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技明
河南省兰考县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以来,在扶贫开发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其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使用好、管理好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的做法,效果显著。
为驻村“管道”注“活水”
在兰考县调研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由县扶贫办分资金、定项目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精准扶贫要求。扶贫资金原来只分配到部分贫困村,没有分到资金的驻村工作队反映,没有资金,帮扶工作不好开展;分到资金的驻村工作队反映,资金项目村里作不了主,工作队和社员参与不进来,积极性难以调动;县扶贫办反映,扶贫资金分配权、项目安排权下放到县后,扶贫办人员少,资金分不好、项目定不准,群众有意见。
为破解这个难题,2015年3月4日,兰考县给有驻村工作队的所有贫困村,每村安排了10万元的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让工作队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选好扶贫项目、用好扶贫资金。资金下到村里,让驻村队员帮忙“打理”,犹如向驻村扶贫“管道”注入了“活水”,“水”的流向、流量由工作队掌控,使扶贫资金由大水“漫灌”变为了精准“滴灌”。
把握不能逾越的“红线”
有了扶贫资金“撑腰”,驻村队员做好扶贫工作的底气足了、热情高了、干劲大了。但是,扶贫开发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单凭一时的热情,不仅收效甚微、事与愿违,而且还可能会做出违反原则的事,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结果会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挨上级批评、遭群众埋怨,影响精准扶贫的落实,影响脱贫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高驻村队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用好管好扶贫到户资金,兰考县扶贫办采取了三项措施:
集中培训,把握不能逾越的“红线”。增收资金下拨到村后,县驻村办、扶贫办联合组织驻村队员和村“两委”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带着大家学习扶贫开发方面的政策规定、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原则、管理办法,并两次邀请河南省扶贫办相关领导授课,让大家吃透政策,掌握好使用扶贫资金不能逾越的“红线”。
组织参观学习,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开阔驻村队员的视野,增强他们用好管好资金的实际操作能力,县扶贫办和各乡镇多次组织驻村队员和村两委负责人,到河南民权、山东寿光和江苏沭阳等省内外发展“种养加”增收项目好的基地参观见学,并聘请专业人员现场讲解发展植、养、加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大家发展脱贫项目、用好扶贫资金的实际能力。
定期汇报交流,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乡镇每月、县每季度分别组织召开一次驻村工作会议,让每个工作队长都上台“亮相”,汇报使用管理扶贫增收项目资金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教训,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使经验得到及时推广、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三项措施的落实,增强了驻村队员用好管好扶贫到户资金的能力和责任感。
保证精准扶贫落实处
驻村工作队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当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参谋和助手,把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工作中做到了“三清三准”:
基本情况清,扶持对象确定准。落实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把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找出来。为此,工作队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户调查登记、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彻底弄清楚贫困户家庭的经济条件、人员组成等真实信息。在此基础上与乡镇干部一起协助村“两委”采用“四议两公开”办法,对原来识别的贫困户进行再甄别、再分类,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筛选出最急需帮扶的贫困户。由于工作队坚持原则,公平公开公正,筛选的贫困户名单公示后,村里群众口服心服。
致贫原因清,帮扶项目选定准。扶持对象选准后,帮其尽快脱贫的关键是弄清致贫原因、选准脱贫项目。为此,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挖掘致富特长,依托当地优势因户施策选定脱贫项目。县委办公室驻南彰镇宋庄村工作队,根据不同贫困户家庭经济、身体状况和技能、喜好、意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为贫困户量身定做适合他们发展的扶贫项目。工作队利用掌握的信息把肉鸭肉鹅种鹅养殖、藕鳅共作等脱贫致富项目成功对接到村里后,在充分尊重村两委、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对村里24户贫困户落实了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带动全村66个贫困户发展了养殖项目,预计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贫困户一年内就能实现脱贫。
项目需求清,扶贫增收项目资金分配准。安排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的最终目标是帮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不是按贫困户人头把资金分下去。工作队为了把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分配准,首先弄清楚全村需要扶持贫困户增收项目资金需求总额,按照补贴投资额度一半、每户一般不超过1万元的原则,把握补贴真穷、真干、能带动的尺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先上项目,并根据项目落实的情况和投资额度,确定对每个贫困户的补贴金额,然后在村里张榜公示和县政府网站公示,公示期结束没有异议后,再把资金补贴到户,从而确保了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分配准,使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