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因芝 张 贤(通讯作者)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妊娠。在此病患者中,输卵管妊娠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约占90%-95%。近年来,随着人流手术、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后丧失生育功能的几率较高。对此病患者进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虽可保留其生育功能,但可增加其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近年来,我院为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预防其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为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这些患者均了解自身的病情、本研究的方案及目的,并签署了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使其取头低脚高位,置入举宫器,在其脐孔上缘进行穿刺,置入气腹针,制造气腹,使气腹的压力保持在12-15mmHg之间。用5mm或10mm的Trocar在其左侧髂前上棘的内侧、右侧髂前上棘的内侧等位置进行穿刺,置入检查镜及操作器械,仔细检查患者盆腔内的情况、病灶的位置、有无破口及发生活动性出血,进而确定是否为其保留输卵管。根据两组患者病灶位置的不同为其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或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挤胚术。为输卵管峡部、壶腹部妊娠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手术方案是:在患者妊娠块所在系膜的对侧,沿输卵管的纵轴对输卵管的管壁进行双极电凝,在电凝区域沿妊娠块的上缘用单极电钩纵行切开输卵管壁至妊娠块的下缘。用抓钳钳取输卵管内的妊娠物。用冲洗器冲洗患处的输卵管,对输卵管管腔内的活动性出血点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尽可能热灼杀死残留的滋养叶细胞,但应注意避免因过度进行电凝操作而损伤输卵管,导致术后输卵管断裂、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若存在绒毛浸蚀输卵管壁较深且活性较强、出血量多,难以进行电凝止血,可在术中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后为患者施行输卵管切除术。对本研究中的输卵管伞端妊娠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挤胚术,手术方案是:用抓钳自妊娠病灶的近宫角侧向伞端进行挤压,完整地挤压出妊娠块,用冲洗器冲洗患侧输卵管的伞端,对输卵管伞端管腔内的活动性出血点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尽可能热灼杀死残留的滋养叶细胞,但应避免因进行过度电凝操作而损伤输卵管。在观察组患者中,接受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患者有40例,接受输卵管伞端挤胚术的患者有1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接受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患者有42例,接受输卵管伞端挤胚术的患者有8例。在术后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1g/支)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单次肌肉注射75mg。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为25mg/片)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每次服50mg,每天服2次,在服药前后应保持空腹状态2个小时,在用药3天后将用药方案调整为每次服50mg,每天服一次,再继续用药4天,共用药7天。
在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对其进行血HCG检查,并分析其血HCG的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及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判定标准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性手术后,其患处残余的滋养细胞继续生长,再次引发出血、腹痛等症状。此病的诊断标准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性手术后其血HCG的水平升高,在术后1日其血HCG的水平下降〈50%或在术后12天其血HCG的水平未下降至术前血HCG水平的10%以下。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其血HCG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术后血HCG指标改变情况的分析 (mIU/ml)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较低,其术后血HCG的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情况及血HCG的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的分析
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在为其调节饮食后其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肝功能、白细胞指标异常及骨髓抑制的情况。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实践证实,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可更有效地保护其生育功能,但无法完全取出患处的滋养叶细胞,故可增加其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甲氨蝶呤属于叶酸拮抗剂,是一种抗代谢药物。此药可与细胞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阻止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干扰嘌呤、嘧啶类物质、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妊娠细胞停止发育,进而可导致胚胎死亡。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具有抗孕酮、导致绒毛组织蜕变等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其血HCG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较低,其术后血HCG的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的患者联合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段华.主编.微创妇科全真手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妇产科学.主编.丰有吉.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