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我家的房前有一棵柿子树。一年,柿子还没有熟,父亲就把树上的柿子采摘下来。“柿子还是青的,并没有熟,为什么就把它们采下来呢?”我不解地问父亲。
“柿子自己会熟的。”父亲似乎很有把握地说。
“柿子采下来后,断掉了树给它们提供的养料,没有养料,它怎么长熟呢?”我说。“等些天你就知道了。”父亲说。
父亲把采来的柿子放在家里的地板上。十多天后,搁在地板上的青柿子,慢慢变红了,用手捏一捏,过去硬硬的柿子,开始变得软软的,我从中挑了一个,一吃,特别甜。咦,这些柿子是怎么熟的呢?
“是它自己熟的。”父亲说,“柿子从树上采下来,虽然断了树给它们提供的养料,但每一个柿子的体内都储存着养料,当外界的养料隔绝后,它们就自己给自己提供养料,自己供养自己,自己让自己走向成熟。有时,人也一样,也可以依靠自己,让自己成长和成熟的。”
(北方摘自2015年5月14日《羊城晚报》)
●素材立意点睛:我们常说根源二字,也总单纯的以为未成熟的果实只要脱离了母体,就会腐烂或者夭折,实际则不然。柿子之所以能自己成熟,说白了就是靠自己,这一方面提醒我们人的主观能力是多么强大,即便失去有利的外界环境,依然能够自立;另一方面,也告诉了我们储存能量、积攒实力的重要性;再者,我们还可以从成长、成熟的角度来构思文章,通向成长成熟的道路千千万万,有的顺风顺水,有的遭遇坎坷,但如果我们能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性,学会变通与适应,即便遭遇困境,也一样会顺利完成这个过程。
◎运用方向指南:积累的力量;相信自己;成长的代价;学会变通……
一课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北大教授钱理群参加一档名人访谈节目。在节目的互动环节,一名坐在最后一排的青年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我在最后一排,您在第一排,我什么时候能和您一样?”“在我眼里,现在的你才是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我这儿,但我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到达你那儿的路,该难过的是我。”满头白发的老教授这样回答。
全场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