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婷
在传统出版日益式微的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出版思路,走专业化出版之路,开发少数民族出版资源,打造民族出版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不失为让传统出版走出困境的明智选择之一。
湖南没有专门的民族出版社,湖南现有的各家出版社也没有专门的民族出版编辑部,因而也就谈不上开发出版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我们从2014年2月开始关注这一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开发出版,经过一年的努力,已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一个崭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已初具规模。笔者认为,在新技术、新媒体如潮水般涌来,传统出版日益式微的大背景下,开发少数民族出版资源,可能是让传统出版走出困境,走向振兴的办法之一。
一、具有政策支持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81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农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
我们认为,以武陵山片区3600万人口为出版服务范围,以该片区内11个市州委、市州政府和71个县委、县政府以及吉首大学等20余所高校为依托,以该片区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开发出版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第五章第五节就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四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推进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加强对片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抢救、整理和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第二,大力扶持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第三,加强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武陵山大剧院、武陵山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第四,发展民族工艺品。同时“规划”还在专栏11“民族文化发展重点”中,明确了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工程、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民族工艺品发展等重点工程。
从以上规划中有关民族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知,适时开发出版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服务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具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与保障的,这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工作者积极回应和支持国务院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措施,也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工作者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
二、具有资源支撑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片区民族融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从规划中的这一描述可知,片区内民族出版资源极为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欠发达,又没有专门的出版机构为其提供出版服务,因此,民族出版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随着国务院规划的实施,片区内的高校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研究整理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为出版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出版选题。这就为我们打造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从2013年开始,吉首大学计划出版一套“武陵山片区开发研究”丛书。2015年吉首大学计划把有史以来有关武陵山片区开发研究的专著、论文,进行重新包装,结集出版,计划出版10种左右,以后每年出版2-3种。在此基础之上,吉首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生态扶贫博士点,他们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正在编写一套全国生态扶贫高校教材,共有16个品种,2015年计划出版3种。2015年,湘西自治州有关部门也紧紧依靠吉首大学的科研力量计划出版一套“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共25种。我们也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与湘西州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人取得联系,计划出版一套大型的“湘西文库”,目前,已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他各项准备工作正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以上具体案例充分说明,片区内民族特色文化,是可以整体打造一个个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
三、具有经费保障
武陵山片区内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除了缺少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的对应支持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出版经费的支撑。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国家提供扶贫开发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对片区内经济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其中一部分经费就明确指定要用于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出版。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出版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国家提供专项出版经费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对片区内具有重大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包装,然后以重大项目的形式通过出版系统申请国家专项出版基金的资助。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该片区区域内的民族古籍进行研究、整理、包装的力度,通过民委系统申请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的资助。随后我们也尝试通过民委系统,申请国家少数民族出版基金的资助等。三是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出版经费的支持。自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以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高校、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使许多大的文化工程建设成为可能。如有关省、市、自治区文库以及有关市州文库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地方文库的开发出版,提出建议已有几十年了,但由于经费缺乏,一直未能得以实施。但近年已进入实质性操作的越来越多,出书规模和品位也在不断上升。就湖南而言,除“湖湘文库”已全面完成出版以外,2013年已启动“邵阳文库”的出版,2014年已启动“湘西文库”的出版。2014年,吉首大学仅为“馆藏刘永济未刊遗稿整理”丛书的出版就提供了218万的经费支持。
四、具有工作基础
我们从2014年2月份开始关注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文化出版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已初具规模。我们与吉首大学签订了“湘西史料文献”丛书的出版合同,这一大型丛书,包括“湘西史料钩沉”丛书、“湘西古代地方史志校注”丛书、“湘西实地采风汇编”丛书、“湘西文化研究”丛书等,共100余种。随后双方又签订了“馆藏刘永济未刊遗稿整理”丛书出版计划,共26种。除此之外,我们也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先是与省民委、湘西州民委签订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石碑刻图录》《湘西苗族“堂根”文化研究》《湘西土家族辞典》等大型图书的出版合同。而后又与通道县签订了“通道建县六十周年”庆典用书共5种的出版合同等。目前正在全力开发的还有“湘西文库”、“湘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丛书等,一个崭新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正在逐步形成。
从以上论述可知,在传统出版日益艰难的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出版思路,走专业化出版之路,把一类图书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不愧是让传统出版走出困境的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如何才能把民族特色出版做好,笔者认为其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定位。即瞄准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开发扶贫攻坚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紧紧依靠区域内的机关、企业、高校等,使之尽快成为传统出版领域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传统出版注入新的生命力。立足为武陵山片区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开发、整理、出版服务,以及为全省其他地方的民族文化的开发、整理、出版服务,打造一个崭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
二是设置机构。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汉、土家、苗、瑶、白、壮、维吾尔等50多个民族。尤其是随着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加强全省民族特色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开发出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设置一个专门机构为全省的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提供出版服务。
三是组建团队。为了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开发出版好,除了要设置相应的机构外,最重要的是要组建一个精干的管理、编辑、营销团队,专门从事具有民族特色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策划、开发、出版、销售工作,这个团队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板块和品牌的图书开发好,出版好,发行好。
以上是根据一年来我们开发出版民族特色图书的所思所想,这些构想还很不成熟,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我们会尽快建立一种新的工作机制,一种新的运行方式,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并将其带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作者单位系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