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课改春来早 临泉会场风景奇

2016-01-16 15:52孙景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泉满头大汗会场

孙景华

2005年元宵节刚过,我和高林生及两位上课的老师便前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进行教材培训。汽车在白雪皑皑的大地间穿行,放眼望去,天旷地阔,真有点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觉。然而,进入阜阳,车辆渐渐多了起来——汽车里座无虚席,车顶的行李架上,网罩着高高的行李堆;手扶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上,坐满了怀抱包裹的“乘客”;摩托车的后座上,也多是坐着拎着行李的出行人。看到这些穿行的车辆,我想起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播发阜阳火车站春运的情景。看来,阜阳的“民工潮”出动了,难怪铁道部长都亲临阜阳火车站指导调度!

刚到临泉县,教研室接待我们的陈主任满怀歉意和深情地说:“新春佳节,你们就离开家人,顶风冒雪来给我们培训,只有苏教版人才能做到,我们太感动了。”高老师说:“我们大年初七就冒着大雪出来了,今天是从山东培训转过来的。”陈主任说:“你们太辛苦了!这次课改力度太大了,我们阜阳市也是要求各县区寒假期间做好教材培训工作,不少县区初十前后就安排培训了,考虑你们春节休息,我们还是安排在元宵节过后。”高老师说:“谢谢您对我们的关爱。这次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力度大!由于力度大,推动了大投入、大交流——培训人力、经费的投入是空前的,特别是出版部门的参与是前所未有的;培训促进了教育系统的上下交流和跨地域交流也是空前的,特别是教材编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交流也是前所未有的!”陈主任说:“是啊,我们的老师最渴望的就是与你们教材编写者对话,你们念的是真经,所以明天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培训,让低年级老师们都能听到你们的真经。你们的培训将会给我县吹来一股课改的强劲春风。”小学语文教研员李老师说:“陈主任说出了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心里话。对我们来说,这个春节太有意义了!过去讲‘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没有人情味;我们今天过的是改革的春节,充满着苏教版的人情味,体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和苏教社对我们实验区的人文关怀。”我说:“人勤春来早!听说阜阳是人力输出的大市,今天来临泉的途中,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个氛围。但是,我觉得还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热浪高!农民工的出行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人,而我们老师的培训恐怕就是‘少长咸集了。”陈主任说:“是呀,农民工出行高峰是在元宵节后,而我们的培训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孙老师说的‘少长咸集的景象,明天走进会场你们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第二天早上,寒风呼啸,气温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我们都为从乡村赶赴县城老师们忧心和担心:这么冷的天,早晨出行太辛苦了!培训能按时开始吗?当我们8点20分走进会场时,近千名教师已经到会,有的头上冒着热气,有的眉毛结着白霜,有的脸颊跃动着绯红;而随行的孩子们手中或抱着奶瓶,或拿着气球,或挑着花灯……坐在培训会场前排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一位青年女教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走进会场时,已座无虚席,她只好把孩子安排在上课小学生的旁边坐下,自己站在会场边的通道上听课。看到此情此景,我们被春节喜庆的氛围温暖着,被会场喜气洋洋的情景感染着,被老师们学习的热情激励着!我一下子就沉浸在“课改春来早”的温馨和“瑞雪兆丰年”的激动中。

果如陈主任所言,整个培训过程老师们学习热情高涨,研讨气氛热烈,会场内充满着浓浓的热情、真情和亲情。

上午安排的是我们带去的三节研究课。第一节“词串识字”“春天”,使整个会场弥漫在盎然的春意之中。学生们读“春天”,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议“春天”,踊跃热烈,眉飞色舞;写“春天”,凝神静气,心驰神往。听课的老师们时而啧啧称赞,时而热烈鼓掌。特别是唱“春天”这个环节,《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在会场中回荡,不但学生们唱得投入、动情,听课的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拍起节奏,低声哼唱。第二、三两节课是阅读课,《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师生们的深情交流和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诵读,也深深地感染着听课的老师们,整个会场都交融在课文的情境之中。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第1~2自然段,看看夏天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又在干什么呢?

生:蚂蚁在搬粮食。

生:有的背,有的拉。

师:第一位同学说出了蚂蚁在干什么,第二位同学说出了蚂蚁是怎么干的,很好。他们干得怎么样呢?

生:满头大汗。

师:你很棒!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

生:个个满头大汗。

师:你为什么要加“个个”呢?

