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创
他不在了,满地凄凉
若要问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这辈子记忆最深的事是什么,一件应该是与丈夫的生离死别,另一件就是当年蒋介石借给她1000美元。
堂堂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杜聿明的家属,向国民政府借钱,是否有点好笑?
国民党军退到台湾后,曹秀清把一对儿女送去美国读书。因实在无力承担学费,她犹豫再三,打了报告给蒋介石,请求看在丈夫当年赫赫战功上,资助杜家子女完成学业。意外的是,“总统府”只批了1000美元,还要分两年支付。
世态炎凉,曹秀清唏嘘着,把钱寄给了儿子杜致仁。谁知,和父亲同样刚烈的杜致仁,伤心之下居然吞药自尽,临死之前甚至连一个告别的电话都没有。
再过几天就是丈夫52岁的生日,没想到丈夫的生日和儿子的祭日撞在了一起。默默办完儿子的丧事,曹秀清把儿子的坟立在丈夫的衣冠冢旁边。“老杜啊,想不到吧,咱们杜家为国尽忠这么多年,儿子居然因为上不起学而寻短见。堂堂‘总统府’,1000美金还要分两年付清。都说人走茶凉、兔死狗烹,谁让你走得早,留下我一介女流,手不能缚鸡,连孩子都照顾不好,他日列祖列宗会让我进祖坟吗?”
丈夫的衣冠冢已立了有六年,六年的时间不算短,足够让一个丰韵美妇沦为老朽妇人。曹秀清按照每年的惯例把丈夫的坟前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靠着墓碑坐下来,从随身的包里取出几个小菜和一瓶陕西老家的太白酒,斟满,放在丈夫坟前,用颤微微的手指去摸墓碑上丈夫冰冷的照片。“老杜,我又给你带太白酒来了。你这辈子不抽不赌的,就是好喝两口。这酒,是我托人从几千里外带来的,你不是常说‘壶中日月长’吗?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壶中的日月到底有多长啊?”
“北京,等我”
半年之后,丧子之痛未消,婆母又因年老多病过世。曹秀清把几个在国外的孩子都找回身边。出殡当天,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亲自前往吊唁,相比于半年之前批1000美元分两次付清时的冷漠,此时判若两人。
“这次来呢,我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老太太送行,二呢,你知道,你的女婿杨振宁拿了诺贝尔物理奖,为国争了光,这是大好事。台湾正在大力发展的阶段,也正好缺少杨振宁这样的人才,你看是不是想办法把杨先生接到台湾来定居。他的父母都在上海,回到台湾来,这样方便他经常回上海探望父母,你们一家人也好团聚。”
“如果想让我们一家人团聚,去年您应该批3000美金的。”曹秀清冷冷地回道。
蒋介石的笑容立刻消失了,脸色极为难看地转身走向汽车,一言不发地上车走了。
谁知婆母的丧期刚过,曹秀清却主动联系了“总统府”秘书,要求就“杨振宁回台”一事面见。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即安排了见面。谈话中曹秀清答应可以劝女婿回台,但“兹事体大,不是一封信一个电话就能说清楚的,我想去美国和女婿面谈,顺便探望一下我的女儿。杨振宁没到过台湾和大陆,这次去美国,我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国内的形势和环境,还可以让他亲自回来看看,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
在蒋介石的促成之下,曹秀清顺利成行。在美国她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并通过女婿的关系打听到,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战死,而是在淮海战场被俘,虽然还在国内的监狱里,但是得到多方的关照,身体很好。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是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的,并且丈夫还在积极地撰写回忆录。
“妈,你真的打算劝我们去台湾吗?别忘了哥哥是怎么死的。”
