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江经济带的重庆制造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2016-01-21 05:40曾玖林邓延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偏离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

曾玖林,邓延平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重庆制造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曾玖林,邓延平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摘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2008-2012年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了重庆制造业总体实力水平,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结构;竞争力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曾玖林(1990-),男,重庆市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邓延平(1990-),男,四川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03.2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019-05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长江干流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20%,横跨9省2市,2013年经济总量占到全国GDP总量的45.62%,三类产业比值为9.1∶49.1∶41.8。重庆市是长江经济带上游核心城市与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市直辖以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是全市工业的主体,产出贡献率在全市工业中的份额达80%以上[1]。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的时期,对重庆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造业结构与竞争力

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制造业在2008-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各省市制造业增长总量、结构分量以及竞争力分量等结果。由于云南省2008年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差异,运用2009年各行业产值和增长率计算出其2008年各行业工业产值。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是研究特定时间范围和背景区域内区域经济变化动态过程的主要方法[2]。用rij(t0)和rij(t)分别表示长江经济带第j省市在第i行业的基期和末期的产

值量。

Gj=Nj+Pj+Dj代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从2008年到2012年制造业工业产值的增长总量。

Nij为份额分量,表达式为Nij=rij(t0)[r(t)/r(t0)-1],即长江经济带第j省市在第i行业依照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应有的增加量。

Pij为结构分量,表达式为Pij=rij(t0)[ri(t)/ri(t0)-r(t)/r(t0)],即长江经济带第j省市在第i行业产值偏离长江经济带第i行业产值平均增长的部分。

Dij为竞争分量,表达式为Dij=rij(t0)[rij(t)/rij(t0)-ri(t)/ri(t0)],即长江经济带第j省市在第i行业增加额分解的剩余部分,除去经济增长和部门或产业结构变动因素之后的增加额[3]。

由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计算获得表1。从表1看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中,仅有上海、云南、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低于11省市平均值,占比为3/11,重庆制造业发展水平位居第五,总偏离分量为2859.94亿元,其中结构偏离分量为579.06亿元,排在第二位,竞争力偏离分量为2280.88亿元,排在第六位。安徽、湖南、江西三省制造业发展水平远高于11省市的均值,总偏离分量分别为8478.32亿元、7386.7亿元和5562.54亿元。在总偏离分量为正的各省市中,只有江苏的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并且其结构偏离分量是11省市中最低的,其余7省市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均为正值。

表1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偏离分析比较结果 单位:亿元

二、制造业结构偏离状态比较分析

对表1中数据分析发现,2008年以来重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居于中间位置,但其结构偏离分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四川。主要原因是在重庆制造业结构中重、轻、化工业的地位远高于沿线其他省市制造业内部的同类行业。为了更为详细地研究重庆制造业内部结构状况,针对重庆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与沿线其他省市同行业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2 重庆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同行业比较 单位:%

表中,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农副食品加工业,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通用设备制造业,10金属制品业。

对表2中的数据分析:2012年重庆制造业产值比重前10位中,只有3个行业的比重高于10省市平均比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高出10省市平均比重21.6、5.91、0.23个百分点。这说明以重工业著称的重庆,其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不难发现,明显低于10省市平均比重的有7个行业,表明重庆制造业结构升级相对滞后。尤其重庆制造业产值比重前10位大多为重化工业,仅有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也低于平均比重0.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在2000年为0.02,未进入重庆制造业比重前10位行列[4],到2012年比重达0.125,位居第2位。

三、制造业竞争力偏离状态比较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地说明重庆制造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计算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各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并结合2012-2008年各行业产值的比值分析其发展的具体情况[5]。制造业按照最新国家标准分类,仍将汽车制造业纳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将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纳入其他制造业进行计算,因此按照29个行业进行计算。另外,由于表格过大过长,表3只选取前20个行业,按照同行业重庆比值由大到小的顺序编制。表4按重庆各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递增的顺序排列。

表3 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各行业2012年产值与2008年产值之比

表中,1农副食品加工业,2食品制造业,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烟草制品业,5纺织业,6纺织服装、服饰业,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9家具制造业,10造纸和纸制品业,11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5医药制造业,16化学纤维制造业,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1金属制品业,22通用设备制造业,23专用设备制造业,2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7仪器仪表制造业,28其他制造业,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表4同)

