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困境与建议

2016-01-19 21:51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艺术设计校企

王 宇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1)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在近三十年期间迅速扩大,艺术设计所创造的产业价值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火爆的艺考背后是毕业生质量低劣和就业率滑坡的现实。如何使艺术设计教育符合自身特点、适应市场进而取得健康持久的发展,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命题。无论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从艺术设计自身特点来理解,“艺术设计”从来就不是“纯艺术”,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它须要以机械化大生产为基础,须要通过市场的检验和推动,是具有科学理性的现代设计。加强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是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保证艺术设计学科真正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有效方法和必然趋势。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按照合作的领域、效果把校企合作分为:没有合作、浅层合作、专项深度合作和全面深度合作四个级别,参与这四个级别的合作企业所占比例大约为18%、57%、15%、10%。而且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用在其他专业非常成功的合作模式,却往往不能直接套用过来。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举步维艰。

一、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困境

(一)利益结合点缺失,合作动力不足

在产学研合作主体中,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分别具有不同的内在属性,本质的区别使得他们在合作观念、目标上都有很大区别,产学研合作总显得动力不足,利益冲突是根本原因。

高校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目标是经济利润;高校选择合作倾向多考虑学术价值,而企业则瞄准市场需求和前景。学生实习期间,高校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往往只是做出高水平样品即可,而企业则需要考虑成本、批量生产工艺及销售预期。理念差异和认定标准的不同,使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始终处于僵局中,无法进行。

(二)融资渠道不畅,合作资金不足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高,无论是总量还是比例,都与发达国家无法比较。与此同时,研发经费的支出往往倾向于科技活动或实验发展,较少用于社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领域的项目更容易被忽略。R&D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和政府拨款,社会资金明显不足。而企业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自身创新,对产学研合作具有多方面风险的投资不可能感兴趣。设计公司多不具备人力密集型企业那样的规模,受困于自身财力及合作风险压力,面对高校单方面的合作热情,企业往往无力参与或不敢参与。艺术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一样,资金相对匮乏,自身也无力筹集足够资金。我国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风险投资规避敏感。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难以实现真正有效合作。

(三)校企参与深度不够,合作效果表面化

合作效果表面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目前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是:企业提出创新的需求,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负责研发,一般由企业来完成合作成果的产品化及市场化。貌似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里却不能实现。首先学校方面虽有积极性,但没有主动权,而且貌似“一厢情愿”,实质上并没有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真正配合产学研合作。学校一贯的教学管理的连续、规范运行,与企业现实工作要求不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时间上,都与企业需求不协调。另一方面,在绝大部分参与定岗实习合作的企业中,设计公司一般一次只能容纳2~3名实习生,而且只是在短期廉价或免费使用劳动力而已。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多为企业现场参观之类的自发的、松散的状态,缺乏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科研课题、定岗实习、经费投入等环节的全面深度合作

(四)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合作信息不畅

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功能较为单一,规模小,服务技术落后,内容单一。由于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高校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无法实现自身专业建设的调整;企业也没有意识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自身创新和发展的意义。更致命的是,多数企业根本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只有33%的企业比较清楚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有关文件,如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2005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但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根本不知道有《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二、应对困境的建议

(一)以财税政策为依托,促进产学研合作跨越式发展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的科技投入仍表现出以政府投入为主,但从未来的长远发展来看,非政府投入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且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但我国目前科技投入资金来源不稳定,投入体系也还不健全,所以政府仍须担任投入主力。

1.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稳定资金来源。针对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合作障碍,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目标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树立全面、协调、合作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促进合作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

首先应加大针对产学研合作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从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其次可以以财税政策为引导,通过设立市场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基金投融资机构,来撬动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从而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融资渠道。在税收政策上对从事产学研合作创新风险投资公司、企业给与优惠,例如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

2.完善财税政策,鼓励高校全面深度产学研合作。在加大制定和实施新财税优惠政策,消除合作双方利益屏障的同时,提高财税政策对产学研合作支持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可以考虑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国家定期统一从相关企业征集“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并对项目标准、合作要求以及配套资金等进行规定,给与相应的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支持。其次,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应加大对人才的财税支持力度,提高艺术设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设计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实施优秀设计人才资助计划、奖励计划等。设计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获得的具有成果“转让”性质的收入,应免征所得税。