曹秀清望着女儿的眼睛,坚定地说:“放心,我不过是找个借口来美国而已,从答应蒋介石的那天起,我就没打算再回台湾去,当然,你们也不回台湾,如果想离开美国,我们就回大陆,回北京,找你爹爹去。在那里才能真正地团圆。”
半个月后,曹秀清拿到了去北京的机票,望着北京的方向,两鬓花白的她热泪纵横:“北京,等我。”
决胜局赢得的是爱情
俗话说,“女大两岁,非显即贵”,看了媒人递上的八字后,曹秀清的父亲决定把女儿嫁到杜家。那一年杜聿明19岁,即将从榆林中学毕业,听说广东的黄埔军校准备招生,便跃跃欲试,希望投军报国。得知家人擅自作主给自己定下了亲事,杜聿明说啥也不答应。“正是男儿报国时,儿女私情还是先放一放。”而泼辣的曹秀清也不大乐意仅凭八字就托付终身的做法。也许是出于好奇,在从家人嘴里得知杜聿明喜欢下棋时,曹秀清就和邻居的小姐妹偷偷跑到杜家村去,在村口的槐树下摆上了棋盘,声称十个铜钱一局。
这是杜聿明上学的必经之路。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杜聿明打此经过,一个妙龄少女的棋局吸引了他的目光。手谈两局,居然一胜一负。当求胜心切的杜聿明急着要再下一局决胜负时,曹秀清却收了棋子,说:“天太晚了,路上不安全,我得走了。”
“不行,决了胜负才放你走。”
一句話惹得曹秀清大笑,她回头望了望这个清瘦却显得健朗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着什么急,明天你下学,我还在这里等你。”
第二天傍晚,杜聿明又在老地方见到了她。曹秀清已经摆好了棋盘,还冲了茶。“不急,先擦擦汗,就知道你一定是渴了。”
未满二十的少年讪讪地笑了,从书包里抠啊抠,抠出一个用草纸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烧饼。“你吃吧,刚在路上买的,都这个时候了,你也一定饿了。”
那晚的决胜局最终谁胜谁负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两个人都赢得了爱情。
壶中日月长
一边是双方父母捏着八字苦劝孩子相亲结婚,另一边则是两个调皮的孩子瞒着父母玩起了自由恋爱。这时候邻居家的姐妹已经不陪曹秀清来下棋了。每晚月亮初升,杜聿明会送她回家,一路上莺鸣柳绿,夜荧如豆,那条三里长的路俩人不知走了多少回。一天,杜聿明说家里给他定了亲,可是自己打算报考军校为国效力,哪有心情结婚啊。曹秀清就停下脚,回过身望着他的眼睛,月光下那双眼睛像晶莹的棋子。
“女孩家叫曹秀清吧?就是邻村的?”
“嗯,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曹秀清。”
半年后,杜聿明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有同乡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的推荐,杜聿明一路顺风顺水,成为东征军中的一员猛将,老长官张治中称他和黄埔同学陈庚为“杜陈之佐,天下大成”。只是军营条件太苦,书生出身的杜聿明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不得不脱离东征的战斗序列回家养病,而这时候,妻子曹秀清已经升入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还是感谢那一场病吧,让新婚而别的小夫妻得以相聚。而当丈夫得知妻子已经是中共米脂县党委书记时,大喜过望:“国共两党早晚是要合作的,我们家已经先走了一步。”
然而,时局风云变幻,随之而来的是孙中山去世,陈炯明叛乱,北伐,随后蒋介石下野,张治中为避风头以考察的名义出走国外。杜聿明也随之失业,只能带着妻儿老小靠黄埔同学会的每月二十元津贴勉强度日。
好男儿马革裹尸才算英雄,可是当初铁了心为国尽忠的中校團长却成了无业游民,那是杜聿明心情最灰暗的一段时期。国军动荡,中共也风云变幻,妻子被开除中共党籍,夫妻俩成了没头的苍蝇。幸好有父母在堂,膝前尽孝也算是仅有的安慰吧。
曹秀清在后院开了块地,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每天伺弄那些枝枝蔓蔓,晚上做好饭后再烫一壶酒,对一边怔怔发呆的丈夫说:“早晚会有东山再起之日。来吧,有酒且图一醉,喝一口,壶中日月长。”
