创意旅游目的地。要借鉴日韩两国经验,打造汉水流域创新创意的三国文化动漫产业基地。

关键词:汉水流域;三国文化;文化旅游;合作开发

汉水流域是三国文化胜地,是中国江河之中三国文化遗产分布密度最大、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最大的一条文化之河,是国家丝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之间的三国历史文化大河,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全流域合作开发三国文化资源的条件已完全成熟。

一、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资源

汉水流域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战略焦点,是赤壁之战、定军山之战和襄阳之战的主要战场,是三国文化之魂诸葛亮成长、成才、成功、成神的热土,是《三国演义》描写最多、最生动的区域,是三国故事最多、最引人入圣的地带。因此,千百年来汉水流域留下了丰厚的三国文化资源。

1.三分天下的蓝图,源起于汉水流域

汉末三国初年,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三分,许多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提出了各种设想与方案。曹操手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谋臣荀彧对曹操说:“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的宏伟战略。孙权父兄立足江东,智能之士、忠贞之臣鼎力拥戴,鲁肃提出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的远大战略。在南北两强谋取天下之时,寄人篱下的刘备三顾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的战略对策,让刘备拨云见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有“用武之国”的荆州和“天府之土”的益州可以立足,“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912-913《隆中对策》是三分天下最宏大、最深刻、最前瞻、最可行的战略蓝图,使襄阳成为天下三分的源点。

2.三国对峙的焦点,分布于汉水流域

汉水流域介于我国南北方之间,是联系我国南北方的纽带和沟通东西部的走廊。流域内的汉中盆地和南襄隘道,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多方龙争虎斗、金戈铁马的战略要地。襄阳是汉水中游争夺的焦点。司马懿说:“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地,不可失也。”[2]魏明帝曹叡说:“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1]汉中是汉水上游争夺的焦点。蜀汉杨洪说:“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唐代李吉甫说:“三国时蜀以汉中、兴势、白帝并为重镇。”[3]562汉水下游争夺的焦点是汉水入江的夏口。由于汉水自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今武昌。司马懿说:“夏口、东关,敌之心喉。”南朝人说:“夏口,二州之中,地据形要,控接湘川,边带汉沔。”[3]李吉甫说:“后汉末谓之夏口,亦名鲁口。吴置督将于此,名为鲁口屯,以其对鲁山岸为名也。三国争衡,为吴之要害,吴常以重兵镇之。”[3]赤壁之战就发生在夏口至蒲圻县赤壁山(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至今赤壁市赤壁山)的江汉交汇之地。研究荆楚历史地理的大家石泉先生则主张“今钟祥市北60里汉水东岸的赤壁崖,即今中山口南的碾盘山,实应为赤壁古战场所在。”[4]431将赤壁古战场“定在了汉水中游的今钟祥北境。”[4]433

3.三国人才的较量,荟萃于汉水流域

由汉末的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再到西晋的天下归一,都是“人谋”与历史推动的结果,曹操的《度关山》一开篇就说:“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5]1而三国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三国英雄展示风采、气吞万里如虎的大舞台主要在汉水流域。襄阳人才几乎占到了蜀汉政权管理团队的半壁江山,他们中著名的有庞统、向充、向宠、向朗、廖化、杨仪、马稷、马良等。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襄阳一时成为“全国学术中心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南阳是魏蜀吴的人才库,在曹魏政权中的主要有:文聘、何晏、韩暨、邓艾、周泰、刘庾、邓展等;在蜀汉政权中的主要有:陈震、邓芝、宗预、来敏、吕乂、李严、王连、黄忠、魏延、许慈、郭攸之、张存、刘干、董厥、樊建、傅肜、傅佥、杜祺、张处仁等;在东吴政权中主要有甘宁、谢景、赵咨、李肃等。这些汉水流域的人才在魏蜀吴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三国历史的发展;三方人才的大兵团较量,也主要集中在汉水流域,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4.三国鼎立的支点,矗立于汉水流域

