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鹏
在互联网时代,成功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有时创业者一觉醒来产品就红透了半边天。不过,有创业冲动的人要当心,前方高能预警。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者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瞄准A点创业,结果却走向了B点,最后在C点成功了。这就是典型的“先打枪,再瞄准”。对后来者而言,这种成功方式几乎没有示范价值。
当初,马云之所以要做淘宝只是为了防止易趣的C2C成功后再向B2B延伸,从而进入阿里巴巴的领地。他要感谢这次被动的选择,如果没有淘宝,他不会像现在这样成功。并且阿里现在做的“生态圈”,原来压根儿就不在创业规划之中。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看起来很简单,多数是单点的成功,有些运气成分。这让一些传统行业人士对互联网企业有些不屑:这算什么呀?太简单了!
事实并非如此。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要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必须带来颠覆或迭代,并且往往要从边缘开始。未来难以预期,也没法评估风险,对他们来说,创新能力、行动能力更重要。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在创业之初连如何盈利都不考虑,更别说系统性规划了。那些回过头来总结的所谓路径,并没有多少示范价值。踩着别人的脚印往前走,很可能掉进坑里。
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者不再具有示范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个简单的办法成功了,会产生跟风现象;跟风会抬高门槛,受众也会产生信息疲劳。同样的玩法无法再产生轰动效应。
大家都以为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其实去中心化更能创造中心化的奇迹。马云、雷军在他们成功的那个点上并没有花多少钱,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为风云人物呢?是因为“网上口碑”。
过去的口碑,口口相传,很慢。后来的大众传播,虽然很快,但那是广告,不是口碑。互联网的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传播源。于是,口碑得以在网上传播。
正是“网上口碑”,让那么多奇迹得以诞生。然而,你却不能指望同样的口碑能够重复在网上传播。网上传播了马云,就不会再传播“马云第二”。有了小米的成功,凡客的陈年想复制雷军的成功,就不具备“网上口碑”的传播价值了,这是传播效应递减。过去大众媒体的广告恰恰相反,传播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这就造成了现在颠覆与创业的一个现象:“简单”可以成功,但重复的“简单”很难成功,榜样经常成为绝唱。
这也意味着榜样正在丧失学习、示范的价值,甚至走向它的反面:榜样是最狠的毒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规律可循,只是鲁莽的行动而已。它告诉我们对待榜样要有新的态度:第一,要学习成功者是如何执行创意的,而不是模仿创意本身;第二,从众多成功者中找出热点的变化轨迹,争取预测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