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媛媛
摘 要:预算定额管理对电力公司的业绩评价和考核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模型、定额标准的覆盖面、预算控制过程、预算考核和评价的手段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农电公司;定额管理;成本预算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1.053
1 农电公司预算定额管理现状
可控成本预算按管控的方式主要分为电网检修运维成本预算和管理费用预算,按费用发生的弹性区又可分为定额内可控费用和定额外可控费用两大类。定额内费用主要用于农电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每年必定发生且相对比较固定的费用;定额外费用是根据外部环境、农电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灵活安排的。从一定角度上看,定额外费用更能体现公司预算与战略目标的吻合度,还能体现预算安排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目前,定额外可控费用在我公司被分解成了单个维修项目进行项目化管理,其预算编制方法主要跟随项目立项流程编制,即每年的11月由各生产部门根据电网资产的服役状况编制维修项目储备库,并报省公司归口部门审核,纳入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后下达成为财务预算;在确定每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定额时,思路为“作业成本定额→项目成本定额→单位资产成本标准”。本文重点讨论定额内可控费用中的电网检修运维成本、管理费用预算定额的确定和使用。
2 预算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定额覆盖不够全面
公司全面预算的内容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筹资预算和现金预算等,所编制的预计财务报表有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目前,我公司供电所仅编制了预计利润表,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了利润表中有关收入、成本的项目。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上级单位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预算编制模型过于单一,未能关注公司的现金流量、资产质量等方面。这种预算编制模型将导致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只关注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导致公司关注只短期目标而忽视了长期战略。
2.2 预算定额模型的适应性差
2.2.1 缺乏完整的成本定额体系
目前,定额标准仅针对定额内费用,定额外费用和资本性支出缺乏定额体系,且成本定额体系的应用范围较窄,定额的制订、反馈均通过上、下级财务部门进行,业务部门参与度不高,相关部门缺乏对预算定额的深入了解和掌握,这给预算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2 定额标准缺乏测算的具体方法
由于农电定额标准只在实行预算管理时测算,以后每年仅根据物价指数调整,缺乏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因此,公司应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额标准确定方法。
2.2.3 缺乏对预算的差异性分析
定额标准是全省基层供电公司统一制订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预算的公平性,但相关部门未充分考虑各单位的差异性,无法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特殊的费用需求,进而导致需要经常调整预算。
2.2.4 预算定额分析较为滞后
目前,预算分析和控制所采取的办法为:每月末查询各类费用的实际发生数,并与年初下达的预算比较,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并反馈给业务部门。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未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定量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公司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 预算定额管理的改进建议
3.1 科学设定预算定额项目及其标准
3.1.1 定额项目的全面化、科学化
公司预算应涵盖基本建设、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经营成果、现金收支和资产负债等,各项经济活动均应纳入预算管理。农电公司应建立涵盖资产负债预算、生产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的全面预算编制模型,从而科学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此外,农电公司的预算定额不应局限于成本费用,还应涵盖基建项目和维修项目的料、工、费预算定额,并按电压等级、设备类型等多种项目类别分类制订预算定额。
3.1.2 全员参与预算定额的制订
预算定额的编制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还应积极参与定额的制订工作——规划定额目标、申报定额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权利下放至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制订的预算定额层层汇总形成财务整体预算定额。预算定额编制的过程也是财务、业务部门针对预算编制的方法、编制依据、费用编制定额进行沟通的过程,可使各部门加深对预算定额的理解,便于今后预算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1.3 提高预算定额的弹性
虽然利用定额标准和费用动因确定的费用预算是固定的,但外界环境和公司管理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进而在实际的业务执行中产生了很多变化。因此,预算定额既要具有充分的刚性,还要根据外接需求和环境变化保持适度的弹性。公司可制订一套预算定额修订流程,每隔一段时间审查并修订现有的预算定额,从而保证预算定额管理的灵活性。
3.2 增加预算定额中的差异化因素
公司应深化标准成本定额体系,规范定额级次和应用界面,将成本管理的工作向一线员工和作业层面延伸。除目前的定额内费用外,对于定额外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可通过技术分析方法,依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利用财务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各类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制订相应的成本定额。在制订流程中,横向上,应由财务与业务部门共同制订,鼓励业务部门参与到定额的制订中,从而使业务部门充分掌握预算编制的依据;纵向上,应由省、市公司开展沟通工作,并采取调研、会议讨论、专家建议等形式反复论证定额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德洪,邹武平,黎朝霞.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张绪昌.定额管理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1991.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