三国鼎立,四大支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孙刘立国南方的基础;汉中之战,奠定了刘备立国西蜀的基础;襄樊之战,奠定了孙权立国江南的基础。四次大战,四大支点,除官渡之战外,其余全在汉水流域。汉水上游的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连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曹操之取汉中也,司马懿说:“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2]操不听,撤兵。建安七子中的陈琳说:“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5]55刘备以汉中为重镇,终蜀汉之世,诸葛亮、魏延、蒋琬及姜维相继屯守,确保了鼎立的态势。宋人牟子才说:“巴蜀之根本实在汉中,未有汉中不守而巴蜀可无患者也。故昔人谓东南之重在巴蜀,而巴蜀之重在汉中。”[6]刘备据有汉中而称“汉中王”,是蜀汉政权建立的标志。汉水中游的襄阳,“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6]曹操赤壁之败,既失江陵,而襄阳置戍屹为藩捍,“至于魏人之保襄阳,亦如手足之救头目然。”襄阳处天地之中,“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险峻,水陆流通,转运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上流。”顾祖禹认为:“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6]因此,关羽受阻樊城,败死麦城,孙权据有荆州,奠定了立国江南的基础。

5.三国名城的分布,集中于汉水流域

汉水流域从源头到入江口,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均匀分布,这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汉水源头的汉中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旧城为西汉开国丞相萧何所建。他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东汉摩崖石刻《石门颂》说:“高祖受命,兴于汉中。”“建定帝位,以汉诋焉。”[7]刘邦称“汉王”,刘秀称帝,刘备称“汉中王”,三者一脉相承,一水兴三汉,汉族得美名,其源在汉中。汉水向东,到了“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8]被孟达赞美为“川土沃美”的安康盆地,其核心城市为西城(今陕西安康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曹丕改为魏兴郡治。汉水向东,还有三国名城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房陵(今湖北房县),二者与魏兴郡并称为“东三郡”。西城在沔水边,上庸和房陵在沔水南,分别以堵水和南河连通沔水。东三郡丛山环抱,四塞险要,是沟通荆州与益州的战略要冲。蜀汉“跨有荆、益”,是通过东三郡实现的,镇守三郡的刘封、孟达见死不救,才导致了关羽的迅速败亡。汉水向东经隆中,“历孔明旧宅北”,然后到襄阳城。城北枕沔水,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殷赈,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8]襄阳北面汉水支流淯水(今唐河)上的名城是南阳,在两汉三国时叫宛城。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曰南阳。曹操与张绣战于南阳,遭张绣袭击而折了长子曹昂。《魏书》曰: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哀恸。“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南巡行所筑也。”[8]襄阳与南阳都是以三国文化著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又名荆州城。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水经注》说,“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沔水支流扬水,“与柞溪水合,水出江陵县北。”《晋书·杜预传》载:“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通路。”证明江陵在三国时期属汉水流域。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荆州之争是决定国家分、合命运的关键。一些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诸如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等等,都发生在荆州。关羽的荆州城和吴国的荆州城都是江陵(今湖北荆州)。江陵城为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钟祥是魏蜀吴三国反复角力的古战场。钟祥境内现存有三国时期六处遗址。荆州与钟祥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郊天台、白马洲、黄军浦、雁嘴吴主庙、卓刀泉、关公桥、彤云阁曹操庙、汉阳桥头关羽洗马口、龟山、铁门关、鲁肃墓等较多的三国文化遗存,也是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重镇。

二、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遗产之多、品位之高、价值之大是所有的江河支流无法比较的,甚至可以与长江、黄河相媲美,在全国的三国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文化遗产并非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它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或等级。英国学者在《遗产旅游》中将文化遗产分为世界遗产、国家遗产、本地遗产和个人遗产四个等级。[9]13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遗产,其特色是以诸葛亮的行踪为线索,以武侯墓与武侯祠为载体,以三千里汉江为纽带的三国文化共同体。汉水流域的武侯墓与武侯祠都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也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一江天汉英雄泪,十里定军草木香”——汉水上游的三国文化遗产

