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致富梦

2016-01-18 20:21苏士利
中国扶贫 2016年2期
关键词:睢宁县低收入高楼

苏士利

高楼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以北,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680户、2629人,耕地面积3230亩,其中约1500亩耕地整体流转对外租赁,剩余耕地以种植稻麦为主。

高楼村交通区位十分优越,红光路、高速路纵贯县农业示范区,但由于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发展理念陈旧,发展环境落后,粮食种植收益不高,又缺少特色产业,长期以来村民增收难,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2014年2月,江苏省委工作队帮扶睢宁县高楼村后,按照精准扶贫的方针,精准锁定帮扶对象、精准实施帮扶项目、精准衡量帮扶绩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行立体帮扶,实施了4个产业带动项目、1个民生公益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全村160户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环境整治、基础配套等有效措施,高楼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菜篮子”工程

在了解到村部东南方一块360余亩的连片农用地已全部流转的情况之后,工作队与园区多次研究协商,提出充分利用高楼村耕地资源和瓜菜产业发展特点,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化扶贫思路,大胆探索蔬菜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整合睢宁县农委项目资金,打造永久性“菜篮子”基地的发展思路。

随后,工作队共计整合各方面资金300万元,在36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宽体钢架大棚,铺设配套水泥路面1200米,亩产值8000~10000元。建设所形成的资产归农业示范园区所有,棚体对外出租,租金360元/亩/年,土地租金850元/亩/年。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并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者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达1万多元,实现了村集体、低收入农户、承租主体等多方共赢。

经营方面主要采用“龙头企业+示范户+低收入农户”的模式,园区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格局。主动招引实力企业入驻,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规模蔬菜基地,基本形成了以蒜黄、西瓜、茼蒿、豇豆等品种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采取统一管理、分户承包、农户入股等多种经营方式,将蔬菜产业大龙头、大基地与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以蔬菜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在蔬菜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工作队整合县农委、扶贫办、农工办等部门资金1800万元,在园区农民创业园内建设了农业高档蔬菜瓜果种植、保鲜冷链及深加工出口项目,新建高标准厂房5000㎡、5000吨容量冷库,种植高档蔬菜瓜果1000亩,新上速冻脱水生产线、果蔬加工生产线、包装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后年利税约1000万元,可吸纳200余人就业,高楼村每年可获得厂房租金近20万元。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终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的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园区蔬菜基地的建成彻底改变了高楼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通过建立永久性蔬菜基地,延伸产业链,切实发挥了蔬菜基地核心示范带动作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以及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启“农田托管”模式

“农田托管”模式是睢宁县生产模式的一大创新,能够破解农户分散经营的制约、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已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认可。工作队审时度势,积极争取,最终江苏省农委将农业部的农业技术服务创新试验项目放在了睢宁县,项目共计投入资金500万元。

以此为契机,工作队落实了项目的承担主体—四方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拥有育秧基地100亩,各类耕作、插秧、收割、植保等机具78台(套),围绕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为农户提供相关育苗、植保、农机作业、水稻烘干、加工、销售全程托管服务,已吸纳46户农机户加入。

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工作队出资40余万元,购买了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这部分机械产权归高楼村集体所有,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入股四方合作社,既扩大了合作社辐射范围,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多农户也能获益。

如今,四方水稻合作社已覆盖高楼村以及周边5500亩耕地,平均每亩收益提高20%,水稻节本145元/亩、增产增收280元/亩,大面积托管的小麦、玉米亩均增效180元左右。总计为农户节本增收200多万元。

创业增收惠民生

高楼村相当多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中有老、弱、病、残人口,限制了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针对这一现状,工作队多次调研讨论,认为帮扶项目要能够在家门口创造就业机会,让留守农户既可以打工增收,又可以照顾家庭。

按照这一方向,结合高楼村实际情况,工作队在经过多次调研之后将地址选在了村部前空地,并出资63万元,由农业园区管委会组织招标建设两层共计540㎡的车间、农资、生活超市,一楼两侧分别为两间100余平米的门面房,对外租赁作为生活超市和农资超市,二楼为250余平米的车间,同样对外租赁用于“三来一加”项目。

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村两委班子积极寻找合适的承租主体,门面房要优先招引本村在外地创业的有实力的能人入驻。经过筛选,最终确定在外打工创业的王磊作为承租人。王磊是本村人,之前常年在外创业,当村书记找到他表达意向后,王磊果断答应,返乡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目前,王磊的卡布奇诺服装厂主要为浙江企业代工,订单式生产童装,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已经带动60多位留守农村妇女就业。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留守妇女原来都不懂制衣技术,在经过服装厂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后,基本能胜任裁剪、缝纫、充绒等岗位工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车间将吸纳更多人就业。

在卡布奇诺服装厂上班的工人中既有中青年妇女,也有老年人。年轻的熟练工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村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能收入1500元,平时不用加班,中午还提供午餐。这样一个集集体得租金、能人得利金、农户得薪金的多赢帮扶项目,经过半年的运转已基本顺畅。工作队打算再为村集体购买20台缝纫设备,村集体以设备入股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生产,参与分红,增加效益,带动更多农户就业。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工作队坚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切实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在全力助推高楼村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低收入农户社会保障等。

为加快美好城乡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工作队出资10万元对全村环境进行了全面治理,同时添置部分保洁工具等,基本满足了村庄环境整治日常运转的需要;出资20万元铺设了村庄水泥道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为更好地满足困难农户的现实需要,结合新农合筹资标准,工作队出资4万元把属于个人缴纳的部分全部承担下来,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出资难问题。

工作队还与低收入农户结亲,形成帮扶对子,多次慰问低收入农户,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密切了干群关系。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摸底排查高楼村的贫困学生,对这些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睢宁县低收入高楼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劈木头,盖高楼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高楼万丈平地起
娶低收入老婆
高楼逃生
睢宁县盐务局端掉一制售假冒小包装食盐窝点
睢宁县桑树黄化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