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丽 邓鹏 袁春华
摘 要:本文是以2009年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上的百米成绩和中国运动员张培萌2013世锦赛百米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通过Internet下载视频,对所获取的影像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快速反馈系统dartfish软件获取途中跑支撑时期各阶段的时间和空间技术参数,通过数量统计法获得两位运动员步数、平均步频、平均步长,将各参数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出中外男子在100米运动技术的差异,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男子;100米;技术分析
百米,作为田径比赛中最受世人关注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是其他所有运动的基础,在比赛中,田径项目所占的金牌数最多,尔100是最具有观赏性的项目,每一次百米世界记录的打破,标志着人类的极限又上升新的一个高度。本文主要以张培萌和博尔特的比赛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西方在100米技术上的差异,希望为我国径赛项目提供一些有效的数据,改进径赛技术动作,提高我国径赛项目在国际上的地位。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上的百米成绩和中国运动员张培萌2013世锦赛百米成绩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搜索出相关论文,通过Internet登入各体育官方网站,搜索运动员信息资料与参赛背景,用百度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检索有关内容,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信息技术法
本文运用的信息技术法是:通过Internet下载2009年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上的百米视频和中国运动员张培萌2013世锦赛百米视频,运用dart fish软件获得运动员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2.3数理统计法
平均步长=100米/步数;平均步频=运动员成绩/步数
平均速度=100米/时间
1.2.4途中跑空间特征参数的获取
运用人体运动快速反馈系统dart fish软件,将博尔特和张培萌途中跑各时期的画面定格,利用其量角工具正面测量图片,来获取途中跑各段距离支撑时期各阶段的运动学参数。
2结果与分析
2.1博尔特和张培萌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博尔特和张培萌个人基本信息
[指标 身高(米) 体重(kg) 年龄 最好成绩(s) 平时成绩(s)\&博尔特 1.96 94 29 9:58 9:79\&张培萌 1.86 78 28 10:00 10:23\&]
原国家体委于1987~1990年组织田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大纲》对各个项目的选材内容、指标、方法及各年龄阶段的选材要求、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分级标准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中对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标准论述如下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士5厘米。年龄相仿,1米96的博尔特的身高远远高于张培萌;博尔特体重比张培萌中16千克;在亚洲,短跑运动员的身高甚至被进一步降低,认为1.77米或许更符合亚洲人的特点。力学知识支持这种观点,即人体重心向前位移,是下肢动作转动的结果,身高越高必然下肢越长,也必然导致下肢转动惯量的增加,势必影响下肢转动的角速度。速度是短距离跑的核心,据此博尔特并不适合短跑项目。但他却打破世界男子米纪录的历史,博尔特可谓身高最高,成绩最好的运动员。
2.2博尔特和张培萌100米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博尔特和张培萌100米基本信息
[指标 起跑反应时间(s) 总步数 (步) 总时间(s) 平均步长(米) 平均速度(m/s)\&博尔特 00:00.440 42 9.58 1.27 10.44\&张培萌 00:00.520 47 10:05 0.94 9.95\&]
注:起跑反应时间是在dart fish软件,将博尔特和张培萌比赛时,利用其计时工具测量,从裁判说预备后开始计时,到第一只脚落地截止。
上表显示博尔特平均步长为1.27米,张培萌均步长为0.95米,博尔特平均步长明显大于张培萌;博尔特起跑反应时间为00:00.440 秒,张培萌起跑反应时间00:00.520 秒,起跑反应时就慢00:00.080秒;博尔特全程平均速度为10.44m/s,张培萌全程平均速度为 9.95m/s。由此可以看出起跑反应时间,平均步长,平均速度,平均步频的差异,决定最终运动成绩。
2.3博尔特和张培萌100米的运动学参数分析
[ 博尔特 张培萌 \&起跑前非支撑脚角度 125.4 147.0\&起跑前第一次摆臂角度 前臂 152.6 122.0
后臂 165.6 137.8 \&途中摆臂角度 前臂 63.8 55.1 66.2 65.4
后臂 133.9 127.1 127.4 129.0\&支撑脚离地前角度 168.0 170.4 173.5 172.1\&小腿前倾角度 157.9 159.4 132.6 143.5\&摆动腿的最小角度 19.6 23.0 19.7 18.3\&摆动腿上抬与身体的角度 100.6 105.6 109.2 106.0\&离开踏板第一步,第二步 0.87m 1.56m 0.56m 1.24m\&途中步幅 0.91m 0.94m 1.38m 1.27m\&]
注:为了尽量避免误差,有些参数测得两个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3.1由上表可以看出博尔特起跑时离开踏板第一步为0.87米,第二步1.56米,尔张培萌起跑时离开踏板第一步为0.56米,第二步1.24米,和途中步幅,都远远小于博尔特的起步跑。
2.3.2测量数据中,博尔特在起跑前第一次摆臂角度和途中摆臂角度的角度大部分都大于张培萌的摆臂角度,摆臂幅度越大,利于运动员比赛是增加动力。
2.3.3博尔特小腿前倾角度分别是157.9度,159.4度;尔张培萌小腿前倾角度分别是 132.6 度,143.5度 。孙维维认为运动学参数中小腿前倾角度与运动成绩相关性呈现高度显著性,研究显示:通过对不同等级运动员的分析可见,小腿前倾角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在基础训练阶段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对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在运动中,小腿前倾角度多为钝角度140~160时,成绩普遍高,这对改善跑步经济性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上看,人体的上肢曲肌群的力量一般都大于伸肌群, 伸直手掌摆臂能加强伸肌群增加工作,同时使伸肌群得到伸张,从而使肩关节得到充分放松,增大摆臂幅度和力量.伸掌摆臂技术由于肩关节为转动轴, 使杠杆臂的工作距离加大,因此从质量重心到转动轴的距离增加,转动惯量增大, 同时也要求肩关节屈肌和伸肌强有力收缩,以摆促蹬,从而增强摆臂的效果.
2.3.4 测量数据中,博尔特摆动腿上抬与身体的角度和摆动腿的最小角度与张培萌没有太明显的差异。
3结论
步幅和步频是短跑速度的决定因素,我国运动员主要是步幅与世界优秀百米选手有很大的差距,影响其比赛的成绩。
比赛途中,双臂摆动的角度也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摆臂幅度越大,利于运动员比赛是增加动力。
起跑反应时间在百米比赛中也占重要因素,起跑反应时的快慢决定起跑后加速度的快慢。
保持步长的基础上加大步频、保持步频的基础上提高步长、建立步频、步长的合理组合模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百米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开春,李盛珍等.对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要素及成因的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月
[2]陆升汉.对卡尔·刘易斯百米赛跑某些技术参数的分析.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3月
[3]孙微微.百米运动员不同环节惯性参数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性研究.西南大学,2013年4月
[4]陈炎基.中外男子百米运动的技术特征比较及发展趋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第2期
[5]吴太平等.浅析当代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跑的技术特点.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7月
[6]邹虹.博尔特米跑技术特征分析——兼谈女子优秀运动员米跑技术特征.江西师范大学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