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媚
教材在编排时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每一单元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材最后还列有自主阅读课文,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设计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案,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阅读课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笔者在讲解《学会聆听》这篇课文时,做了以下工作: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始上课时,笔者就给学生们讲:“这一节课,老师也当一回学生,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弄懂的和不懂的都说出来,大家共同来学习。”学生听到这样说,立即讨论开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探讨,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设计好问题环境等学生感悟。这一节课,笔者也像一个学生一样,和同学们一遍一遍读课文,还鼓励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同学相互能解答的问题就先行解决,不能解决的有意义的问题确定为重点讨论的对象,再次通过自己的阅读寻求回答问题的关键,最后与同学们探讨,获得答案。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学得很认真,他们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里激烈地讨论、寻找答案更有意思,同时也汲取到了知识。
教给学生方法 由于本课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叙述简单,笔者就用它来做这个试验。好比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而我们必须要越过它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总得想尽一切办法来越过这层障碍。这就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学、重点读、重点悟,理解透彻了,那整篇课文不是就理解到位了吗?
重点研读含义深刻的课文
在讲解《我很重要》一文时,由于该文结构清晰,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和激励性,而且立意新颖独特、思路结构层层,笔者决定用一课时与学生一起分享这篇美文,同时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教育他们要珍爱自己,勇敢地去面对人生、去奋斗、去创造,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①读懂课文,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很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③首先,学习和领悟作者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其次,将本课教学难点定为感受“我的重要”,感受生命的价值,树立勇于直面人生的信心。再次,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了“导读-速读-品读-研读-拓展-体悟-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递进式地引领学生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我很重要”,要教诲我们热爱生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我”,发挥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由这无数个“我”锁构成的“我们”,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这就是“我”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理解历史故事
在讲解《将相和》一文中,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通过质疑审题,理清文章脉络 从质疑审题出发,抓住课文脉络,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理解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这篇课文有许多不常用的词语,但学生通过词典,能基本读懂课文,但真正能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将相从失和到和好的原因并不容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重点段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相之间失和到和好的原因,笔者课前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在课堂中交流,并截取了影视作品中与文章内容吻合的片断,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情境,快速进入课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恰当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点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理解将相之间失和到和好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品读、体会、欣赏,从中悟出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课文的学习由扶到放,重点学习“完璧归赵”,再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后面两个故事,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用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并复述课文。
抓住文本的写作方法
有的文章写法很独特,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中,教师应及时抓住对写法的总结和训练。在教学《神奇的丝瓜》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写话练习:选择一种身边自己认为平常有点“特别”的景物或动物,写出他的不平凡来。先引导学生抓住“丝瓜生长的过程、心灵感受的轨迹”这两条线索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丝瓜写得这样神奇的。学生不难发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其情其景是“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情感充沛,思考深入,文思暗中牵引,虽有神奇突起,却是意脉贯通。接着,让学生读读本次写作练习的要求,学生触类旁通总结出要写出一种景物或动物的“特别”来,要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来。
根据文本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渭沱镇中心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