总的来看,在29个行业中,重庆制造业竞争力偏离为负的有6个行业,占6/29;按照2012年的数据计算,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中,有2个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但存在一个现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最小,其总产值比重最大。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中心城市上海,其制造业竞争力偏离为正的仅有2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均未在上海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行业之中。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核心的湖北,其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的有15个行业,其中有5个行业出现在湖北制造业产值比重前10位中。

下面结合在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大小,将29个行业分类进行讨论:

(1)重庆制造业产值比重前10位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的最大前10位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重庆这两个

表4 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9类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行业2012年分别是2008年的1.91倍、1.4倍,其2012年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33%和4.02%。然而,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中,湖南的这两个行业2012年产值是2008年的2.71倍和2.28倍,在沿线11省市中增速最快,大约是重庆增速的两倍。在11省市中,江苏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值最大,分量值达1228.55亿元。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也是最大,其值为717.84亿元。因此,可以发现重庆这两个行业与这11省市同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最大值分别相差1522.85亿元和857.8亿元。

(2)重庆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的行业。重庆制造业仅有6个行业的值为负,其2012年的产值与2008年的产值之比均未排在前15位,在行业与总产值之比中排名也靠后。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其他省市中,这6个行业(从小到大)的竞争力偏离值最大的省市分别为江苏、江西、湖南、四川、安徽、江苏,其值分别相差1522.85、857.8、1269.57、264.62、263.66、294.98亿元,不难发现重庆的这6个行业的竞争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行业占总产值之比最大的省市分别为重庆、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浙江,2012年与2008年产值之比最大的省市分别为湖南、湖南、湖南、湖南、浙江、四川。

(3)重庆制造业竞争力偏离为正的行业。重庆共有23个行业的值为正,既是竞争力偏离为正的前10位又是行业占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共有6个行业,这些行业是支撑重庆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基石,竞争力偏离最强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产值达1355.47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2.46%,位居第二,5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19.6倍,增长速度位居第二。但仍存在不足的是,这6个行业中有2/3属于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耗能高,污染严重[6]。

四、结论与建议

重庆制造业中竞争力偏离分量较高的有14个行业,其占制造业总产值的78.67%。重庆在这14个行业中的竞争力都强于浙江,竞争力领先于其余省市(表4从左至右的顺序)的行业分别有13个、4个、10个、5个、4个、13个、14个、4个、12个、12个。重庆制造业多数行业的竞争力同安徽、四川、湖南、江西相比还相对滞后。另外,重庆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竞争力都较强,远超沿线大部分省市。

表5 重庆制造业各行业中竞争力领先的行业

注:√表示重庆在该行业的竞争力强于该地区。

重庆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应归功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成渝经济圈的规划。同20世纪90年代的格局相比,如今重庆的制造业逐步转向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为主攻方向的发展道路。相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其他省市,仍存在制造业增长总量不高,结构偏离分量过低,行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值与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不同步等问题。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消费类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集聚。目前东部地区产业正在转型升级,诸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向中西部转移。重庆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足,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第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在各行业中居首位,增长速度较快,产值占比也较高,在国家力推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战略大通道大通关的构建中,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生产,加快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第三,提档升级汽车产业,打造中国汽车名城。目前,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位居末尾,而2012年汽车产业产值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值的66.03%,且汽车产业也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业。因此,可以考虑长江经济带内区域错位发展,以重庆现有龙头企业长安汽车为依托,大力研发、生产中高档汽车[7]。

第四,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打造国家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重庆应立足原有产业基础,结合市场需

求,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促进传统机械制造向先进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转化,打造千亿级摩托车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杨庆育.“两带一路”新格局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重庆例证[J].改革,2014(6):5-6.

[2]李祥妹,刘亚洲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制造业发展态势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392-396.

[3]金美玲.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上饶市产业结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20(3):159-163.

[4]王溥.重庆与上海等省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65(3):58-62.

[5]蔡建娜.上海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2):21-25.

[6]郭巍.重庆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9,11(2):8-11.

[7]曾玖林.重庆汽车产业SCP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5):120.

[责任编辑刘江南]

猜你喜欢
偏离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