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

2016-01-21 12:42张小林
关键词:VAR模型新型城镇化

徐 敏, 张小林

(石河子大学 商学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

徐敏,张小林

(石河子大学 商学院,新疆 五家渠831300)

摘要:在分析城镇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熵权法的综合指数测算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检验1990~2012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短期内会拉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长期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加强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质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VAR模型

文章编号:1671-1653(2015)03-0001-07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1653.2015.03.001

Abstract:Based on analys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to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this article uses Theil index,entropy weight to test new-type urbanization. By using cointegration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consumption gap from 1990~2012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by VAR model. The results are that there is a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consumption gap, a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on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showed a certain time lag, which will widen the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in the short term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long run. In order to narrow the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should be narrowed and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s to rural areas should be improved.

收稿日期:2015-06-30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TYB07);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RCSX201109)

作者简介:徐敏(1971-),女,四川盐城人,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

A Study on Narrowing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in New-type Urbanization

XU Min, ZHANG Xiao-lin

(Business School, Shihezi University, Wujiaqu 831300, China)

Key words: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urban-rural residents; VAR model

一、引言

中国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容易受外部冲击,波动状况日益凸显,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外部需求低迷、内部投资放缓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的压力和风险。因此,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化既可以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又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1~2]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发展方式,使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这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城镇化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相比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的质量,其最终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目前,关于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正向作用。转入城市的农村居民由于受自身素质、社会保障和就业歧视的影响,加之城镇化步伐过快,导致就业、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配套设施不匹配,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二是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负向作用。收入决定消费,城镇化过程中通过集聚效应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收入,收入增加促进消费;进入城镇的农村居民购买消费品时会与周围人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之人口结构变动带来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张。城镇化过程中不仅会刺激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的扩张,还会刺激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居民消费内容。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取决于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到底是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还是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无统一结论。因此,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出发,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主要将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形成的原因和现状分析,综合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的研究较少。在城镇化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方面,蔡德容、吴琴琴和万建永[3](2009),胡日东、苏梽芳[4](2010)基于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检验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得出城镇化能长期、稳定的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刘厚莲[5](2013)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张晓波[6](2014)认为城镇化对中国扩大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结构效应,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因素。在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方面,纪江明、张乐天和蒋青云[7](2011)基于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得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刘琦(2011)[8]认为农村在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教育支出、文化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与城镇存在的差距,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扩大。在研究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李伟、罗泽举[9](2014)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认为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没有促进作用。蒋南平、王向南、朱琛[10](2011)认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居民,因此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邝小文[11](2012)认为城市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城市偏向制度从根本上拉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已有研究大多检验考察了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忽略了城镇化对城乡居民的影响存在差异。从实证角度分析检验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更是少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纳入一个框架。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分析城镇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的综合指数测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另外,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被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及主要控制变量化为解释变量,并基于VAR模型检验1990~2012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

三、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方法

(一)指标选取

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Dis)

国内大多学者运用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王子敏[12],2010)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朱琛[13],2012)度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计算比较简单,数据容易获取,但是不能反映城乡人口比重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借鉴张东辉[14](2007),彭定赟、陈玮仪[15](2014)用泰尔指数测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还能反映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泰尔指数测度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j表示城镇(j=1)或农村(j=2),t表示时间,x表示人口数,c表示人均消费水平。

根据公式(1)测算出1978~2012年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泰尔指数,其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表明,1978~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图1 197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泰尔指数

(1)1978~1984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缩小。1980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加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

(2)1985~1994年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1984年,我国提出扩大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将改革的中心放在城市,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3)1995~2004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基本保持稳定。1978~2004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物价持续上涨,1994年通货膨胀达到最高水平。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发展缓慢,企业经营困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均不断下降,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4)2005~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缓慢缩小。2004年,我国对农村实施了“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和结构有所改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缓慢缩小。

2.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Ur)

本文借鉴何萍、倪萍[16](2013)的做法,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资源环境和城乡一体化7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运用熵权法测算我国1990~2012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其测算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

(2)

其中,t为年份,j为第j个指标。

(2)确定熵值。计算公式为

(3)

其中,n为指标个数。(以下同)

(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4)

(4)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

(5)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熵权法测算结果,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0.244 1提高到0.505 7,各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我国城镇化率相比低,评价结果符合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情况。

3.控制变量(X)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模型中遗漏了重要变量,会使模型的变量估计产生偏差。因此,本文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3个控制变量。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GAP)。袁志刚、朱国林[17](2002)认为居民消费与收入密切相关。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的消费已从吃穿用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需求转向耐用消费品等大宗商品的消费,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农村居民还停留在以吃穿用为主的消费阶段,消费需求低迷(潘文轩[18],2002)。文章选取泰尔指数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计算公式为

(6)

其中,sjt表示第t年的城镇(j=1)或农村(j=2)人均收入,st表示第t年的居民收入。

(2)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INS)。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资金分配严重失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拨付给了城市,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远高于农村。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贡献达30%~40%左右(纪江明、张乐天、蒋青云[7],2011)。本文借鉴泰尔指数测算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计算公式为

(7)

其中,INSjt表示第t年的城镇(j=1)或农村(j=2)人均转移支付水平,INSt表示第t年的居民人均转移支付水平。

(3)经济发展水平(GDP)。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反过来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张东辉[14],2010)。本文选取GDP增长率表示经济发展水平。