3.推动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现代社会里信息几乎是最有价值的财富,但在产学研合作中校企缺乏信息沟通却是各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艺术设计更易于偏向主观的感性创作,无论学校还是设计公司,都常陷于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政府应对相关中介机构给与资金支持,以专项资金无偿资助或者低息信贷的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或成果转化。从事产学研咨询和投融资等专项服务的中介机构,应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专职从事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的人员在个人所得税上给与适当优惠或减免。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产学研合作顺利健康的进行

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政府建立相应体制、机制,广泛介入产学研合作,才能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行为可以破解现阶段产学研合作困境,对合作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目前掌握财政权的政府管理部门同时也掌握着科研项目审批权,这种政府科技资金政出多门的局面亟需改变。建议将资金管理与项目审批权分开,实行特定部门执行特定职能。可以由科技部门专门负责科技项目的审批和评审,财政部门负责科研资金的管理及监管。同时鼓励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对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创新项目向该部门积极申报,通过创建强大信息网络在市场进行公开招标,并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或根据成果给予级差奖励。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职业教育法》在我国已经已经实施了15年,早已不能解决由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虽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但却没有具体地体现在《职业教育法》中。其次,对行业、企业的规定向来只是强调责任和义务,对权利和利益方面的考虑远远不够,这极大影响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外,应每隔五年对现有《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实习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根据发展现状,对实习时间、岗位、报酬、安全、考核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的先进行、实效性,进一步适应经济、政治形势和教育的发展变化。

3.发挥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促进专业合作开展。行业组织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深谙行业运作规律,并且能够有效联系政府。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专业,行业组织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制定行业标准和联系企业等方面更是具有天然优势。

首先应通过立法确立行业组织的指导地位,明确其权利,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以落实、引导和扶持,鼓励参与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计或师资培训,并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应加强对行业组织的管理,加强监督,规范行业组织行为。对行业组织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效加强考核评价,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

(三)明确高校自身地位作用,发挥合作主动性

艺术类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具有极大的能动性,有意识地提升师生艺术设计水平、主动寻求产业合作、致力于文化创新服务,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艺术设计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尽快实现自我转型。

1.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合作能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高校是推动创新体系发展的源动力,为创新体系提供各种创新整合资源。首先,在合作过程中高校提供丰厚的优质人力资源。高校为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首先应该加强师资建设,在专业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上多下功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相关企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扩大引进具备实践能力的设计人员;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来鼓励、督促教师提高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制定教师常态化专业培训制度,更新专业知识。其次,切实针对实践合作需要,调整教学及管理。公司运作不可能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但离开实践环节,艺术设计专业将无法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因此教学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根据市场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方向并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2.建立合理机制,由合作发展为定位转变。开展产学研合作,决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位专业技术能力卓越的教师来完成,人才固然重要,但合作是系统工程,必须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投入人力、精力去协调开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学校应设立相应专职机构,负责繁杂的运行管理任务,例如信息收集整理、校企沟通、合作监管等。另外,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使得相关院校有条件尝试“研究型”到“创业型”的定位转变,应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推动下,结合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结合社会资源,开办经济实体、并进一步创办设计文化产业。通过创办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实现能动转变。教学与创业并重,获得社会认可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

(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

艺术设计类中小企业应积极建立互利模式,通过补偿机制来突破产学研合作中的困境,实现双赢——这是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企业应意识到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开发出属于自己产权的适销对路新品,是突破技术瓶颈的科学选择,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对待创新合作。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区别于企业自身的理财目标,针对合作项目的临时性特点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企业应该主动申报相关专项资金以争取支持,并探索产学研合作入股方式,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降低财务风险。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应主动立足社会市场,在合作中统一技术标准。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目的是要将成果与市场高度融合,将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所以,企业在合作中要统一各项指标的认识,以指导合作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教学及管理,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并合作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合作的顺利健康开展需要有力的引导、深化并适时调整,需要合作主体共同作出努力。它有利于解决艺术设计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未来,解决了由扩大招生所造成的设计人才供过于求的根本问题之后,产学研结合将依然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经之路。

[1]仲伟俊,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

[2]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

[3]申博.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研究[D].2008.

[4]魏强劲.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中财务管理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6).

[5]王晓晨.南京大学产学研模式研究[D].2013.

[6]林志远.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研究[D].2006.

[7]郑好.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能动机制[J].江苏科技信息,2011,(12).

[8]张立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校产学研合作困境的策略[N].山东水力职业学院学报2011,(9).

[9]魏炳麒.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探讨[J].现代教育,2011,(9).

猜你喜欢
产学研艺术设计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星.云.海》
《花月夜》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