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恭,马如云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国太极图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应用(Ⅱ)
陈克恭,马如云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借助陈-马的数学模型,通过简单的比例关系,将陈-马给出的方形阴阳图变换成与经典太极阴阳图类似的圆形阴阳图.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精准的二十四节气曲线和二十四节气阴阳值列表.
关键词:太极图;数学模型;相对偏离量;阴阳值;二十四节气
收稿日期:2015-10-1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10-18
马如云,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分析和微分方程.E-mail:mary@nwn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61054)
作者简介:陈克恭(1961—),男,甘肃兰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E-mail:chenkg@nwnu.edu.cn
中图分类号:O 112
文献标志码:标志码:A
文章编号:章编号:1001-988Ⅹ(2015)06-0001-0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quare diagram of Chen-Ma’s Yin-Yang double-fish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circular diagram of Yin-Yang double-fish via a simpl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Meanwhile,the precision curve of the 24 solar terms is plotted,and a list of Yin-Yang values to the 24 solar terms is given via a numerical comput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n Chinese Yin-and-Yang
double-fish diagram and its application(Ⅱ)
CHEN Ke-gong,MA Ru-yu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Gansu,China)
Key words:Yin-and-Yang double-fish diagram;mathematical model;relative deviation;Yin-Yang values;24 solar terms
0引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陈克恭在《“转型”张掖——生态经济之路》[1]及《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感悟与哲学思考》的讲座中,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平衡理论,阐释张掖绿洲中沙与水的辩证关系.张掖荒漠化地区是绿洲与荒漠以水为要素平衡而存在的,“水”和“沙”相互博弈、相互依存,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成沙漠.现在自然会问:怎样在数学上找到依据,以便利用太极阴阳图(图1)来准确地刻画沙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
运用数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已有一些很好的工作[2-8].近来,陈克恭和马如云[9]通过引入单纯属性层面的概念并借助单纯属性的状态平衡点及其相对偏离量δ来定义相对于δ的阳值和阴值坐标为
图1 传统太极阴阳鱼
则阴值为1-h.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高度为h的水平线段被分成长度分别为h和1-h的两段,如图2所示.
图2 陈-马模型的直方阴阳鱼
图2是直角坐标系下陈-马模型的阴阳鱼示意图.但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圆能更好地刻画事物的整体和全局,因此,如何将直方图所反映的阴阳值关系在单位圆内合理地表示出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1化方形太极图为圆形太极图
将图2中单位正方形的边长由1增加到2,然后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左下顶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所示.
图3 图2中正方形的边长被扩大1倍
以点(1,1)为中心、1为半径作图3中正方形的内接圆,如图4所示.
图4 以(1,1)为圆心作半径为1的内接圆
对任意h∈(0,1),过(0,2h)作水平线交圆于C,D两点,交正方形于A,B两点,设它们的坐标分别为C(x-,2h),D(x+,2h),A(0,2h),B(2,2h).过原点O作正方形的对角线OP,交AB于R(2h,2h),则存在线段CD上的唯一点Q(x,2h),使得
(2)
即
进而
联立方程组
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教学资源,也能够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主体,学生才是自身学习的主体。翻转课堂适应学生认知的特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其应用的方法,以便提升其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以任务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教学模式,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给学生明确提出预习的任务、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是否明确、清晰以及学生对任务的具体可操作性等内容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解得
将x+,x-代入(3)式可得
运用Mathematica 4,可以描绘出函数(4)的横卧S形图像(图5).
图5 函数(4)的图像
将图5按单位圆的圆心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与陈-马直方阴阳鱼对应的阴阳双鱼图(图6).
图6 陈-马圆形阴阳鱼
注1在圆内,可将任何一条水平线与圆周交得的线段CD的长度看成1,尽管它的实际长度随着h的变化而改变!曲线S上的点Q满足
即
图7 两种陈-马阴阳鱼的比较
注2陈-马的圆形阴阳图(图7左)与传统的阴阳图(图1)结构相似.由于古人没有完整的三角函数理论,无法推出精确的函数(4)来,所以只好运用两段半径为1/2的圆周来替代函数(4)的图像,进而绘出图1中的传统太极阴阳鱼.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变换,将方形阴阳鱼(图2)变换为传统的阴阳鱼(图1),但这个变换远没有变换(2)中的比例关系简单明了,故我们建议使用由函数(4)确定的图6来表示阴阳双鱼图.
2陈-马太极图模型与二十四节气
2.1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但这四个节气的变化不能与日期和四季的变化密切配合起来,不能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我们的祖先又根据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图8、图9分别为《周髀算经》和《后汉书》给出的二十四节气晷景曲线.
二十四节气,基本上反映了黄河流域中下游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一部简要、明确、灵活而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事历,与夏历配合使用十分方便,并且对指导农业生产很有帮助,所以广为社会所采用[10-13].
2.2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含义
先民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温度的演变次序分为24段,每段约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12个月里面.现代天文学把地球公转一周即1年分为4段,化周天为360度,自春分开始,夏至为90度,秋分为180度,冬至为270度,再至春分合成360度;每一段即每相距90度又分为6个小段.这样,一年便分为24个小段,每段的交接点就是二十四节气.
图8 《周髀算经》二十四节气晷景曲线
图9 《后汉书》二十四节气晷景曲线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结合了天文学与气象学,也综合了一年四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它能准确地反映出一年间的自然特征,也可以看出地球运转而让事物产生的变化.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人类文化、文明的变现.
十二星座是西方的一个伟大发明,它源于天文学的一部分.西方天文学家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现行的位置,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为0°,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人马、山羊、水瓶、双鱼等,称之为黄道十二宫,如图10所示.
2.3二十四节气与陈-马阴阳太极图数学模型
根据陈克恭和马如云[9]的阳值计算公式
容易绘出精准的二十四节气曲线,见图11.
根据(6)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节气所对应的阴阳值,见表1.
图10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星座
图11 精准的二十四节气曲线
结合图11及表1可以看出,自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夏至,阳值的变化是1→0.5→0→0.5→1,而阴值的变化是0→0.5→1→0.5→0,仅春分和秋分阴阳值相同.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值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
表1 二十四节气阴阳值表
参考文献:
[1]陈克恭.“转型”张掖——生态经济之路[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
[2]赵喜新.中医阴阳学说的数学模型[J].河南中医,1997,17(5):264.
[3]翟忠信.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数学模型[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2(4):302.
[4]吴昌国.复数在中医阴阳理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65.
[5]王正山.中医阴阳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李金林.阴阳相关性的泛系模型[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1.
[7]赵致镛,赵威.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模型之建立及其徼积分定量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5,23(11):8.
[8]秦建增,陈宝田.中医阴阳数字模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33.
[9]陈克恭,马如云.中国太极图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应用[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5):1.
[10]牟重行.太极图的制作原理源于二十四节气观测数据[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195.
[11]李仕澂. 论太极图的形成及其与古天文观察的关系[J].东南文化,1991(Z1):9.
[12]罗翊重,胥良. 解析中华太极图的阴阳数字化之谜[J].云南社会科学,2006(06):38.
[13]HSU Jong-ping,HSU Leonardo.Space-TimeSymmetryandQuantumYang-MillsGravity:HowSpace-TimeTranslationalGaugeSymmetryEnablestheUnificationofGravitywithOtherForces[M].New Jersey:World Scienctific,2013.
(责任编辑马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