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元志+段红梅
1895,国人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邹韬奋等出版前辈的文化救国义举;2015,甲子又一甲子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九三阅兵的现场无法看到你们的身影,但我们依然要为你们深深鞠上一躬!今天是一个互联网风云变幻的年代,既然选择了出版,选择了编辑,我们将义无反顾、不辱使命传承韬奋精神,继往开来,引领出版改革和编辑转型,共创美好未来!
出版变革
以吾辈浅薄之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群鱼吃单鱼的时代,是一个做产品不如做服务的时代,是一个做服务不如做生态的时代,是一个高度分工、协同、竞合的年代。在此背景下,出版与编辑将呈现一些大变革。
单兵作战向集成作战转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运作模式正在或即将被颠覆,传统互联网也概莫能外。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仍有大量出版社顽固坚持几十年前的个体户式的考核和管理模式,而且只考核经济指标,或者虽有编辑部或编辑室(分社、事业部)等形式上的团队建制但每个编辑仍是散兵游勇,甚至分社之间、编辑之间业务重叠、自相残杀、恶性竞争。而要实现单兵作战向集成作战转变,靠编辑个人觉悟几乎无用,这是一个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的问题,是一项一把手工程。
对于传统出版业态,出版行业曾经给出了一个编辑部门的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的人员配比,客观地讲,这样的人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出版业出版项目运行的需要,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出版社现行的人才结构既非古典也非现代。但也有积极革新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机构在人才优化配置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协同作业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社自行研发的ERP系统已经基本实现远程在线编辑、排版、审稿、校对,并与OA无缝连接。
无论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是否真的缺乏互联网基因,有条件的出版社都可以甚至亟须投资或并购IT公司和文化公司以借船出海。要想获得新生,必须自我革命,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帮助个体实现梦想,盘活人才资本才能保证持续发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要怀抱梦想(梦想不用交税),万一实现了呢?为人才提供梦想舞台是企业的责任,为年青人提供指引是老出版人的责任!
图书编辑向产品经理转变
近十来年,出版产能的爆炸式释放再加之互联网免费浪潮的冲击,出版业特别是传统出版业已经从蓝海进入红海。出版社和编辑已经不能再靠数量和规模竞争,而必须以质取胜、以智取胜。2010年以后,出版业大步迈入项目管理时代,出版一本书或一套丛书是一个项目,搞一个O2O的活动是一个项目,策划或营销某个专案也是一个项目。民营出版公司中磨铁文化公司是转型最早的策划公司之一,总编辑不叫总编改叫策划总监,编辑成了产品经理,发行被营销取代,变的不仅仅是称谓而是体制。有些出版公司已经在向新型创业公司学习,正在从经营“事(物)”向经营“人”转变和融合,形成了企业的“联合创业委员会”“发改委”“创客(梦想)实验室”等组织,实现了从雇佣向合作的转变、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以先进的价值理念和模式自动生发并疯狂创造。
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编辑和发行对图书销售不利还会相互推诿;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编辑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将难以打造,众包、众筹等新式武器都无法放手去玩;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出版家和编辑将无法融入时代并不断成长。可喜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机构在分社公司化和编辑经理化方面已经取得很多成功经验。
码洋考核向用户考核转变
出版业流行一句话,好编辑以书为证。但很多出版公司实际盛行另一句话,好编辑用码洋说话。按理来说,出版社改制成企业以后,更注重品牌和长远发展,但实际考核上却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当然这与机制有关也与一些出版经理人的素质境界和价值取向有关。一些传统出版社一直在追求短期的现金流,而互联网公司却在从源头打劫你的用户,你卖产品是做一锤子的买卖,人家黏住用户是要赚消费者一辈子的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可以建平台,可以开发微信、APP或客户端,可以搞O2O模式,更可以直接收购民营互联网出版公司。出版社想今天能活着,就向编辑要码洋;要想明天还活着或活得更好,请向编辑要用户量。粉丝哪里来?万能的淘宝买来的多是僵尸粉。烧钱搞活动也未必能黏住用户。老编辑不得不虚心向后生学习吸粉大法和互联网思维及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纸质出版向复合出版转变、线性生产向按需订制转变也是必然趋势。不久前,以O2O模式成功众筹并用二维码复合出版的《风口》等畅销书就是实证。
责任担当
时势造英雄,或者说英雄造时势。当人人高喊大众创业,国有出版社才刚刚改制;当国有出版社启动互联网+工程,无数民营互联网出版公司已经上市;当国有出版社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徘徊之际,大量的民营公司还希望直接获得刊号、书号资源。这是一个比团队、比气场、比格局、比价值观、比生态圈的年代,吾辈以为,这个时代编辑需要五种担当。
与时俱进让薪火相传
出版强则文化强,文化强则国强。科教兴国,责任在于教师、在于科学家,也在于出版、在于编辑。作者和编辑是文化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哪怕是进入自媒体时代,哪怕出版真的免费,编辑都是不能缺位的。你可以在网络上搞怪,但你绝不可以故意教唆小朋友写错别字;你可以玩自拍、晒照片,但你绝不可以散布色情;你可以评论他人,但你绝不可以造谣。互联网是历史潮流,无法阻挡,但大浪之中泥沙俱下,精华与毒瘤同在,谁来分拣金子、砂子和烂泥?图书出版不景气,编辑必定失业吗?
