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肃省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2016-01-21 13:01广
关键词:酒泉生态文明

张 广 裕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论甘肃省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张 广 裕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在全面分析了酒泉市人口与资源、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污染控制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措施: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由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向综合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屏障区;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关键词: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酒泉

文章编号:1671-1653(2015)03-0027-09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1653.2015.03.005

Abstract:On the realistic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of Jiuquan city,such as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zone of Jiuquan city and the main goal and Jiuqu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situation , some measures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Jiuquan city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land remedi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a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regulation;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iving to develop new energy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pollutant emission reduction achieved by total contro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chang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safety management; adhering to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n ecological ----------------------

收稿日期:2015-06-23

作者简介:张广裕(1968-),男,甘肃武威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DemonstrationArea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of

JiuquaninGansuProvince

ZHANGGuang-yu

(Institut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GansuAcademyofSocialSciences,Lanzhou730070,China)

barrierprotectionareaoftheSilkRoadeconomicbelt;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systemandmechanismandmanagementsysteminnovation.

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theleadingdemonstrationzone;Jiuquan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①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中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要求,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4年3月1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福建成为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根据各地申报情况,2014年6月5日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共55个。其中,甘肃入选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定西市。2015年6月18日,国家开始组织申报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及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7个县市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有汉、回、蒙、哈萨克等41个民族,总人口110万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验区建设的重点地区,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通道和区域中心城市。酒泉市应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取进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二批名单。

一、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人口与资源

从自然环境来看,酒泉市地处西北内陆,区域北部被巴丹吉林、库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从东到西形成了近千公里的风沙线,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面积占辖区面积的66.8%,年降水量不足80毫米,蒸发量高达2 300毫米,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的水资源只有18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7。森林覆盖率仅为1.87%,是甘肃乃至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由于大气干旱、生态用水补充缺乏以及过度开荒、超载放牧等原因,导致祁连山雪线以平均2~6.5米的速度上升,湿地湖泊逐年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大量天然林和野生植被干枯死亡,土地荒漠化、沙化和盐碱化程度加剧,沙尘天气次数和强度增加,自然生态恶化趋势未能得到遏制。

近年来,人口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见表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年增长率高于1个百分点。截止2013年年末,酒泉市常住人口110.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城镇59.45万人,占53.64%,比上年末提高1.49个百分点;乡村51.38万人,占46.36%;男性57.18万人,占51.59%;女性53.65万人,占48.41%。2013年酒泉市人口出生率9.88‰,死亡率5.25‰,自然增长率4.63‰。出生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17.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87%;15~64岁(含不满65周岁)人口83.48万人,占75.32%;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9.76万人,占8.81%。而呈现出的人口增长快;人口密度相对低;土地承载力不高;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压力比较大;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等特征,致使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酒泉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充分发挥未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2013年,酒泉市各类建设用地供应总量4.26万亩。全年耕地保有量19.07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07万公顷。实际建设占用耕地206.78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27.77公顷。(见表2)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林地红线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生态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酒泉市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生态建设和基础建设的关系,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造林面积逐年提高,2013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93万亩,比上年增长6.8%,森林面积1 2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8%。(见表2)

表1 酒泉市人口增长情况表

表2 酒泉市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情况表

酒泉市把保护资源和节约用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严格落实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工程节水、生活节水、中水回用等五大节水措施,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努力建设以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为标志的绿洲节水型社会。[1]2013年水资源总量35.31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29.16亿立方米。当年人均水资源3 550.4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 939.1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46.3~116.7毫米。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1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32.3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9%。其中,生活用水量0.86亿立方米,增长1.2%;工业用水量2.6亿立方米,下降4.8%;农业用水量28.87亿立方米,下降6.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9.9立方米,下降26.9%。(见表3)

表3 酒泉市水资源情况表

截止2013年,酒泉市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已探明成矿带5个、矿种49种、矿产地45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6处,能源矿产地48处,金属矿产地176处,非金属矿产地229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6亿吨。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铬、钒、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国第五,青西油田、酒东油田开发潜力较大,酒泉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8 000亿元以上,是甘肃省规划建设的四个千亿元一体化产业聚集区之一,也是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二)节能减排

