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丁敏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文科组,江苏 苏州 215000)
吴方言对于二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吴丁敏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文科组,江苏 苏州 215000)
语言负迁移是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母语对其语言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吴方言发音特点复杂,声母无翘舌音,发音不分前后鼻音,复韵母较少,这些都对二语语音习得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负迁移 吴方言 二语语音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一般将此定义为迁移(transfer)。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Robert Lado(1957)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倾向于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学习中。H.Ellis(1965)认为迁移是一种假设,“假设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C.James(1980)认为语言迁移是指第一语言的学习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Odlin(1989)认为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D.P.Ausubel(2002)从认知结构角度分析迁移,提出了迁移的条件和规律。Rod Ellis(2006)认为母语是造成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之一。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尤其对于二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往往属于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下的西日耳曼语支,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汉语语法知识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存在正迁移影响,但二者毕竟不属于同一语系。何况英语的发音意味着全新的语音系统和发音模式,要在这方面进行改变,难度更大。因此,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音受到汉语影响是无法避免的。桂灿昆(1985)对这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进行了对比,张凤桐(1996)对二者语言差异所导致的发音错误进行了分析,这些错误的发生,实质上是中国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发音习惯影响而经历的负迁移。
1.吴方言区和吴方言。
中国学习者的母语是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因此各方言区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负迁移也不相同。吴方言是一支派生于汉藏语系中上古汉语的语言集和,它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江南群城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八调清浊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法规范,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除南京和镇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之间。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苏州,生源来自江苏从南至北的十几个城市,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地,以及南通、镇江部分地区属于吴方言区。笔者主要讨论吴方言区的发音特点及其对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发音的影响。
2.吴方言区发音特点。
吴方言区的发音特点比较复杂,在发音过程中,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普通话中只保留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吴方言中仍然保留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去声、阴入、阳入七种声调,较接近中古汉语声韵,比大多数方言的声调都要丰富。吴方言的发音特点中,对英语发音造成直接影响的主要有三点:无翘舌音;复韵母少;不区分前后鼻音。
(1)声母无翘舌音。
吴方言中没zh、ch、sh三个翘舌音,发音时,这三个音被发成相对应的平舌音z、c、s。如“正确”发成“zèng què”,“重新”发成“cóng xīn”,“上海”发成“sàng hǎi”。同时,在吴方言中,同样需要翘舌的舌尖后音r被发成舌尖中音l。如“容易”发成“lòng yì”,“强弱”发成“qiáng luó”。
(2)不区分前后鼻音。
吴方言中不区分前后鼻音,尤其是in和ing、en和eng难以分辨。听起来,吴方言中的后鼻音特别不明显,似乎只有前鼻音。如“经过”发成“jīn guò”,“铃铛”发成“lín dāng”,“寒冷”发成“hán lěn”等。另外,吴方言中的鼻韵尾音节会出现辅音脱落、韵母鼻化现象,但是这点经常被人忽视。例如把“斌”的尾部辅音n去掉,把i直接鼻化。
(3)复韵母较少。
吴方言发音时开口较小,这可能是导致发音时单韵母多而复韵母少的原因之一。例如“爱”在吴方言中发类似英语中/e/的音,“安”发类似法语中/ø/的音。这些音和普通话里的复韵母相比,开口都要小得多。另外,还有一点可能被很多人忽视,作为保留了七种声调的一种语言,吴方言中部分复韵母发音相似,只是声调不同。可以试比较“来”和“背”,二者都发类似英语中/e/的音,用来区分它们的就是它们的声调。
吴方言的这些特点,导致吴方言区学生在习得英语时出现一些相应的语音现象。
1.翘舌音的缺失造成/r/音发得不准确不到位。
无翘舌音,既指吴方言里没有zh、ch、sh这三个音,又指吴方言里不发声母r这个音。吴方言发音时不需翘舌,口型变化较小,这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非常明显。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将/dr/发成/dʒ/,/tr/发成/tʃ/,所以出现了dress发成/ dʒes/,draw发成/dʒɔ:/,tree发成/tʃi:/或者类似汉语拼音“qu”这一类错误,因为他们不能,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其中需要卷舌的部分。但如果r这个音放在单词开头,受这种负迁移影响的概率则大大降低。这或许是因为r的前后没有其他辅音干扰和掩饰,所以学习者必须重视这个单独存在的辅音。例如road,或者rush,尽管有时仍然会舌尖偏前,以至于发音不到位,出现类似/l/的音,但相对而言,影响要弱得多。
2.后鼻音的缺失造成/ŋ/音发得不准确不到位。
吴方言中后鼻音不到位,导致吴方言区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发出舌后软腭鼻辅音/ŋ/。在吴方言区,这个音常常被省略或者被发成舌尖齿龈鼻辅音/n/。如thing被发成/θIn/,sung被发成/sʌn/。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有时由于矫枉过正,有个别学生会把所有的鼻音(包括/n/和/m/)都发成/ŋ/,这类情况极少。另外,发鼻音时,还会出现学生不发词尾鼻音,但将前面一个元音鼻化这类现象,这显然是由于方言负迁移造成的。
3.复韵母少造成双元音发音不准确不到位。
吴方言中,单韵母多而复韵母少,这使吴方言区学生在英语单元音的习得方面优于双元音。单元音发音时开口不大,同时唇形不改变,这和吴方言中的单韵母相似。而双元音的发音则需要唇形明显的变化,这是吴方言所缺少的。英语中有八个双元音,分别是五个开合双元音/ei//ai//ɔi//au//əu/和三个集中双元音/iə//εə//uə/。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构成的,发音的实质是从前一个单元音自然而连贯地滑动到后一个单元音,在滑动过程中,第一个单元音长而响亮,第二个单元音短而含糊。但是吴方言区学生的双元音往往缺少滑动过程,发得不完整,听起来不够圆润饱满。这一点,在/ei// ai//ɔi//au//əu/五个开合双元音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以/au/为例,由于发第一个音时开口较小,滑动过程时间短,小舌滑动空间不够,于是吴方言区学生发的/au/时常会接近/ɔ/音。然而,在发三个集中双元音/iə//εə//uə/时,错误听起来相对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三个双元音的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口型变化本来就不大,于是发音时容易到位。
语音方面的负迁移对于二语习得有着较大的干扰和阻碍。吴方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但是这种特色对二语语音习得产生了负迁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这种负迁移的存在,了解它,然后针对它提出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清楚方言中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地克服缺陷,解决学生的发音障碍,那么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件好事。
[1]Ausubel,D.P.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M].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68.
[2]Ellis,H.TheTransfer of Learning[M].London:Macmillan,1965.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4.
[4]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5]James.C.Contrastiv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80.
[6]Od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8]张风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