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邱超赵春香王甜甜王卫力郄增旺△(保定 071000)
提要目的:观察在阳性穴位上进行埋线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将126例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来诊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3例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治疗前依据经络脏腑辨证合理取穴,创新点为取阳性穴位,在相应穴位上出现,即条索、硬结、凹陷、压痛等,进针得气后再行埋线;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9.8%;治疗组为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阳性穴位上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普通针刺治疗,且减少治疗次数,减少患者费用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得气;阳性穴位;穴位埋线;普通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痹证;颈肩痛
中图分类号:R245.9+1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007-5615(2015)03-0055-03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中医称颈肩痛,为“痹证”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工作姿势不良,素体气虚血亏,而致风寒湿杂合引起。临床分型主要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低龄化趋势。该病是因神经根受压迫、颈椎退变等因素导致的麻木、疼痛、感觉缺失及反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颈肩部疼痛遇寒冷劳累加剧,伴有患侧上肢酸胀麻木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确有一定的疗效,[1-2]但需多次重复治疗。笔者运用阳性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现研究如下。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07100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中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房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岁)病程(月)治疗组63402338.00±8.0030.65±8.94对照组63392437.00±9.0029.03±9.53
1.2诊断标准本研究的诊断标准制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患者诉颈部疼痛并伴有上肢麻木感及放射痛,于颈部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节段分布区皮肤感觉减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上肢肌萎缩及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显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部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在18~75岁的来诊患者。
1.4排除标准 ⑴颈椎病属其他类型者;⑵患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及心脑血管等危及生命的原发病;⑶颈椎脱位、骨折、关节结核、肿瘤;⑷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腕管综合症等;⑸统计病例内不纳入未能坚持治疗以及资料不全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选穴:阳性穴位配合华佗夹脊3~7(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肩井、曲池,均为患侧。方法:患者俯卧位,低头,下颌内收,暴露后颈部,医者用手循督脉、膀胱经,由上而下触摸,当摸到有硬结、条索、压痛以及凹陷时,即为阳性反应点,一般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在风池、膏肓、天宗等处触到硬结伴压痛,然后用碘伏在选取阳性点和穴位上局部消毒并做好标记,戴无菌手套,用镊子夹取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规格2~0,长度1 cm),放入一次性埋线针(9号针),线体由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针具的提供者为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大椎穴、肩井穴埋线治疗时,操作者左手先提捏起患者皮肤,然后将埋线针刺入该穴位,将线体推入穴位,迅速拔出针具,用干棉签按压针眼,防止出血。在进行华佗夹脊穴埋线时,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配合将患者局部皮肤绷紧,右手持埋线针垂直刺入皮下,患者述有酸麻胀或感传后时即为“得气”,此时将线体推入穴位,迅速拔出针具,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操作完成。曲池垂直进针1寸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推入穴位。每个穴位推入线体,退针后针眼处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再用碘酒消毒,创口贴外敷固定。间隔2周后再行下次治疗,共治疗3次为1疗程。埋线两天内要求不洗澡,不作剧烈运动。一般经1~3次治疗后阳性穴位的阳性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症状减轻或消失,使疗效更加显著。
2.2对照组取穴:华佗夹脊3~7(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肩井、曲池,均为患侧。方法:穴位常规碘伏消毒,取大椎穴直刺1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曲池穴直刺1.0~1.5寸,肩井向内斜刺0.5寸,针感向肩部传导为好,每次留针20~30 min,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10次,共计3个疗程。各个疗程之间可休息2~3天。
3结果
3.1疗效标准[3]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疗效。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体征、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有效:原有临床症状减轻,遗留部分症状、体征,缓解30%~75%。显效:原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功能改善,缓解≥75%。治愈:原有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缓解≥90%。