酒泉市近年来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工程,推动企业排污达标,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低劣项目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的硬约束。如,对水泥、电线电缆等产能过剩行业,开展工业生产企业质量评价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严格的准入和强制退出机制;加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城市能源计量示范及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开展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和能耗限额标准工作监督检查,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淘汰、改造老旧低效锅炉;加大对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在重点领域推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活动。[2]

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452.6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3.31万吨,比上年增长9.6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5万吨,比上年增长0.25%。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482.0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其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73%。(见表4)

表4 酒泉市节能减排情况表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近年来,酒泉市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把环保工作纳入酒泉市整体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3]

2003年,酒泉市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3.3万公顷,占酒泉市国土总面积的21.2%。生态示范点及生态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共建成生态示范点7个,示范工程项目5个。到2012年,发展为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498.6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建成生态示范点3个。2013年,环境投资不断增加,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7个,饮用水达标率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9平方米,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见表5)

表5 酒泉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表

到2013年,酒泉市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8.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3%;城市污水处理率82.3%,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酒泉市环境治理情况表

(四)污染控制

近年来,酒泉市层层分解落实污染治理责任,把环保治理项目落实到企业、污染减排指标分解到项目,以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之内。强化管理减排,落实目标责任,严格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源污染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联网运行,传输数据,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推行运用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绿色信贷、绿色采购、激励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促进污染治理的新方法,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力促结构减排,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推动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工艺;落实工程减排,加快治理进度。

紧扣环境污染物减排计划,强化工程减排,分类排队推进重点源达标治理;推进结构减排,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细化管理减排,维护重点源自动监控常态运行,规范污染源现场监察;持续推进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确保减排目标实现。[4]

到2010年,酒泉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32.88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678.63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 999.67吨,比上年增长58.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5万吨,比上年下降1.4%;工业烟尘去除量2.13万吨,比去年增长73.2%;工业烟尘排放量3 208.34吨,比去年增长4.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酒泉市工业废弃物处理情况表

到2013年,酒泉市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总面积96.3平方公里,覆盖率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77.7平方公里,覆盖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3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59.65dB(A);空气污染指数94.97%,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见表8)

表8 酒泉市烟尘与噪音控制情况表

二、酒泉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不断努力,要求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进一步加快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措施

(一)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拓展发展空间,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新形势下,要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因地制宜地建立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实施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措;形成统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重要保障。

编制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推动未利用地规范、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努力保障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首先,通过依法保护林地,强化林地资源管理,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行为,创造良好的林地管理秩序。其次,提高认识,坚决守住林地红线。再次,强化管理,落实林地管理工作措施,提前介入,确保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强化管理,就必须依法管理,严格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落实责任,加大林地管理的工作合力,强化监督,确保林地资源安全;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管理;部门联动,全面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任务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二)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以发展绿色建筑为契机,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城镇化进程向低碳、生态、绿色方向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把握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树立全寿命期理念,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乡建设向节能、再生循环利用、环保和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转变,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甘肃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和《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酒政发〔2013〕214号),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酒泉市经济发展水平。从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改革和创新政府质量监管、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质量和积极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认真贯彻落实《酒泉市六个百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以酒泉市工信委组织起草的《酒泉市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酒泉市硅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酒泉市非金属采选加工及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酒泉市黑色金属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酒泉市有色金属采选冶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酒泉市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为依据,分析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制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重大产业链项目、重点引进项目和保障措施。

促进酒泉市黑色金属采选冶加工百亿元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富集的能源和优势矿产资源为支撑,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以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推动酒泉市黑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黑色金属产业链做大做强。