汉水上游的三国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汉中盆地定军山下。定军山是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以三国时蜀汉大将黄忠于汉中之战击毙曹魏大将夏侯渊闻名。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定军山属大巴山脉号称“十二连峰”,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中国第一部评话,第一部京戏,第一部电影,都以“定军山”命名,定军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汉中三国文化圣地的代名词。汉中在全国三国文化史上至少有十个唯一:武侯墓是全国唯一的武侯墓;武侯祠是全国最早的武侯祠;武侯墓祠的古柏是全国三国遗迹中保存最多最古老的古柏;武侯墓中的明代诸葛亮塑像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塑像;武侯祠中的三绝唐碑是全国武侯祠中最早的唐碑;勉县黄沙的制木牛流马处是全国唯一的制木牛流马遗迹;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是全国唯一的;马超墓祠也是全国唯一的;张鲁五斗米道的政教合一政权更是全国唯一的。因此,汉中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文化圣地。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所以定军山下建有武侯墓;武侯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建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也有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汉水中游的三国文化遗产

汉水中游的三国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襄阳和南阳,而且都以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著称于世。

襄阳隆中武侯祠始建于晋朝,位于襄阳市隆中风景区内。晋朝纪念诸葛亮在《水经注·沔水》中有明确记载:“沔水又东迳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明弘治二年(公元1498年)襄简王朱见淑看中隆中山的风水,为借“卧龙”之地气,将诸葛亮故宅改建为自己的陵墓。此后,明嘉靖、万历和清康熙年间又多次重修,形成现在的十二景:武侯祠、三顾堂、草庐碑、野云庵(卧龙深处)、抱膝亭、抱膝石、六角井、小虹桥、躬耕田、梁父岩、半月溪、老龙洞和“古隆中”石牌坊等。武侯祠为襄阳“古隆中”的主要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 000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隆中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襄阳还拥有马跃檀溪处、凤林关、南漳水镜庄、徐庶庙、羊杜祠、堕泪碑、水淹七军处、襄阳古城、仲宣楼、庞统故居、学业塔、王粲故居、汉滨楼、“呼鹰坛”遗址等等三国遗迹,拥有“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定型于元明清。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乾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南阳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南阳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阳还有当阳侯祠遗址,凤雏台遗址、黄忠故里、宛城遗址、徐庶阁遗址、博望坡古战场、关宿桑、汉桑城、汉议事台、魏延故里等。

3.“几年青史说周郎,赤壁乌林在武昌”——汉水下游的三国文化遗产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人们熟知的三国故事,绝大部分发生在荆州地界。三国时代,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荆州之争是决定国家分合命运的关键。江陵城为关羽所筑,其历史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属一绝,堪称人类古代城垣建筑史上的丰碑,考古界称之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此外荆州还有关帝庙、关羽点将台、张飞一担土、赤壁古战场乌林寨、华容古道、刘郎浦、刘备王宫玄帝宫、关公刮骨疗毒、关公陈列馆御路口关帝庙、三国公园、得胜街与洗马池、点将台与拍马山、马跑泉与落帽冢、春秋阁等等三国遗址30余处,民间尚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掌故与传说。三国时期,魏、蜀、吴金戈铁马,兵戎相见,为争夺荆州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征战,古城内外驰骋过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的三国核心人物关羽诚信忠义的品德,千百年来为世人所尊崇,由他而衍生的关公文化,是荆州最著名的三国文化遗产。荆州拥有“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

