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是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已经被我国许多企业投入应用和实践,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揭示了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了企业在开展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应对方法。
标准化工作在中国已经推行了几十年,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管理基础。但是,在标准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企业经营者和标准化工作人员都对企业标准化产生质疑和困惑。笔者作为多年从事标准化管理的工作者也是深有体会,感觉到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对此有所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改变。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科学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无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再造,还是生产工艺创新,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才能正常生产,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营业绩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有的企业刚刚开始建立不久,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半个世纪,投入了大量资源,同时也制定了大量标准,但是主要工作都是在年复一年的“完善”,永无止境的“健全”过程中。有的企业以为这个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可是当企业遇到困境时,它却无能为力,并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不少企业经营者和标准化人员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疑惑:企业标准化有什么用?
还有的企业只是把标准体系当作门面和招牌,实际工作和标准体系根本无关,有的甚至许多年标准都没有更新,体系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者觉得标准体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再进行投入。而企业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经常抱怨,觉得在企业里不受重视,工作难有激情。不少企业经营者和标准化人员迫切地想知道,企业标准化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管理现状?在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是哪些问题造成了这种现象?每个企业情况不同,问题可能纷繁复杂,各不相同,但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体系与实际脱节,俗称“两张皮”。有的企业把制定标准当作标准化工作的中心任务,较少考虑如何用标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结果是标准与实际工作脱节,形成了“两张皮”现象。也有不少企业建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拿证,照搬其他类似企业的标准,赶速度、走捷径。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得不到企业员工的认同,编制的标准成为一纸空文。企业是为了建体系而建体系,所定标准不切合实际,让它发挥作用肯定是不可能的。
2.多体系独立运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摆在企业面前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许多企业希望抓住发展机遇。于是,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体系或方法,希望借此迅速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计量确认体系。企业的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但事与愿违,实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体系文件众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等,不但没有真正发挥这些先进管理方法的作用,还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
3.标准化人才队伍亟待充实加强。企业不重视对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标准化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一支既懂技术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能够参与国际准化活动的高端人才寥寥无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标准化工作水平不高,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仍处于“弱势”地位。
4.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走过场。不少企业拿到“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后就把体系束之高阁,每年的自我评价工作只是走过场,没有发现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没做自我评价,编制虚假评价记录以备到期复审提供检查。
1.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加强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基础作用,更要改变“面子工程”观念,实实在在搞好标准化建设。企业经营者要提高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能直接参与领导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要为建体系而建体系,为拿证而拿证,要以开展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应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培训一批精干高效的标准化专兼职人员,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宽工作领域。
2.标准体系结构改革。企业按照GB/T15496国家标准建立的标准体系是分类结构,把同类标准集中叠加起来,它的优点是便于对标准的管理,达到积累和管理标准的目的,适用于生产流程和组织机构长期不变的企业。如果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持续的产品创新,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也要经常改变,这种体系结构就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结构改革就是变一体化的分类结构为模块化结构,企业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管理要求建立不同的标准模块,比如可以按照管理职能、产品、项目任务、生产流程等建立模块。这种模块化结构有利于推动企业由“写标准”向“用标准”转变,也就是“制标型”向“应用型”转变,使企业标准化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参与市场竞争,解决关键难题,为企业创造效益,彻底解决“两张皮”现象。
3.科学筹划整合企业管理体系,构建协调统一的一体化体系。已经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编制《质量管理手册》,纳入到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子体系中,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文件可以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即作业指导书,这样可以形成将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整合。有些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模式,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框架,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以卓越绩效为核心融合企业文化、战略决策、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内容的符合多体系标准要求的全面管理体系,形成卓越绩效模式与管理体系整合框架。企业可以根据管理体系整合的框架,结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具体情况,编制一本《卓越绩效管理手册》,一套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建立文件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规范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工作。首先要保证标准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实际管理需求;其次要做好标准的审查工作,对标准草案多方面征求意见,组织各部门及专家评审,确保标准完善有效;最后每年要开展自我评价工作,成立评价小组对现有的三大标准进行审查,及时发现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整改,实现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实践证明,企业标准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途径,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做出了贡献。在开展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创新,敢于探索和改革,不断优化标准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