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海
2015年10月24日,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于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草婴先生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他以一人之力,用20年完成《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工作。198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文学翻译大会上,他被授予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几十年风风雨雨,不管面对多少名利诱惑和困难挫折,草婴都像他的名字一样,如同一棵小草,顽强地坚持着翻译事业。
事迹追怀
草婴,1923年生。浙江省镇海县人。他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此外,他还曾翻译过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1995年,草婴先生用近20年的时间一个人完成了四百多万字的《托尔斯泰全集》翻译工作。“一个人能把托尔斯泰小说全部翻译过来的,可能全世界只有草婴。”对此,草婴说:“我要努力在读者与托尔斯泰之间架一座桥,并且把这座桥造得平坦、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在翻译界,他真正做到了不追名不求利,把翻译当成一生追求的崇高事业,一项文化使命。
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把自己整个的生命都融了进去。对此,他的妻子盛天民感叹:他翻译的每个字,都是用心血“呕”出来的。盛天民考虑开办一间“草婴的书房”,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并把它们开放给读者借阅,还希望这里能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学术的沙龙,也希望联合任溶溶等老友,在这里开辟专门引导儿童阅读的空间。不过,这一切都需要资金。草婴一生靠稿费生活,甚至连工资都没有,自然没有什么积蓄。
人物链接:
桂裕芳
人物简介:
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法语系资深教授,从事法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译有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阿尔方斯·都德《小东西》、米歇尔·布托《变》、纳塔丽·萨洛特《童年》、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爱的荒漠》《昔日一少年》等。
名家观点:
法语文学翻译家大多不怎么喜欢“新小说派”,1950 年代兴起的这个流派反传统的小说叙事,撇开连贯的情节,注重捕捉感觉、印象、念头、光影等碎片。桂裕芳却相反,“我过去也读法国小说,但真正产生集中的兴趣,是从新小说派开始的。我看王蒙的东西,都感到与新小说派有点相像。新小说派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但那种写法别有味道,他们说,你不能从全知全能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物和事件,你不能假装不仅看到他的外观衣着、容貌神态,还懂得他内心。新小说派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能看到人的内心。所以我们要写物,写物才真实。”
(云也退《桂裕芳:很欣赏新小说派的写作》)
朱生豪
人物简介:
浙江省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名家观点:
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终于在上海举办了婚礼。宋清如的老师、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为他们题写了“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字,是对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的最好概括。
在失业中借新衣服举行婚礼的这对夫妻,从此携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埋头译述至死,宋清如始终是他忠实的助手和伴侣。在朱生豪的嘉兴老家,一张木桌、一把旧靠椅、一盏小油灯、一支旧钢笔和一套莎翁全集、两本辞典就是全部的工具。没有电灯,而灯油也省着用。宋清如每天烧饭、买菜、洗衣。偶有空闲,便帮工做衣,补贴家用。尽管生活拮据,但宋清如成了朱生豪潜心翻译的重要支柱。一次,宋清如回了娘家,朱生豪竟每天在雨中站在门口青梅树下等候,捡一片落叶,写一首诗:“同在雨中等待,同在雨中失眠……”
(摘自王吴军《柴米夫妻的才子佳人》)
叶君健
人物简介:
湖北黄安人,民盟成员。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1938年在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家》,1944年赴英任剑桥大学英王学院欧洲文学研究员,1949年归国任文化部外联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叶君健一生共为世人留下五百多万字的创作作品和三百多万字的文学翻译作品,其中由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已成为中国几代读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安徒生童话》现有八十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
名家观点:
上世纪80年代初,叶君健还为恢复中国在世界笔会的地位作出了贡献。世界笔会相当于国际作家协会。他参加会议的时候,每当出现针对中国的问题,叶君健总是站出来,从容应对。他能用近10种语言,包括丹麦语、挪威语、法语、日语等,跟外国作家们交流。
叶君健是我国比较早有条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写文章介绍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聘请世界几十位知名文艺家和科学家组成的达尔文文学奖评奖委员会,里面有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叶君健曾长期担任“唯一”的中国评委。他每年要看数百页的提名获奖候选人的作品,认真地写出详细的评奖意见。
(黄剑明《我们不熟悉的文化大师叶君健》)
罗念生
人物简介:
罗念生,原名懋德,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中,有杰出的贡献。罗念生一生译著和论文有一千多万字,五十余种。古希腊语中的一个正规的动词的变化就有将近三百个字形,而且还有大量的不规则的词形变化,翻译难度很大。罗念生在翻译上追求“信、达、雅”兼顾。他的翻译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字讲究,忠于原文,质朴典雅,注释详尽。在把诗体原文用散文译出时,不失韵味。
名家观点:
罗念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在希腊留学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丰富的、珍贵的古文化宝藏,使他如醉如痴。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古希腊文化的一切光辉、灿烂的精华。除了完成学院里的课程,他利用大量时间到希腊各地去访古寻迹,观看古代悲剧、喜剧的演出,了解希腊民间的风土人情。他的足迹踏遍了希腊半岛的南北东西,游历了爱琴海上的大小岛屿。爱琴海上明蓝的天空,雅典城上环绕的紫色云冠,希腊人民的好客情谊,尤其是古代希腊留传下来的文化光华,都铭记在他的心中,为他日后六十一年如一日地从事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