鄂州三国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吴王城遗址”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鄂州吴王城遗址距今1 700多年,是三国六朝时期已经确知的、年代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史载,公元221年,孙权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于公元229年在武昌称帝。三国东吴在鄂州(武昌)经营60多年,这里是著名的夷陵大战的策划地、指挥所和大后方。此外,鄂州西山风景区存有大量三国遗迹,如“避暑宫”“即位坛”“试剑石”“庞统读书处”“武昌楼”等;梁子湖还有“关羽磨刀矶”“周瑜点将台”等。该市境内先后发掘、清理三国六朝时期的砖室古墓葬数以千计,出土这个时期的陶瓷器、铜器、兵器、金银器、漆木器、玉石器等文物近万件之多,是全国三国六朝考古资料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鄂州拥有“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

武汉市有费祎亭、黄鹤楼、黄鹄矶孔明灯(圣象宝塔)、(东湖风景区)郊天台、白马洲、黄军浦、雁嘴吴主庙、卓刀泉、关公桥、彤云阁曹操庙、汉阳桥头关羽洗马口、龟山(铁门关、鲁肃墓、三国人物群塑、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关羽藏马洞、锁穴、黄陵矶东褚山同上诸葛城、大军山、小军山、百人山、将军山、乌龙泉、江夏赤壁等较多的三国文化遗存。

三、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旅游开发

汉水流域位地处天下之中,是“江淮河汉”四大文化之河中,以诸葛亮行踪为特色的三国文化遗存最丰富、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南水北调战略实施的大背下,汉水流域的三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汉水流域是中国三国文化的核心区,其三国文化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全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而且可以促进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基本上呈“H”型分布:西部的南北轴线是宝鸡(五丈原)——甘肃礼县(祁山堡)——成都——南充——三峡——云南保山;东部的南北轴线是涿州——沂南——许昌——南阳——襄阳——武汉——荆州——南溪;东西轴线是甘肃礼县——陕西汉中——湖北襄阳。汉水流域地处南北与东西三国文化开发热潮的合围之下,位居全国三国文化地理版图的中央,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

1.天下智圣,建设世界诸葛智慧文化旅游带

以汉江干流为载体,建设“一带三区”诸葛亮智慧文化旅游带。一带:三千里汉江三国文化旅游带。三区:汉水上游汉中盆地诸葛亮“成圣”文化旅游区;汉水中游南(阳)、襄(阳)双城诸葛亮“成才”文化旅游区;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诸葛亮“成功”文化旅游区。

(1)汉水上游汉中盆地诸葛亮“成圣”文化旅游区

汉中是诸葛亮“成圣”的热土。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之时,已在注意到汉中的重要性,在他规划的三分蓝图中,汉中是三分天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十年之后,三十七岁的诸葛亮运粮调兵,全力支持刘备争夺汉中,刘备称王,鼎立势成,这是三分天下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诸葛亮完成了由一介书生走向政治家的历程;十年之后,四十七岁的诸葛亮南抚夷越,解除后患,治理内政,积蓄力量,驻兵汉中,出师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天下三分走向天下一统的标志性事件,诸葛亮完成了由政治家走向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的历程。由此看来,诸葛亮生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最辉煌的篇章,是在汉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书写的;三国历史由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再到天下一统过程中,最动情、最智慧、最悲壮的场面,是由诸葛亮与刘备等人在汉中完成的;诸葛亮人生的大喜与大悲、成就与辉煌,都是在汉中发生的。“红旗出入褒斜道,绿野还耕渭水滨。”(唐·薛瑶)“一江天汉英雄泪,十里定军草木香。”(清·赵洵)诸葛亮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汉中市提出要打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城市品牌,正在全力开发两汉三国文化。