3.2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3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69.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3242310690.5%对照组63201681969.8%
4讨论
由颈椎间盘变性及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导致神经损害,此类颈椎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过度劳累损伤导致颈椎间盘、椎间韧带、椎骨等的退行性改变,称为颈椎病。同时颈椎病也包括了颈椎相关组织的继发性改变。颈部的血管、神经在横切面受到来自膨出的颈椎间盘、韧带及椎骨等的挤压、刺激或因颈椎曲度变直造成的轴向牵拉,继而缺血、缺氧甚至细胞变性,导致头晕、肩部不适及上肢麻木等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在中医学上,颈椎病是肝肾精血亏虚而致筋骨失其濡养,关节不利,严重者表现为颈项强直,导致颈部气血不畅,继而出现头晕、疼痛及上肢麻木的临床体征。颈部筋骨因风寒湿邪入侵及劳累损伤而致经络气血痹阻。督脉空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入侵足太阳膀胱经,营卫不和、督阳不运、凝血成痹,引起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普通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刺激局部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颈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及血管痉挛,纠正椎间关节紊乱。[4]值得提出的是针灸与西药相比,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针刺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常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状,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目的。如何使疗效更佳,持续时间长并减少患者的负担,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体会到“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内脏有疾可反应到体表,出现“穴位阳性反应”即阳性穴位,颈椎病为气血阻滞,寒湿侵袭督脉、膀胱二经所致,所以可在触摸到类似条索、硬结、凹陷等反应物,依据经络的病理学说,埋线如果注重阳性穴位的意义将有更好的疗效。依据针灸学原理,针具和线体在穴位内产生刺激,从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
阳性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穴位刺激疗法,亦是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在《灵枢·终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穴位埋线不仅具有经络刺激和生化刺激双重功效,[5]并且促使针灸治疗从短效反复治疗模式发展到了长效治疗模式。[6]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研究采用的埋植材料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具有无热原性、无抗原性的特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过程,非但不会引起强烈的组织反应,而且会对穴位产生持续的物理、化学及生理刺激,称之为持续针刺效应。该疗法不仅保持了针刺的“得气”效果,又因埋线而长久保持这种综合效应。凡针者必得气,不得气则无效。埋线时进针一定要柔和、放松,手下找到穴位的敏感点。并施之轻微捻转手法。尽量使针感达到病变的部位,如曲池穴,尽量使患者有上下感传时再施以埋线。有的敏感患者能描述针感到达肩颈部,此为最佳状态,谓之“气至病所”。这种良性效应会持续20天之久,甚至更长。组织内的埋植材料会对穴位产生针感效应,这种效应缓慢、柔和、持久,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阳性穴位埋线既兼顾了普通针刺得气的效应,放血疗法的强通效应,又集合了埋针、行针的持续针感效应,可同时发挥多种刺激作用,并能改善局部肌肉血管神经的营养状态,有利于颈椎病的良性恢复。是一种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综合疗法。
阳性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史的一种常见方法,其适应症较广泛,多用于久病沉疴,针所不及,药之不到的慢性疾病,如咳喘病、胃肠道疾病。颈椎病多因寒湿,气血阻滞而致的一种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多采取保守止痛、营养神经;中医则多用针灸、拔罐、贴敷、内服外敷中药等方法,虽有效果但部分患者不甚理想,笔者在多年临床中感到埋线疗法的优势,注重阳性穴位的使用,在阳性穴位上施以传统的埋线方法,每次治疗前必审时度势,用双手拇指指腹循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细细循按,找到阳性穴位再施之以术,施术时注重得气效应。与普通针刺方法相对比,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本项工作的创新点为辨证取穴,注重阳性穴位的重要性,并在治疗过程中施于一定的手法使其得气,而使埋线在阳性穴位上,出现一种长期而良性的刺激效应,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阳性反应物也随之改变而消失,从而达到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方法简便,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减少治疗次数,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易接受,适用于基层各医疗机构。
参考文献
[1]李俊纬,张红,何乐中,等.对牵引态下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41-243
[2]刘鼐,刘美英,杨小红. 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1-1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96
[5]李月梅,庄礼兴,张东淑,等.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对性腺激素、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11):865-867
[6]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2):3-5
(2015-06-2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