其实,换到互联网出版这个主战场编辑将大有作为。当然,一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审纸版书的传统图书编辑不是全部都愿意转型网络出版,因为他们对图文加工、视频处理、网站更新、专题制作、项目运营等心生恐惧,好不容易奔到编辑、编审又要重新归零,不愿放下架子向小辈请教。然而,数字出版正在或即将成为主流,江山代有才人出,你不干,你的竞争对手会干;你不转型,你的竞争对手会转型。借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他杀革命淘汰,自杀革命重生!图书编辑不仅要主动向数字出版转型,而且要快速转型,引领民营出版和网络出版一同转型,共生、共存、共赢!笔者认识一位大咖聂苇,她曾经是某中央大报的知名记者、编辑,如今转到腾讯公司做新媒体总监,出版行业经常请她为国有出版机构转型培训,这是个人和社会共赢的一个实例。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平台再加上好的机制,一定会大放光彩。
出版社的文化就是出版家的个性,新的出版产业生态和出版事业平台由大家共同创建,老编辑与新编辑、出版人与社会人、领袖与大众,平等共生、互为贵人,甚至互为师友!唯其如此,才能墨香不断,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跌宕中坚守文化价值
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任何事情都很难一帆风顺。在当下不免有些浮躁和功利的风气下,有多少编辑可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我们对逃离出版圈的名人,不是羡慕嫉妒恨就是说三道四。其实,生活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很多人,瓦无一片、居无定所,披星戴月跨省上下班,我们要求每一个人安贫乐道确实太苛刻了。但是,就像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律师维护正义一样,总要有那么一些编辑,不论艰难困顿,至死不渝,坚守职责。一些做传统图书的编辑对数字出版编辑羡慕不已,但数字出版编辑也有一肚子苦水,职称评不上去,收入与“硅谷”(中关村)不接轨,工作压力大多还要背负“烧钱”之名。谁都不容易,相互多一点正能量吧!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付出就会有回报,就怕半途而废,你再多挖一下就能看到钻石放光。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你需要口袋很富有;想做一个伟大的人,你需要脑袋很富有。因为,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有文化和思想可以流芳百世。未必每个编辑都能像韬奋先生一样名垂青史,但我们必须忠于我们的职业和事业,专注做好一项事业,将智慧聚焦在自己有感觉的一个点上爆发,你就是NO1!“少壮不努力,老大当编辑,出书穷三代,压力比山大”,尽管QQ群里有这样的调侃,但仍然挡不住无数博士投奔出版编辑这个行当。为什么?大家就好这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写书、编书、读书给人的最大福报!
革故鼎新激流中勇进
我们提出,出版面临大变革。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你不变革,民营公司特别是民营互联网公司在加速变革。你认为发展要找市长,结果市场不认,市长最后也不认;人家发展靠市场,市场认可了市长也不得不认。所谓改革,所谓连续创业,就是自我革命。就是拿刀的要学会开炮,领导和英雄要退后服务好团队,团队要服务好用户,一个企业要真正服务社会,对社会价值最大化。改革需要成本,不改革则会丢本。改革是免于流血的革命。选拔新骨干则意味着一批老人退后,开辟新业务则意味着试错与担责。静静停在避风港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但那决不是我们造航母的目的,互联网风起云涌就是要让我们远航。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发现,越有成就的企业越有危机感,改革越超前;越落后的企业越不敢改革、越改不起,最后越来越落后。几年前,海尔的总裁张瑞敏一个人直接管理几十家公司就够扁平化了,现在的海尔已经在搞工业4.0和创客平台,全员创客化,依据用户需求组成N个大小不等创客团队,利用信息平台创客与团队内外直接交互。小米公司的研发空间更是仿佛回到了生产队,几个事业部近千名员工同在一间办公室工作,一个副总可以线上线下与所有人直接交互。
乐于奉献甘为他人梯
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不仅是为作者做嫁衣,也为同事或同行做嫁衣。编辑的价值不在于愿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为他人做的嫁衣是否有价值。这跟教师的价值是一样的,不在于自己多么有成就,而是培养了多少有成就的学生。现代出版越来越多以项目和团队出现,在一个具体项目中,总会有分工,总会有相对的主角和配角,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心胸和格局,把自己最擅长的贡献出来以成就他人、成就团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帮他人就是帮自己。团队进步了,队友进步了,你一定进步。团队强,你会更有力量。你默默将众人托起,众人一定会把你托起。如果谁也不愿当别人的梯子,很可能谁也上不去。
知行合一做时代楷模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是社会赋予传媒人和出版人的基本要求。试想,如果作为发掘作者和作品的伯乐,编辑都缺乏文化底蕴又如何吸引文化大家和学术名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人,如果言行不一,缺乏修养、不学无术,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缺乏社会责任担当,又如何引领时代发展?编辑一定要争做时代楷模,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更要敬天爱人,编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一定要更高。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你都要很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无论你职业到达什么造诣,你都不可以停止学习;不论你处于什么境遇,你都要保持文人的风骨。知识分子就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单位系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