加快硅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集约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围绕工业硅、硅系铁合金、有机硅、碳化硅等高载能产业链上游硅产品加工和多晶硅、单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等下游产业及碳化硅、光伏玻璃、微硅粉、坩埚等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努力将酒泉市硅产业打造成在全国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促进非金属采选加工及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化布局、链式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循环发展为主导,以延长产业链为重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坚持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工业集群化布局、链式化推进,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大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开发新型绿色高端产品,做大做强非金属采选加工及建材产业,促进非金属采选加工及建材工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建成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促进酒泉市有色金属产业采选冶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重点,充分发挥电能富集、矿产丰富的优势,坚持项目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加快有色工业集群化布局和链式化推进,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链快速发展,实现资源深度转化和循环利用,促进酒泉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改造提升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思路是以玉门油田为依托,以化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进一步扩大原油开采及加工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对煤岩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有机化工和无机盐化工,加快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特色石油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和竞争力,确保酒泉市石化产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与甘肃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组织相关部门与专家对酒泉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制定太阳能与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协调,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避免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复、分散与盲目性,有效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效益、速度和规模。进一步强化科技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提高新能源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单晶硅拉棒,光伏电池分装胶膜等新能源产业相关制造业,推动新能源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酒泉—湖南株洲±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着力破解酒泉风光电输出“瓶颈”。积极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支持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供直销。依托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高载能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在酒泉布局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实现能源就地消纳和资源就地利用[5]。

(五)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

根据甘肃省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的要求,制定酒泉市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按照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酒泉市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大气污染整治,改善空气质量的指示精神,以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保护人体健康为目的,以控制灰霾污染、燃煤及烟(粉)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为重点,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为措施,深入实施“蓝天工程”, 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酒泉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应对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的重污染天气现象,建立主动预防、指挥有序、反应迅速、协调联动、防范有力的大气污染应急保障体系,提高重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在有可能发生和发生重污染天气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手段,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程度,或向公众提出可行的避免受到污染伤害的建议,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防范水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全面整治涉重、涉化重点行业和医药制造行业等企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点污染源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安全管理

为更好地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应该抓好酒泉、金塔、玉门、玉门油田炼化总厂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瓜州、肃北、阿克塞污水处理厂和青海油田七里镇基地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技改工程建设按期完成。推进酒泉第二污水处理厂快速开工建设,加快河西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论证报批和立项进度。抓好酒泉、金塔、玉门、玉门油田炼化总厂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瓜州、肃北、阿克塞污水处理厂和青海油田七里镇基地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技改工程建设按期完成。推进酒泉第二污水处理厂快速开工建设,加快河西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论证报批和立项进度。要充分发挥已建成重点生态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移民等生态工程,坚持生态保护和治理并重,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大力提高已建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建设水平,使现有自然保护区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具有比较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国家颁布的标准组织设计的施工。酒泉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以广开公众参与途径,如环境信息的公开,向公众推行环境标志绿色产品,为公众提供技术咨询,组织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举行环境听证会等。生态环境建设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要从系统与要素、与环境的关联中综合地考察对象,把握系统整体功能、结构和变动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分解为分目标、阶段目标,逐段逐项落实,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反馈,使各阶段和各项目在整体上相互协调。

(七)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屏障区

生态环境保护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原则。酒泉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避免短期行为,或者边建设边破坏。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酒泉市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各县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酒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规模,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根据酒泉市人口、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期性、累积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在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时,尽可能保持人口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实施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封滩禁牧、湿地保护等工程,构建绿洲生态保护屏障。坚持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在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企业事业单位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有义务要对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同时,还要大力推动酒泉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工作会议制度、执法监察制度、跟踪督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制定《酒泉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酒泉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酒泉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注释:

①《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2013年12月。

参考文献:

[1]马晓鹏.发挥承东接西新优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R].酒泉: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

[2]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D/OL].http://www.jqzfxxgk.cn/ReadNews.asp?NewsID=8422,2014-06-06.

[3]酒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落实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工作进展情况报告[Z].2009.

[4]酒泉市环境保护局.2012年工作总结与2013年工作要点[Z].2013.

猜你喜欢
酒泉生态文明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月映祁连玉,酒泛夜光杯——酒泉夜光杯雕技艺
天下第一门
——酒泉晋城门
酒泉肃州区甜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飞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国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