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功
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但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识别贫困对象时,一些地方按照上级规模分解、基层村组认定的操作方法,出现贫困对象“缩水”现象;有些地方按户识别,其标准比较模糊随意,导致真正贫困人口未纳入扶持范围。一些地方实施的扶持措施,与前些年开展的扶贫工作没有区别,多是“新瓶装旧酒”;有些县市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持模式,驻村干部、对口帮扶单位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各显神通,送物资、送慰问金、联系买家……方法纷呈,但大多比较简单和短期,效果不理想。一些县市对扶持项目和资金运用的管理相对忽视,扶贫资源“精英捕获”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打着扶贫幌子,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侵占土地资源,并没有给当地贫困农户带来好处,反而造成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很难找到有能力、有见识、愿意服务的干部人才和脱贫带动人,精准扶贫效果还不明显。
要纠正精准扶贫中的新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把握“四个重点”,切实提高扶贫效率。
把握重点工作原则
当前,一些县市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识别程序不规范、排斥真正的贫困人口,以及扶贫资源被“精英捕获”现象,说明开展扶贫工作时要强调和坚持一些原则,建议把增加透明度和维护农村公正公平作为重点工作原则。
坚持增加透明度原则。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调查中发现,一些村组干部和农户并不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与以前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何区别不了解。各县市要通过干部业务培训、张贴和刷写上墙标语,制作展板、入户宣讲等方式宣传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让群众了解精准扶贫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二是要真正做好公示公告工作。一些乡镇和村组省略了此项环节,以致真正的贫困人口没有识别出来,扶贫项目也没有落实到贫困户身上。公示公告不仅要张贴在乡镇、村级办公地,也要进村入户,让贫困对象相互了解、相互监督。三是要做好抽检复查工作。各省市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抽检复查制度,重点对偏远村镇进行抽检,及时纠正遗漏和错误。
坚持维护公正公平原则。一是要强调标准的一致性,不搞区别对待。在识别贫困对象、确定帮扶项目资金时,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防止因人而异。二是要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步骤来操作,不搞弹性和区别对待。三是要建立申诉反馈渠道。要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允许群众把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违规现象和好的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各县市要强化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
把握重点工作标准
精准扶贫的深处是赋权,赋予贫困群众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别是直接参与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和评估,让农民从被动的受益者真正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建议各县市把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民众权利作为一项内容和标准纳入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考核之中。
一是建立一个相对科学、易操作的赋权考核标准。可以通过一些简化和关键指标来衡量群众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和使用相关权利的综合情况,例如贫困人口参与率、建议率、申报率、反馈率等类似指标,反映精准扶贫中的赋权情况。
二是要切实发挥对口帮扶和驻村干部的作用,真正实现干群共建。通过驻村干部和对口帮扶干部的入户访谈活动,充分了解群众困难和扶持意愿,汇集相关信息。
三是通过入村入户调查、前期评估、后期追踪反馈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法,尊重群众意愿,与群众一起对扶持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投入等重要事项作出慎重决策;不能由上级部门大包大揽,更不能搞“一刀切”。
四是制定一定的奖励办法,对主动参与扶贫活动的贫困群众予以激励。扶贫要注意扶志,要教育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群体,对期限内脱贫户予以宣传表彰。
把握重点工作对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是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种扶贫和发展政策、项目的具体责任人。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基层干部力量薄弱、脱贫带头人和技术人才相当缺乏的现实,建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把村组干部和脱贫带头人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对象,发挥其战斗堡垒和示范作用。
一是选用一批有能力、无私心的村干部,建立好基层组织。要结合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政治,选用那些熟悉村组情况、群众信服、市场意识较好,有较强党性和服务意识、敢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组成战斗力和服务力较强的基层组织。
二是合理利用奖惩办法,发挥村组干部的指导参谋和具体参与项目实施的作用。要通过一定方式,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精准帮扶工作中,及时参与实施各个扶持项目,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努力脱贫致富。
三是积极培育脱贫带头人。一个贫困村要脱贫摘帽,少不得几个带头人。要从顶层设计角度看待村组脱贫带头人的重要作用,在扶贫资金项目中要安排专项资金加以培育,也可以在规范带领贫困户脱贫任务基础上通过产业扶持方式重点扶持脱贫带头人。
把握重点工作内容
要解决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不完善、措施不精准的问题,应该制定和实施一些关键性的扶持政策,找准农村减贫的最有效措施方法。
一是要制定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要通过减税、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现代服务业落户贫困地区,努力培育和创造就近就业的机会。要通过小额信贷、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财政补助等手段,鼓励返乡农户创业,带领更多贫困人口增收。
二是要制定教育发展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政策。在进一步提高基层教师待遇基础上,要对贫困户子女上学、寄宿、饮食等方面给予生活补助。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增加人才回流的机会。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农户转型生产的能力。
三是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高“低保”“五保”户的财政补贴力度。省级财政要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降低大病救助补助门槛,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要进一步做好低保和扶贫相衔接的工作,着重关注低保和五保户,提高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福利保障水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要把现代种植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目前,一些地区产业扶持项目中有较大比例的养殖业,以及茶、烟等种植业,缺乏一些精品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农业项目。要结合各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市场潜力和贫困农户的生产能力,选择一些农业种植业,例如土豆、玉米、蔬菜、水稻等进行重点扶持。在不损害贫困户长远生存条件基础上,慎重利用农地流转制度,探索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方式,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现代种植业。
五是建议各县市对近两年实施的产业项目进行清理、评估,对效果差的产业实施“兜底补贴”式退出。在扶贫资金中,可以留存一部分作为“产业兜底基金”,为今后所扶持项目进行补贴保障,以防特色产业市场前景恶劣带来的负面冲击。
六是要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持的突破口。要通过政府出资方式建立和引入农村电商平台,开拓机动灵活的物流渠道,培育一批有能力、有良心的农产品收集人,帮助贫困户将产品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