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志
最近有种说法把食物分为强酸性、中酸性(如鳗鱼)、弱酸性(如啤酒、酒、油炸豆腐、泥鳅)、弱碱性(如豆腐)、中碱性和强碱性(如葡萄酒)。
其实,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在矿物质、维他命和纤维素的含量上有差别,在蛋白质、油脂、醣类和含热量上也不同,这些差异是设计平衡饮食时的依据,但不能显示食物消化后的酸碱性。
何谓碱性食物?大部分蔬菜水果含矿物质的量高,这些矿物质使尿液的酸性降低、碱性增高。因此,被称为碱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一般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其实各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形成酸性物质。
身体机制会调节酸碱度
脂肪酸有多种,分别从糖类、油脂、蛋白质分解转化得来。脂肪酸形成时与辅酶A或特别的蛋白质结合,是以中性化合物的状态存在。有两种与脂肪酸有关的酸分子,过多时能使血液酸化,使人昏迷甚至死亡,它们是乙酰乙酸和3羟丁酸。正常血液内有这两种酸,专门供应心脏和肾脏细胞能量。在三种情形下,身体会多产生这两种酸:一是患糖尿病未能控制;二是长期饥饿,如绝食超过几天;三是吃过量的油脂而没有足够的糖类或蛋白质来配合消化。
尿酸:核酸含有两种称为嘌呤的物质。食物中的核酸被消化时,嘌呤就被转化成尿酸,大部分从尿液排出。尿酸是新陈代谢的终点产物,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剂。那么,提高血中尿酸的浓度是否有好处呢?答案是否定的。血中尿酸浓度已接近其溶解度的极限,再增高时容易形成结晶,沉积在脚趾关节就会造成痛风。
二氧化碳:细胞中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成为血液里的“酸碱缓冲剂”。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与水结合形成碳酸。当血液循环到肺部,碳酸分解变回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碳酸与适量的碱作用会形成碳酸氢根离子,血液中碳酸与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就成为有效的酸碱缓冲剂,不必担心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
食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虽不影响血液的酸碱,但会影响健康。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不同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不同。有9种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赖氨酸)只能从食物中取得,叫做“必需氨基酸”。乳蛋白和卵蛋白含“必需氨基酸”的量最高,统称完全蛋白质。面筋、动物胶含极少量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价值低的不完全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极好,但蛋氨酸的含量仍然偏低,若大豆和谷类同食(谷类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偏低),两者互补就成了完全蛋白质。如果只吃品质不好的蛋白质,这时身体就得分解肌肉来取得必需氨基酸以补不足。如果用多吃不完全蛋白质来取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那么多余的氨基酸就会用来合成脂肪,使人肥胖。
依据科学知识,健康的饮食应该是不过量,不偏食,各种营养素平衡。选择美味又营养的食物,不必去探讨酸碱性的强弱。 【编辑:陌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