生:这是说他们都很卖力,没有偷懒的。

师:你能从“个个”中读出这个意思来,太了不起了!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三层意思连起来说说?(生说)

师:看看书上哪幅图是蚂蚁搬粮食的情景?

生:116页上的插图。

师:请你们把这幅图印在脑海里,练习读好这段课文。(生练读、交流读)

师:蚂蚁怎么会满头大汗呢?

生:夏天天气热,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连一丝风也没有。这么热的天,就会满头大汗。

这时,那位女教师的孩子竟然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却恰恰又被执教者段春霞老师误以为是上课的学生叫了起来。正当我们担心段老师可能要闹出笑话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朋友却语惊四座、一语中的:“蚂蚁是干活累的,它们有的背,有的拉,能不满头大汗吗?蝈蝈就没有满头大汗。”对这个“同学”的回答,段老师大加赞赏:“你太会读书了!会联系下面的内容思考问题了。‘满头大汗是说蚂蚁们很辛苦。你很棒!”她显然不知道这是一位还没入学的孩子。

然而,上课的学生和坐在前排的老师们都知道这个“内幕”。因此,课堂上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面对骚动,段老师有点莫名其妙,后经学生提醒,她才恍然大悟,说:“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多有意思呀!这个小朋友坐在你们旁边听,都能回答得这么精彩,一是他听得认真,二是他还注意思考。看来,语文课堂只要投入,你就会成功!我们给他以热烈的掌声!”整个会场沸腾了,掌声经久不息。

下午和第二天上午,我和高老师分别对教材识字、写字、阅读和单元练习作了介绍。最后,安排了与听课老师们对话,请听课老师发表感言、提出问题。老师们积极踊跃,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学习感受,也提出了感到困惑的问题:

问:怪不得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苏教版倡导的教学方法是贴近孩子的,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法。请问高老师,你能就段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点评一下吗?

答:段老师这节课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读好书,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阅读课主要任务是读书。但是,要想把书读好,最根本的办法是抓好关键词语的理解。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书读得不够,坐在学生边旁听的这个孩子能回答得这么精彩吗?我没有统计,大概从初读识字到读正确、读流利,这个孩子至少要听了六七遍吧,所以,他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得这么深。至于抓关键词语,学生注意到“满头大汗”是不困难的,而注意到“个个”就不是所有、甚至多数学生所能做到的了,所以,段老师对这个学生大加赞扬。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就是要从这些地方入手。还有两点我也要强调一下:一是段老师要求学生把“蚂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连起来说说,既渗透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渗透了写话意识。二是学生对这课学习“明白了什么”的讨论,老师先从本单元练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成语歌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明白了“苦尽甘来”的道理。这时,有一个学生诵读起《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段老师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这就是语文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别。

问:我特别喜欢苏教版的“词串识字”。孙老师,您说“词串识字”要“一专多能”,从“春天”这节识字课中,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多能”呢?

答:“词串识字”最重要的任务是“一专”,即识字。你看不出哪些环节是落实“多能”的,这说明这节课突出了识字这个主要目标。因为“多能”的目标落实往往是渗透在识字教学之中的。例如读书,这既是巩固识字的重要形式,也渗透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书读熟了,识字才能达到“自动化”;书读懂了,字义、词义的意思了解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就初步形成了。再如,不但学词与认识事物联系了起来,而且通过连词成串,把同一类事物也联系起来,又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了升华。这四行词串构成一篇课文,就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春天的特征。另外,从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春天,学生知道了春天的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特点、动物的生活特点等等,这些又可以为学生写话乃至以后的习作做铺垫。这课的教学以识字为主线,在识字中不但重视了读书训练,而且层层递进地提升着学生对春天特点的认识,所以学生越学越新鲜,越学越有兴趣,这是从深层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高情趣”。这比生硬地“强化”“多能”目标要高明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针对我们的回答,对话的话题越来越丰富,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展开。通过对话,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师们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喜爱,对苏教版倡导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赞同,还有对我们的敬意和培训效果的满意。正如教研员李老师最后总结时所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扎根在临泉,给临泉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春天。这两天的培训,江苏的四位专家和老师给我们送来了春风,2005年,临泉的语文课改会更加春光明媚,繁花似锦!我们有缘结识苏教版人,这是临泉小学语文教师的幸运,愿大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与专家们保持联系,在他们的引领下,大胆探索,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临泉满头大汗会场
临泉起跳
作品二
一个定理的多种证法探究
会场交流
来自十九大会场的福建女代表心声
会场内外
不关我的事
足球
夏天了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