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瑞 郭英英 李婷婷 马珠琳 张 斌 高云飞 吕 涛 张桂莲
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 瑞 郭英英 李婷婷 马珠琳 张桂莲);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张 斌 高云飞 吕 涛)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刘瑞郭英英李婷婷马珠琳张斌高云飞吕涛张桂莲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瑞郭英英李婷婷马珠琳张桂莲);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张斌高云飞吕涛)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及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及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1及2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ADL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丹参多酚盐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0478.2015.06.010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障碍而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总称,约占所有脑卒中的60%~80%,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等,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关系[1]。由于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病亡率[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及依达拉奉均是近年来临床常用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丹参多酚酸盐及依达拉奉两者联合应用是否会出现药效叠加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相关证据。本研究拟以本院近期收集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对照组比较,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2月~2014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为传统治疗组,观察组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对照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88±8.41)岁,病程8 h~7 d,平均病程(2.81±0.12)d。观察组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8.46±7.85)岁,病程5 h~10 d,平均病程(3.22±0.10)d。
1.2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排除标准:排除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占位性病变、大面积脑梗死致深昏迷患者,发病前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有明显出血倾向、心肝肾严重疾病、精神疾病及对丹参等多种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治疗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处理,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对于颅内高压的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对照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 ml 1次/d,依达拉奉30 mg,2次/d。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多酚盐200 mg,1次/d,依达拉奉30 mg,2次/d。2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
1.4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在入院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4],并根据治疗前后NIHSS及ADL评分的变化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4级,即(1)基本痊愈:指治疗后其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病残程度为0级;(2)显效:指治疗后其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有效:指经过治疗后其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3~5级;(4)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小于18%或该评分有所增加[5],且病残程度为5级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
1.5安全性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血、尿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凝血全套、心肌酶、心电图、胸片检查,记录观察期间患者新发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及时评价和处理不良事件。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伴随疾病的构成比、入院NIHSS评分及ADL评分等差异不明显(P>0.05),2组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患者治疗后1周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NIH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1),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比较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患者治疗后1周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ADL评分进一步升高(P<0.01),与治疗1周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高(P<0.05)。
2.4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4可见,观察组基本痊愈为35例,显效为2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1.33%;对照组基本痊愈为28例,显效为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安全性分析
观察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新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凝血全套、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加之患者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血流速度变慢,或血粘度增高,最后形成脑血管阻塞,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形成坏死。当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时,脑组织内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过度的氧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损伤周围的细胞,引起神经细胞水肿和凋亡,导致梗死灶面积增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鉴于过量自由基的产生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因此减少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6]。依达拉奉是一种羟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脂溶性比较高的特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减低自由基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7]。朱晓蕾等[8]动物实验也表明,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水肿,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同时,依达拉奉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依达拉奉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在祖国中医中属于“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肝阳亢盛,风动化火,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因此对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活血为主。丹参注射液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在临床常与依达拉奉合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安全有效。丹参多酚盐属丹参提取物中最重要的水溶性成分,其含量最高的是丹参乙酸镁[9],其除具有行气活血散瘀的功效外,还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10-11]。动物试验表明,丹参多酚盐对试验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水肿情况,改善脑缺血动物神经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2],并且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地降低1L-6、CRP水平,同时增加CD4+CD25+Foxp3+的细胞数量,即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包括调节T免疫细胞以及调节炎症细胞因子[1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丹参多酚盐合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合并依达拉奉,其可能与丹参多酚盐增强依达拉奉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进而增强其抗氧化作用有关[14~15]。另有研究报道,丹参多酚盐还可保护缺氧引起的线粒体损伤、调节细胞内Ca2+的水平,抑制细胞发生凋亡[14~15],从而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与依达拉奉合并应用,使两者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合并应用丹参多酚盐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2周,未发现明显临床不良事件,而且凝血指标、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各项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丹参多酚盐对机体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芳.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33(23):5991-5992.
2周先锋,沈永龙.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3,12(10):299-300.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86-392.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佘君慧,林达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北京医学,2014,(6):512-513.
6刘琦,张利苑,李红利,等.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4):112-113,114.
7Xiaona Wu, Zhensheng Li, Xiaoyan Liu, et al.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3,5:461-468.
8朱晓蕾,吴晓新,王中原,等.依达拉奉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江苏医药,2011,37(7):745-748.
9任玉芳,任翠莲,李方江,等,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中国药业,2008,17(21):3-5.
10吉佩忠,罗仲秋,王春革,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0(1):4,17,20.
11Wei Lu, Dong Xu, Ranran Tu, et al. Morphology of platelet Golgi apparatu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23:2134-2143.
12张震,尹泽黎,刘育进,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1):65-67.
13Sijie Li, Yanbo Zhang, Guo Shao, et al.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stimulates angiogenesis in ischemic penumbra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31:2895-2903.
14Meng Chun, Zhuo Xiaoqing, Xu Guohong, et al. Protection of salvianolate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via regulating the inflammation in rats.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10:646-651.
15郝绍江,安慧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76-1077.
16Liu Ping, Gao Li, Song Juexian,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ongue manifestations and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2:162-165.
(2015-04-27收稿)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78(2015)06-03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