一年之后,老长官张治中回国任教导第二师师长,重新启用杜聿明出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曹秀清也可以随军了,这对“非显既贵”的夫妻终于看到了希望。驻守南京的时候,杜聿明特地挑了座有庭院的二层楼做师长官邸,他喜欢吃妻子亲手种的小菜,每晚他会在桌边坐好,笑容满面地喊:“来,秀清,喝一口,壶中日月长。”
“我们家里的国共合作”
1934年秋,杜聿明正在筹建国军第一支机械化坦克部队,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他还是要卫兵按时把自己喜欢喝的太白酒送到办公室,曹秀清也会每天亲自把烧好的菜送过来,只是她从来不进杜聿明的办公室,一来那是军事要地,要避嫌,二是怕打扰丈夫的工作。一天晚上,累了一天的杜聿明照旧在桌前坐好,准备吃饭的时候,却发现妻子送了菜来却并没有走。
原来曹秀清当年在老家米脂任党委书记的时候,与同为米脂人的共产党员、著名诗人高敏夫共过事,而就在几天前高敏夫被中统逮捕并秘密押解到南京。高敏夫的哥哥于是找到了曹秀清,请求她以丈夫杜聿明的国民将军的身份予以营救。杜聿明闻听后有些犹豫,毕竟中统的事,自己这个军事主官不好插手,处理不好会事与愿违,甚至给人留下话柄。看到丈夫面露难色,曹秀清决心另想办法。
得知高敏夫被关押在侦缉队,而侦缉队长韩剂成是杜聿明的黄埔同学,俩人私交一直不错,曹秀清便以杜聿明过生日为由请来了南京军界的数十位头面人物,并与韩剂成的夫人接近。女人之间总是容易亲近的,曹秀清投其所好花了大把的钱给韩夫人买首饰和衣服,终于劝得韩夫人跟自己的丈夫吹了无数的枕边风,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将高敏夫无罪释放。
事后,曹秀清笑着说:“这是我们家的国共合作。”
可是,合作才刚刚开始。高敏夫事件过去不久,中统方面经过探查摸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于是向上级报告杜聿明私眷干预军务,释放要犯,有通共嫌疑。当曹秀清得知杜聿明要暂缓手边的工作接受审查时,她一边安抚着把丈夫送上押解的汽车,一边立即联系上当年的米脂县共产主义小组的副组长方得艺,两个人一起去踹开了杜聿明老长官张治中将军办公室的门。
虽然方得艺和张治中分属国共两党,但不仅沾亲带故,还有过一段过命的交情,于是杜聿明还没拿到让他做交代笔记的稿纸就已经被请到了张治中的办公室。张将军见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娶的好老婆,竟然敢擅闯军事重地,还踢坏我的门。”杜聿明茫然不知所措,张治中却转怒为笑:“不过我喜欢尊夫人的性格。若是每个男儿都有妻若此,兴国大计有何难哉!”
抗战爆发之后,杜聿明率部激战月余,在昆仑关全歼日军第五师团,取得了国军在正面抗日战场上的首次重大胜利。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则在日记里写到,“我部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人还要强大的军队。”这是日记的最后一页,在写下这篇日记后不久,中村就同他的四千部下一起为日本天皇尽忠了。
与此同时,在大后方,曹秀清除了每天一个电话打到第五军的师部外,还自掏腰包办了一个数十人的缝纫厂,所缝制的军装棉被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前线,每次送军需的车队上路前,她都会托人给丈夫带几瓶家乡的太白酒。
入缅作战时,杜聿明指挥所属戴安澜部越打越远,守在国内的曹秀清每天盯着《中央日报》,但凡有第五军的战报就剪下来存好。1942年,在同古战场激战17天后,戴安澜的第二○○师被日军优势兵力击溃,杜聿明虽败不乱,成功地组织了国军战史上教科书式的斯瓦次阻击战,使大部国军将士全身而退。随后由于英国军队的指挥失误,在曼德勒会战中,国军惨败,不得不实施了全面撤退。野人山上,戴安澜因伤势过重去世。杜聿明也身染重病,警卫连抬了他三百公里,抬坏了四副担架。
那是段惨无天日的日子,无论是对于国军将士还是对于大后方的曹秀清。曹秀清每天守在收音机旁心神不宁。听说第五军已经撤回国内,曹秀清立即飞到昆明。她见到丈夫的第一句话就是:“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特地带着酒呢,小心别让大夫看到。”
病床上的丈夫忘了病痛,哈哈大笑:“不怕,大夫是我的老部下,反了他了!”