(二)指标的统计描述性分析

本文选取1990~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研究对象,探讨23年间新型城镇化对其的影响。各指标数据来源于199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国研网和中经网。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2。

表2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在1990~2012年间存在较大差异,其标准差最大为0.174;其次,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标准差为0.104;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波动程度最小,标准差为0.022。

表2 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三)实证分析方法

以前文计算出来的1990~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被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各控制变量的数据为解释变量。本文在利用因果关系检验各变量间因果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新型城镇化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动态过程。建立模型如下:

Dis=β+α1UR+α2GAP+α3INS+α4GDP+ε

(8)

其中,α1、α2、α3、α4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反映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ε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经济时间数据通常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直接回归造成伪回归,为避免这一现象,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取ADF检验法。结果见表3。

表3 ADF检验结果

表3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原始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后,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各变量为平稳时间序列,各指标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线性组合可用来表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AIC和SC准则选择模型滞后阶数,在构造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常用于协整检验的方法有Johansen检验和Engle-Granger检验。Engle-Granger检验主要运用于两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由于本文解释变量较多,因此选择Johansen检验(高铁梅[19],2009)。经估计,滞后阶数为1时,AIC和SC的值最小,故选择滞后阶数为1,各变量值间的协整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协整检验结果

表4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控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可用VAR模型估计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VAR模型估计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但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可用VAR模型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为模型(9)和模型(10)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927和0.999,AIC、SC也较小,AIC的值分别为-6.199和-5.902,SC的值分别为-9.314和-9.016,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Dis=0.755Dis(-1)+0.010UR(-1)+

0.293GAP(-1)-0.118INS(-1)-

0.119GDP(-1)+0.049

(9)

R2=0.927AIC=-6.199SC=-5.902

UR=0.105Dis(-1)+0.917UR(-1)-

0.094GAP(-1)-0.002INS(-1)-

0.005GDP(-1)+0.054

(10)

R2=0.999AIC=-9.314SC=-9.016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新型城镇化不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原因,接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是新型城镇化的原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变量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原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原因。

(五)脉冲响应分析

为捕捉新型城镇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过程,本文利用Sims[20](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分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总体上呈持续的负向响应。在第1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即期响应为0;第2期减小到-0.007 7个百分点;第2期到第5期逐步扩大,第5期达到正向响应最大值0.000 369;从第7期开始表现为负向响应,之后逐步减弱,在第18期之后基本稳定在-0.001 5的水平。分析积累效应发现,前5期、10期、15期和20期的积累效应分别为-0.000 475、-0.002 648、-0.008 67和-0.016 093。这表明新型城镇化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冲击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前5期、10期、15期和20期分别缩小-0.000 475、-0.002 648、-0.008 67和-0.016 093个百分点。

图2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存在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居民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短期内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其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也难以做出迅速的调整;绑架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医疗、保险和教育等制度障碍,使农村居民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叠加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导致短期新型城镇化未带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但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民用机械从事生产,劳动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转移的农村居民能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消费环境不断优化;进入城镇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购买消费品时会与周围人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断改善。长期内,新型城镇化能显著性地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检验1990~2012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得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短期内其会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长期两者呈负相关关系。针对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中国2012年的城镇化率为51.3%,但按户籍人口来算中国城镇化率只有35%,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中国目前城镇化发展背后的“城市病”尤为严重,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其根源在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居民进行消费。因此,应该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村居民户籍制度的阻碍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养老、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就业等制度障碍,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的较大差距共同构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加强对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消除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不平等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障碍,推动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健全法律机制,全方位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政府发挥好财政职能,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与扶持发展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业生产风险基金,完善农产品最低价格保护制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建立与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农村居民的土地经营权、住宅的使用权,拓宽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农村居民将闲置土地转让给生产效率高的部门使用,建立合理的法律机制,保护农村居民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租金等财产性收入。

(三)提高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水平

中国长期存在城市偏向政策,政府转移支付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带动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持续性扩大。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困难群体的政府转移支出,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地方政府间进行相互转移,经济发展繁荣的地区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援,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发挥政府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心理,改善未来消费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1):15~21.

[2]潘明清,杨斌.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消费经济,2012,(4):7~10.

[3]蔡德容,吴琴琴,万建永.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 2009,(6):24~26.

[4]胡日东,苏梽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5]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63~70.

[6]张晓波.中国城镇化与扩大消费增长一个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4,(2):40~45.

[7]纪江明,张乐天,蒋青云.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1):46~53.

[8]刘琦.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关系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4):91~97.

[9]李伟,罗泽举.重庆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7~21.

[10]蒋南平,王向南,朱琛.中国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启动——基于地级城市分城乡的数据[J].当代经济研究,2011,(3):62~67.

[11]邝小文.城市偏向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J].消费经济,2012,(10):9~13.

[12]王子敏.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城乡消费差距问题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 (2):88~98.

[13]朱琛.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动态相关性[J].财经科学,2012,(8):39~48.

[14]张东辉,孙华臣.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0, (2):16~23.

[15]彭定赟,陈玮仪.基于消费差距泰尔指数的收入分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2):30~37.

[16]何萍,倪萍.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经济研究,2013,(6):12~18.

[17]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及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69~76.

[18]潘文轩.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政策含义[J].统计研究,2010,(8):67~73.

[19]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60~301.

[20]SimsC.S..Macrocconomicsandreality[M].NewYork:Economctrica,1980.1~48.

猜你喜欢
VAR模型新型城镇化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实证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