(2)汉水中游南(阳)、襄(阳)双城诸葛亮“成才”文化旅游区

汉水中游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通,为诸葛亮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汉水中游重镇襄阳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跨连荆豫、控扼南北”的咽喉要地。南北文化在此融汇的痕迹最为明显。北方重武,南方尚文,而襄阳文武兼备。“襄阳石城,疆场之地”;“衣冠之绪,相尚经籍”。襄阳不仅是汉末三国初年汉水流域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南北方之间的全国文化中心。而诸葛亮身上体现出来的儒道双修,名法兼用,学综百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只有在汉水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里才能锻造出来。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通与碰撞,形成了奇特的与南北方迥然有别的地域文化风貌,使青年诸葛亮在此能强烈的感受到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蓬勃气息,热切的吸收着南北文化的精华,陶冶着个人的情操与胸襟,养成了极具魅力的个性人格。汉水化育了三国文化之魂、中华智慧之星的诸葛亮。襄阳市提出了“一城两文化”(汉水文化与三国文化),正在打造“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的旅游品牌形象。

(3)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诸葛亮“成功”文化旅游区

武汉龟山三国城位于汉阳区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与江南的蛇山隔江相峙,为三国时的军事要塞和著名游览胜地。现可供凭吊瞻仰的有东面的三国鲁肃墓。在900米长的龟山脊道上建有120尊三国群英雕像,“三国计谋殿”和新增加的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再现了1 800多年前的历史画卷。

2.汉并天下,建设世界汉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带

两汉三国文化是汉水城市之根、崛起发展之魂,是城市的品位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汉水流域不仅是西汉、东汉、蜀汉的发祥地,而且更是青年诸葛亮隐居待时,饱读诗书,胸怀天下的成长成才之地。诸葛亮在隆中规划的天下三分蓝图,就是直接总结、继承和发展了刘邦、刘秀在汉中、南阳兴起,一统天下的宏伟事业,而且帮助刘备在汉水上游称“汉中王”,部分地实现了《隆中对策》的设想,形成了一水兴三汉的壮美景观。[10]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亮建功立业。

中华崛起,汉并天下。“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陆游诗)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圣地,汉中是汉家发祥地。汉王刘邦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在汉中筑坛拜将,厉兵秣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剑指三秦,建功立业的历史故事,成为传诵千古的历史佳话,受到后世的崇敬与赞颂。奋发有为的冲出汉中,是大汉雄风的精神。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刘邦这种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大汉雄风的灵魂。她孕育了张骞、李固,也感染着诸葛亮。张骞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鼓舞着后来人。张骞精神与张骞文化是当今建设“丝调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之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阳作为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以“四圣”(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为代表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人,也遗存着享誉天下的历史文化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汉画像石、内乡县衙、南阳府衙、武侯祠等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景观。所有这些都足以显示南阳文化的博大精深。

襄阳旅游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根深典重,形成了以古城文化为核心,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为支撑的“一城两文化”的文化旅游格局。人杰地灵的襄阳,孕育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千古名相诸葛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汉传佛教创始人释道安、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铸就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智慧文化和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的帝王文化。共有名胜古迹700余处,国家A级景区26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兼备自然、人文和社会三大类主要旅游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汉水流域的中心城市。

总之,中华崛起,汉并天下。汉水流域是汉家发祥地,是两汉三国文化圣地,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征程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房玄龄.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石泉.石泉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俞绍初.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薛凤飞.褒谷摩崖校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8]郦道元.水经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9]戴伦·蒂莫西.遗产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10]梁中效.试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特征[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2):1-7.

(责任编辑:陈道斌)

Three Kingdoms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 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LIANG Zhongxiao

(Institute for Culture of the Han Dynasties and the Three Kingdom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others,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are of big numbers, high grade and immeasurable value, and it is of irreplaceable position and impact countrywid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and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i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In future, 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will be built as a cultural tourism zone with Zhuge wisdom highlighted and a destination around the world in which the Han Dynasties culture will be displayed, experienced, innovated. Experience from Japan and Korea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build up a base of animation industry about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n 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Key words:The Han River drainage basin;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5)12-0005-06

作者简介:梁中效(1961— ),男,陕西武功人,陕西理工学院两汉三国文化研究所教授。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 (12H019)

收稿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
西塘古镇文化旅游形象提升研究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以旅游开发整合烟台市开埠文化的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议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