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勇|文
在云铝阳宗海铝电解分公司,有一个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龙德聪的名字命名的“龙德聪全国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汇聚了200kA铝电解、300kA铝电解、供料净化、设备能源和计算机控制五个专业组,自2012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他们集思广益,探寻着铝电解行业的“创新答案”,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
经笔者多番打听,找到了工作室领军人兼200kA铝电解专业组负责人——龙德聪,他正拿着铁耙从铝电解槽里打捞炭渣,笔者说明来意后,他回到工段休息室,脱下安全帽,顺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工作室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大力支持,经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与他交谈中得知,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上独有一套,不管员工是实操还是理论上有欠缺,工作室成员都会给予耐心指导、培训测试。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都有大批的技能人才涌现。
在铝电解生产线上,遇到突发事情时,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判断处理,“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正好上中班,有一台槽子的电压摆幅达到七八百个毫伏,当班员工处理数小时都没有改善,这台槽子的段长已在这个岗位干了近10年,也没碰到过类似情况。”据龙德聪回忆,他知道此事后,马上安排人员灌电解质、适当提高电压、测阳极电流分布、调极……在他一系列的指导下,20多分钟就恢复正常了。
“我们公司的铝电解生产,为什么会取得好的效益,其实和人有关系,在操作上都是精细化管理。”龙德聪的分析不无道理,近年来,整个公司都在提倡低温低电压生产,员工稍有操作不当,部分槽子的角极就会伸腿长包。因此,每项操作步骤,他们都必须考虑对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面对市场,要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后。2014年以来,他们积极响应云铝公司号召,在“变”上下功夫,推出曲面双钢棒铝电解槽试验。现在,这部分槽子运行平稳,电流效率都在95%以上,吨铝电耗大幅降低。
在车间门口,笔者联系到了供料净化专业组负责人周林,他们主要负责生产中所需物料的供送及铝电解烟气的净化。“我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42岁,有很多创新,虽然科技含量不是太高,可是实用。”他不紧不慢地向笔者介绍这个铝电解生产的大后方……
在铝电解槽上作业时,槽内冒出的烟气常常会呛得操作人员眼泪直流,要想少被烟熏,就走楼梯爬上去调节支烟管阀门的开度,而像这样超过两米的高度已属于高空作业,给员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他们便联合厂内检修班把阀门改到员工操作顺手的位置,“改造后,在地面就可以根据操作环境调节排烟量大小,对电解工换极、检修工换锤头吹料箱都有好处。”铝电解工老李激动地评价改造后的效果。
降低物料消耗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供料净化专业组一直围着降低吨铝氟化盐单耗做文章,但运行多年的系统已老化,每次得出的效果不明显。直到2015年初,由云南铝业公司总部牵头,请了相关的设计单位来诊断,希望进一步改善除尘器,可外单位需要500多万元的系统改装费,面对当前市场环境,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周林带领的专业组自己想办法,经多次研究,发现支烟管中投料时,氧化铝和烟气混合不均匀,便在系统里设计了分段式投料装置器,从以前的顶部投料变成中间底部都能投入氧化铝,让其混合更均匀,同年8月,使用效果数据显示,氧化铝和烟气均匀接触反应后的氟化盐回收量增加效果明显,吨铝氟化盐消耗量同比改造前下降了2.3kg左右,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设备上,我们一直在它原有的基础上研究,不断改掉它的弊端。”设备能源组负责人杨灿华说,电解一厂从1998年投产至今已18年,当时配套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只有结合实际修改原来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在电解一厂,原来进口的4台多功能天车遥控器手柄只有两个挡位,运行速度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杨灿华带领设备能源组成员查找改进方法,“我认为可以将变频器一档速度提高。”“不行,这会增加操作难度和安全事故率。”“最好就是直接更换遥控接收器。”“我看不行,这样投入的费用会增大,天车系统控制程序还不一定支持。”……经多番讨论,多种方法都行不通,他们只好重新研究PLC控制程序、调整变频器参数、改变接线方式、增加中速挡位……最终,在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实现了操作人员可以自由变换运行速度。“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很努力,现在,我们车间里进口的多功能天车已基本国产化了。”“改造后,缩短了换极、出铝等作业时间,我们干活轻松了许多。”运行效果得到了厂里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设备更便于操作,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难题。”杨灿华的话语指向了不久前改造的铝电解槽焙烧通电分流片,由于分流片材质为铁板制作,与铝电解槽横梁母线接触后,接触点发热严重,耗能高,还会形成硬度较高的铁铝合金,“使用一次后,那个贴面用角磨机磨一两个小时都磨不平,很费精神呀。”杨灿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是一脸苦笑。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杨灿华突然从阳极导杆上得到启发,他看到阳极的导杆与钢爪同样是钢铝链接的,但它贴在横梁母线上就不会发红,想到此,他便去找来一块废旧的厚铝板,一番加工后,直接焊接在分流片的接触点上做实验,没想到一次成功,顺利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在铝电解生产中,计算机控制的稳定性,决定了生产工艺数据的正确率,“近年来,经过对相关设备技术的不断升级,使用效果日益增强,调整过的参数,更适合我们的生产。”计算机控制专业组负责人虞青介绍,他们一直致力于软硬件的更新,把故障降率到最低。
200kA系列铝电解槽厂房位置比较特殊,结构也属于金属框架,容易遭到雷击。在虞青的记忆力里,槽控机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是几年前,由于防预措施不到位,基本全系遭雷击,损失130多万元,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他们就一直努力改进。特别是在工作室成立后,他们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力量,增加接地装置,改进控制系统,把雷击事故降到最低。
“我们有定期的交流会,但是我们非定期的交流更多。”据虞青介绍,工作室的成员为了改造出更多的“新花样”,每天的中午饭,都是到食堂打了端回办公室里吃,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模块化,就是“非定期”探讨出的点子,他们结合铝电解工艺,从下料量、下料间隔、电压等方面判断改进,基本杜绝了对铝电解槽的误判和误报情况,也减少了人工成本,整个计算机控制中心从最多的27人减少到现在的12人。
“龙德聪全国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每个专业组都有着自己的创新故事,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把陈旧的设备改装于科技前沿,用自己的默默情怀培养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工作室共申请了10余项专利,其中授权专利6项,培养了3名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12名高级技师、13名技师。200kA铝电解槽系列平均电流效率95%以上,停槽槽龄约3000天,运行最高槽龄4700余天,创出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