淮海,淮海
和平解决云南问题是杜聿明接到的死命令,原因是云南王龙云曾是杜聿明的老师。要对自己的良师益友动刀子,这事让杜聿明很是为难,曹秀清劝丈夫不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政治上,你与龙云是有距离的,不能并立,但在私人情感上,你和他亦师亦友,绝不能加害于他。这件事处理得不好,社会舆论必然会说你杜聿明欺师灭祖。你棋艺精湛,但政治是盘很大很大的棋,这盘棋,咱都下不好。”
杜聿明叹息一声,回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身为军人,身不由己啊。”
五华山上,杜聿明给龙云深施一礼:“职责所在,对不起了。”龙云惨然一笑:“老蒋曾命令你炮轰五华山,若是你炮声一响,老夫哪里还有命在?你对我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我不怪你。”
在成功地解决了云南问题之后,曹秀清深知丈夫心中的不安和内疚。她不止一次劝说丈夫:“我们回老家吧,若论荣耀,你身为将军,已经到了人臣之极,若论为国效力,你几次浴血,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杜聿明连声叹息:“回家?哪有那么容易啊……”
次年6月,蔣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长官,率部开赴淮海,解放战争中转折性的一役随即展开。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全军覆没。司令长官杜聿明以下数千人被俘。消息传出,全国哗然。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时值杜聿明母亲七十大寿,蒋经国送去3000美元寿礼,可是主持寿宴的曹秀清却不见了踪影。
在南京,飞机尚未停稳,曹秀清就冲出机舱,旋即赶到国民党总统府,要蒋介石还她丈夫。当蒋介石得知她是杜聿明的夫人时居然笑了:“你就是那个几年前踢坏了张治中房门的杜夫人?”
当日的《南京日报》卖到断档,首版大标题是“杜将军淮海成俘,曹夫人南京问罪”。
“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1959年12月,鬓染秋霜的杜聿明手攥特赦通知书,回头望了望身后的高墙,挺了挺老朽的腰,想努力站成标准的军姿。他在心里默念道:“北京的阳光真好,秀清,你和孩子们,也都好吗?”
在获得特赦之前,政府已经给他安排了工作,并且询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杜聿明说:“帮我联系台湾的妻儿吧,我想吃妻子亲手烧的家乡菜。”
1963年7月,曹秀清与女儿、女婿终于飞到北京。
曹秀清找了间带小院子的旧房,临河,不但浇菜方便,还可以看着丈夫把鱼竿甩到河里,以一两尾小鱼的收获换来一天的好心情。
1973年夏,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第三次来到北京,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杜聿明一家并合影。曹秀清把照片挂在正厅,说:“看,动荡害死了我们的儿子,平稳却给了我们一个好女婿。”一旁的杜聿明搂着老妻凄凄然地笑。“等我死了,你就哪里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虽然儿女们都不在这里,但这里却是我们的终老之地。大陆人民待我不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曹秀清一直记着丈夫的这句“不能忘恩负义”。日子已经老朽了,老朽得再也锄不动院子里的垄沟了,那就任它荒着吧,人世间总有些遗忘是被迫的,或是力有未逮,或是没了兴趣。很多年以后,独自一人的曹秀清对着院子里那些长得比人还高的荒草感到力不从心,经常会蹲坐在那些长势喜人的荒草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回味那些和丈夫“你挑水来我浇园”的日子。每晚,曹秀清依旧会炒上几个陕西的家乡菜,再给丈夫摆上一壶太白酒。
“这下子安静了。好好喝吧。”她习惯一个人在饭桌上摆两副碗筷,端起酒杯,扭头瞅一眼挂在墙上安静不语的丈夫,说一声:“壶中日月长啊……”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