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心态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2016-01-19 21:51刘伯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门豹元认知建构主义

刘伯伟

(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徜徉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伏案沉思,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或流于肤浅,或有所曲解,因此教学时出现基础知识备受冷落、赏识评价过度泛滥、学科本体严重迷失等不正常现象,最终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何以开放的心态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皮亚杰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基于本身的知识认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碰撞、不断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学生主体、联系生活、主动发现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的核心。延伸到具体的课改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即不断地用新知识检验已有的旧经验,在新旧之间的激烈碰撞中完成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学课堂要基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种种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好奇,深化课程改革。

(二)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们如果能相互讨论,他们更容易发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有利于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人文情感。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采取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也开始有了丰富的表情,有时还会提出极富创造性的言论,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课堂中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无动于衷的方式要好许多。

(三)终身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终身教育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故而,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从日常的街道广告牌中认字、识字、纠正错别字;在看电视、听广告中品咂语言,发展能力;注重口语交际;强化协作实践,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二、元认知理论

随着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与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升华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在积极实践语文课改的过程中,元认知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拟计划

每个学期的开学一周,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翻阅教材,在获得整体的学习印象之后,协助学生一起制订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分析自己的具体学情,确定学习方法,包括识字写字、课内外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各个方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日记

日记,一般都是用来记录每天的精彩瞬间,为以后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并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元认知理论中,日记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在补充、延伸课堂学习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三)赏识教育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元认知理论中,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强化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感悟、审美情趣,有助于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融化在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当中,将非常有助于我们改掉课堂教学的不足,将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向着纵深方向推进。

三、还原真实,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

与原生态唱法一样,生态课堂即摒弃种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还原真实。当然,它并不是复古、保守的代名词,更不是要还原到应试制度下教师条分缕析、声嘶力竭,学生们昏昏欲睡、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当中,回归生活、彰显生命、营造生动才是生态课堂最完美的诠释。

以《三峡之秋》课堂教学为例,笔者秉承“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教改原则,在扎实识字,充分诵读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构建了一节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生活

就我们生活的城市,我引导学生先勾勒秋天里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景色。有学生谈到了早晨起来天空静悄悄的,特别高,蓝得像一块大水晶,自己忽然想起来“秋高气爽”这个词语是如此得贴切;有学生谈到了中午的阳光还是十分温暖的,在它的怀抱里,玉米姑娘笑得裂开了嘴,大豆还笑破了肚皮,就像那个可爱的猪八戒,高粱是最害羞的,脸都涨得通红……与课文相对比,展开对话,学生们便在生活中理解了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彰显生命

紧抓“露水闪耀、新鲜明净、绿叶金实”“像一条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青色透明、峭壁倒影、平静轻缓”等词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间段体会三峡的秋景,也体会字里行间所跃动着的生命的活力,这活力有来自于三峡秋景自然之美的,也有来自于作者心灵深处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真挚而深沉的热爱。

(三)营造生动

这节课的课堂活动,笔者删繁就简,只设计了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精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学习文章多彩的修辞,质朴的写法。朗读过程中,笔者也利用了多媒体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但它舒缓低沉,似有似无,极尽烘云托月之效,营造了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却丝毫没有冲淡课堂中的语文味道。

四、多元对话,构建生机勃勃的创造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应当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当然,对话并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也不是一个热火朝天,吵得面红耳赤的课堂表象就可以诠释得了的。组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可以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型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这或许才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真正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以《西门豹治邺》一文为例,谈一下多元对话语文课堂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是尊重,更是深入、有效地开展对话的基础。如一名学生在分析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时,谈到了西门豹没有直接询问官绅,而是深入百姓进行调查,说明他是一个脚踏实地、体察民情的人,另一名认真倾听的学生马上联系到最后部分写开凿渠道、灌溉田地的故事,说与前文的故事情节相辅相成,相互照应,体现了西门豹的这一性格特点。这就是认真倾听所带来的好处,现在许多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中,如果每名同学都能学会倾听,就一定会大幅度地提升我们的合作效果。

(二)学会思考

讨论“西门豹为什么非要等到河伯娶亲的时候折腾一番,而不直接惩治官绅”的问题时,笔者给了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发言时,学生们谈到了由于百姓有着严重的迷信思想,所以先要采取措施,破除迷信,百姓才能跟着西门豹开凿渠道,灌溉田地;谈到了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或许官绅们还会煽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起来闹事,给西门豹的工作带来麻烦;谈到了从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深谋远虑、管理有方的人。对话的前提是思考,没有深入地思考,对话只会流于泛泛,缺乏实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创新教法,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应永葆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根据具体学情,文本材料,课堂生成来调整策略,摒弃语文课堂中表面、肤浅、喧哗等不良现象,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刘宇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2]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新课程,2010,(6).

[3]谢靖.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03).

猜你喜欢
西门豹元认知建构主义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